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共产党游击队里的最后一批中国“知青”
陈晓楠:上个世纪70年代末,缅共人民军当中的知青纷纷回国,到了1973年留下来的知青兵已经不足一百人了,康国华就是这其中之一,在这一年康国华和一个知青女兵结了婚,不久之后生了一儿一女,1977年停止了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一千多万应届非应届毕业生走进了考场,而1978年知青返城的大潮也已经开始席卷全国。
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中国知青的命运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可是这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康国华来讲却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只是一个遗留在异国丛林当中的观潮者。
康国华:就好像一个真正的被遗弃的孤儿,我成这个样子怎么走,我回去又能干什么,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那个时候我父母,我这样回去对他们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个活包袱,不可能回去,这边的现实呢,也是在逐步地衰落。
解说:此时的康国华只求在这片洒过自己鲜血的土地上平静地度过余生,然而现实却把这不高的要求也击得粉碎,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援助逐渐断绝的“缅共”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开始通过毒品贸易筹措经费,1986年,缅甸政府军抓住时机,对“人民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康国华:到1987年元月3日,整个根地,江西根据地只剩下五分之一都不到。
记者:那会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康国华:感觉到已经可以说是完了。
解说:1989年3月11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在果敢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并很快与缅甸政府达成协议,成立了拥有自己军队高度自治的掸邦第一特区政府,彭家声出任主席和同盟军总司令,不久,缅共其余三个军区在缅政府批准下,成立了掸邦第四特区、佤邦第二特区、克钦第一特区自治政府,缅共中央主席德钦巴登顶流亡国外,缅共消亡。
1989年的春天,37岁的康国华携妻儿踏上了回家的路,他是最后一个以知青身份回国的缅共“知青兵”。
康国华:最后一个回来的,最后一个。
记者:缅共待了二十年。
康国华:整整二十年,很凄凉,很凄凉。
记者:凄凉。
康国华:只有用凄凉这两个字。
记者:想到什么?
康国华:今后怎么生存,怎么活下来。
陈晓楠:潘东旭和老康回到了国内,很快他们投入到了另外一场战斗当中,一场生存的战斗,潘东旭回国之后当过记者,当过老师,做过生意,如今她无业在家,靠给小报写些文章为生,而老康呢,带着妻子儿女回到昆明,为了维持生计,最初他组建了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到公园、剧院去演出,而后开过网吧,开过游戏厅、餐厅等等,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无疾而终了。目前他已经和妻子离婚,住在女儿的家里,每个月大概是两百块钱的低保,是他唯一的收入。
几十年过去了,潘东旭和老康已经很少向人提起他们曾经那段特殊的历史,只有每次战友聚会的时候,他们还会说起那永恒的话题,说起那异国热带丛林的战场,那曾经激情燃烧过的青春。
陈晓楠:后来你对他的身份,对他的这种烈士身份没有认证吗?
潘东旭:没有。
陈晓楠:最后只有一个你替他立的墓碑。
潘东旭:对,而且还就是在那个,异国的那种,再也不可能去得到的山上。
陈晓楠:你还把自己当个老兵吗?
潘东旭:我为什么我的这个小说的书名叫《寂寞旧战场》,有一首唐诗,它就是寂寞旧战场,桃花待雪开,两间余一卒,待戈独徘徊。我觉得我就是两间余一卒,我就是那一卒,我就是那一兵,只有我还在乎这个战场。
记者:这就是当年缅共军队所穿的服装,是不是?
康国华:对,到今年已经整整18个年头,借这个机会,向我牺牲的永远长眠在异国崇山峻岭的战友,献上我最痛惜的哀痛。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