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建党前的毛泽东:曾在洗衣店为人洗衣服谋生

2011年06月30日 13:22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919年初,我和要去法国的学生一同前往上海,我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不知道到后怎样才能再向前走,可是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天无绝人之路”,很幸运一位同学从北京孔德学校弄到了一些钱,他借了十元给我,使我能够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可是到达浦口的时候,又不名一文了,最糟糕的是,我仅有的一双鞋子给贼偷去了,在火车站外我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萨”,他借钱给我买了一双鞋,还足够买一张到上海去的车票,就这样,我安全地完成了我的旅程,随时留神着我的新鞋。

在上海码头,毛泽东只能怅然地看着自己组织的同乡们登上法国邮船,这船上有他在“新民学会”的挚友蔡和森、萧瑜和萧三兄弟,萧三这样回忆。

毛总到码头上来送行,高高的太阳照着黄埔江的水浪,使得即将远离祖国的人们和送别的人们都不能抬起头来,久一点互相凝视,只见穿着浅蓝布大褂的毛泽东,向船上的人招招手,不等船开便折身上坡,投到叫闹拥挤、万头撺动的人海中去了。

王外马甲:他没有去留学,但我们说直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穷,他跟一般的底层的比,他算是富裕的,但是他达不到有能力出国的那个条件,我还是坚持认为,他有他主观的原因,因为以毛泽东的能力来讲,下定决心要想去,他还是去得成的,去法国总比上井冈山容易吧。

他选择没去,他并没有选择回到的,或者生活更有保障的湖南老家,当他把这些朋友送上船之后,他甚至也没有留在上海,他在上海送他这些朋友上船的,他选择的去哪里呢,他选择去北京,那么北京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是一个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这个思想爆炸的这么一个爆炸场。

解说:毛泽东最终留在了北京,准岳父杨昌济时在北大任教,便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工作,李大钊当时掌管着北大图书馆,毛得到了一份助理员的工作。

毛泽东当时在北大的月薪是八块大洋,而李大钊是一百八十块,教授胡适是二百八十块,文科学长陈独秀是三百块,这还不包括他们的稿费收入。

王外马甲:毛泽东每个月拿八块钱的这个工资,这个工资基本上就是当时北京的一个保姆的工资。

解说:毛泽东日后这样描述当时自己每月八块钱的生活。

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顾则徐:在中共的组建时候的人群来说,主要分三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像陈独秀、李大钊这种,那么这些人呢比较小康,甚至比较富裕的生活,第二种类型呢,以张国焘他们为代表的,这批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那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当时是机遇太多,大学生太少了。

那么第三种类型呢,就是像毛泽东他们这种类型,是知识青年,但是呢他的文凭吧很低,发展呢,他可能有机会,但这种机会是没有任何把握性的,特别是对一个比较有雄心的人来说。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洗衣店 毛泽东 无政府主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