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我的家乡》曾被定性为反动歌曲 创作者判刑十年

2011年08月25日 10:1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解说:不抽烟锅巴呀,不喝加班茶呀,也不去打群架,山上一个美丽的红花,带到农村去安家。

戴嘉枋:那么像上海,北京的知青呢,他们本身在城市里面,跟农村的传统音乐的关系不是太密切,所以他们的歌曲,他们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一种城市小调。

它有一个跟文革中间的,所谓的高、响、硬、亮这样的歌曲特点。它形成了一个非常反差,它是讲柔、暗、低,所以这些特点呢,我们说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情感真实的东西表现出来。

解说:这部小说完成于1981年,那时按照国家的政策,一千七百多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已经陆续返回城里,然而在离开城市十多年之后,很多早已不再年轻的知识青年发现,十年前离开城市来到乡村时,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十年后,从乡村回到城市,自己仿佛依然是一个多余的人。

记者:二十一年在新疆度过,你现在回想起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欧阳琏:弹指一挥,苦也苦了,对吧,难也受了,但是对新疆的感情还是丢不掉。

记者: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呢?

欧阳琏:看着像自己的,严格地说像我自己的娃娃,看它的苦难,生出来这么难,到去年我们又去了这么富,或者是作为像第二个故乡一样,或者要经常去看看。

袁鹰:我对这些青年朋友。

记者:现在已经不年轻了。

袁鹰:现在不年轻了,也是第一是也很有感情,第二也充满了敬意,他们能够从江南那些地方物质生活比较好,家庭环境很好,那个时候简直是一种很遥远,不仅遥远,而且是很荒凉的,那么一个天地去建设,为了建设边疆他是献了青春,我听到过他们的说法叫献了青春献一生,献了一生、献子孙。把儿孙都留在新疆,这样的青年人很值得钦佩的。

陈晓楠:今天我们尝试着用音乐和歌声再一次打量知青这一群体,再一次回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浩大的运动,这些音乐和歌声有的是来自坚硬的喇叭,有的呢,是发自柔软的心灵,有的高亢到接近呼喊,有的低沉到近乎哭泣,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歌曲伴随着这一千七百万知青,走过了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且见证了一个时代所走过的曲折与坎坷。当然时代已经过去,而歌曲留了下来,如今已经步入中年的知识青年们,会经常聚在一起,会吃吃饭,聊聊天,兴之所至的时候,他们也肯定会一起放声高唱,当年下乡插队的时候唱过的那些歌,那些时候或许除了恍若隔世之外,他们更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吧。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创作者 我的家乡 任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