《我的家乡》曾被定性为反动歌曲 创作者判刑十年
解说:不抽烟锅巴呀,不喝加班茶呀,也不去打群架,山上一个美丽的红花,带到农村去安家。
戴嘉枋:那么像上海,北京的知青呢,他们本身在城市里面,跟农村的传统音乐的关系不是太密切,所以他们的歌曲,他们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一种城市小调。
它有一个跟文革中间的,所谓的高、响、硬、亮这样的歌曲特点。它形成了一个非常反差,它是讲柔、暗、低,所以这些特点呢,我们说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情感真实的东西表现出来。
解说:这部小说完成于1981年,那时按照国家的政策,一千七百多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已经陆续返回城里,然而在离开城市十多年之后,很多早已不再年轻的知识青年发现,十年前离开城市来到乡村时,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十年后,从乡村回到城市,自己仿佛依然是一个多余的人。
记者:二十一年在新疆度过,你现在回想起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欧阳琏:弹指一挥,苦也苦了,对吧,难也受了,但是对新疆的感情还是丢不掉。
记者: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呢?
欧阳琏:看着像自己的,严格地说像我自己的娃娃,看它的苦难,生出来这么难,到去年我们又去了这么富,或者是作为像第二个故乡一样,或者要经常去看看。
袁鹰:我对这些青年朋友。
记者:现在已经不年轻了。
袁鹰:现在不年轻了,也是第一是也很有感情,第二也充满了敬意,他们能够从江南那些地方物质生活比较好,家庭环境很好,那个时候简直是一种很遥远,不仅遥远,而且是很荒凉的,那么一个天地去建设,为了建设边疆他是献了青春,我听到过他们的说法叫献了青春献一生,献了一生、献子孙。把儿孙都留在新疆,这样的青年人很值得钦佩的。
陈晓楠:今天我们尝试着用音乐和歌声再一次打量知青这一群体,再一次回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浩大的运动,这些音乐和歌声有的是来自坚硬的喇叭,有的呢,是发自柔软的心灵,有的高亢到接近呼喊,有的低沉到近乎哭泣,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歌曲伴随着这一千七百万知青,走过了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且见证了一个时代所走过的曲折与坎坷。当然时代已经过去,而歌曲留了下来,如今已经步入中年的知识青年们,会经常聚在一起,会吃吃饭,聊聊天,兴之所至的时候,他们也肯定会一起放声高唱,当年下乡插队的时候唱过的那些歌,那些时候或许除了恍若隔世之外,他们更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吧。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