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新北平政府曾在开国大典前花三个月清理天安门

2011年06月25日 15:1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姜维朴(《华东画报》摄影记者):我写这个报道叫“大上海沸腾了”,黄埔江的江上游行,船只游行的这种场面,当时有“毛泽东”号、“朱德”号,还有“斯大林”号。

解说:正当解放军跨越长江进军江南时,长江北岸传来“太原战役”落幕的消息,“太原战役”从1948年秋打到1949年春,耗时六个月,一场城市攻坚战为何用了这么长时间呢?

太原是山西王阎锡山的老巢,他经营山西多年,把太原变成了一座由地堡、壕沟、暗道相通的环形防御大堡垒,围攻太原的中共将领是阎锡山的五台老乡徐向前。

当时,阎锡山组建了所谓“神勇师”、“铁血师”、“坚贞师”,与徐向前以死相搏。

徐向前最终以伤亡四万五千人的惨痛代价打赢了他的同乡,“太原战役”因此成了内战期间中共军队耗时最长、代价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当年,《华北画报》的众多摄影师都参加了“太原战役”,他们用镜头见证了这场战役的艰难胜利。

袁汝逊(晋察冀野战军摄影记者):把它包围了八个月,不是国民党空投粮食嘛,它有二几十万军队呢,你空投的话这一天能空投多少,而且都是那个红大米,发霉的那个,所以这个国民党那个兵啊,就是阎锡山那个兵当了俘虏以后,走路走不了,“雀蒙眼”就是夜盲,就是那个夜盲眼。

解说:这是《华北画报》记者袁苓拍摄的攻占太原后,俘获阎锡山部高级将领的镜头。

与袁苓共同参加“太原战役”的摄影师李书良记得,他当时因年纪小跑得慢,错失了这次拍摄机会。

李书良(华北野战军19兵团摄影干事):我们就在那个大街上向北走,也不知道哪边来的一个冷枪,“咣”的一下,把政委给打倒了,所以我们走都靠着这个墙的边往那边跑,因为我那时候小,也不知道怎么抢新闻呢。他们都年岁大,他们跑得快,到那以后正好把这个阎锡山的那个,那几个将领,那不是有一张照片吗,好几个人照嘛,袁苓也照了,还有杜海振也照了好像是,我没赶上,也小,也不知道要找新闻。

解说:还在解放军与阎锡山部在太原城下激战时,阎锡山本人却早已逃离了山西,1949年6月13日,他在广州出任南迁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但此时可供这位新防长防御的底盘已屈指可数了。

这是李书良拍摄的“太原战役”后华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向西北进军的镜头。

李书良:刚四月打完,我记得是我那棉衣好像是就把那棉花抽出来了,抽出来穿那个,就成了单衣了嘛不就,所以这个进军西北在那路上,这是山西这边还没过黄河呢,我看这个标语挺不错,我就把它这张照下来了,这个进军的。

解说:李书良还记得,随部队进入陕西后,由于天天听秦腔,竟听上了瘾。

李书良:到了那个西安,我们就在那个地方,休息了几个晚上,整顿了一下,整顿的时候缴获的那个,那些京剧团,国民党那些京剧团呢,还有什么晋剧团呢,就因为我在文化科嘛那时候,你去,去管理这个晋剧团,你给咱们部队挨着唱,来一个部队唱一个部队,有一个这个戏单,每一回还得拿给我看,今天唱什么,《打渔杀家》,《打渔杀家》不是还有点这个反抗的意思嘛,我们住的那个戏台的那个阁楼上,天天听秦腔,听着听着还上瘾了,挺好听,听了几天,从那儿走,走了以后就开始追击这个马步芳啊,马鸿逵啊这些部队。

解说:这是当年彭德怀指挥中共军队,发起“兰州战役”的场面。

李书良:就在那地方我们消耗了五百三十多个,解放军了兰州以后呢,我们军里交代我,你得要在这个地方立一个碑,让我去在那儿找石匠,19兵团65军这都给刻上,因为死人太多了。

解说:与此同时,另一批红色摄影师正随刘、邓大军及贺龙兵团向大西南挺进。这是摄影师刑春秀拍摄的,贺龙第十八兵团冒雪过秦岭的情形,这是郝长庚拍摄的刘、邓军队攻占邛崃县城的场面。

跟随刘、邓大军一路打到重庆的摄影记者王中元记得,他是最早进入重庆的红色摄影师之一。

王中元:我们这一路呢,爬大山,穿洞啊,直接走,插到重庆的。

解说:但王中元没想到,他在这座古老山城看到的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危险和混乱。

王中元:我曾经是在那个解放碑啊,拍一些重庆解放的照片,当时我们是支了一面国旗啊,群众里头啊隐蔽的一些特务啊,扔什么东西,乱石头啊什么东西的,不过幸好那个时候有,有一个班啊那个什么保护着我,我们就赶紧那个什么啊,赶紧撤退了,那时候重庆那个特务很多。

陈晓楠:就在解放军进军全国,国民政府被迫南迁广州,组织了以阎锡山为行政院长的新内阁的同时,中共正在北平召开人民政协筹备会议,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来做准备,1949年10月1日,一场盛况空前的红色大典如期在北京举行,那时候《华北画报》刚从石家庄迁入北平城内,画报社的摄影师孟昭瑞因此有有幸目睹了当年北平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不但用镜头见证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还为人们讲述了当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全程记录新政协筹备会及开国大典

解说:这是《华北画报》摄影师孟昭瑞于1949年6月拍摄的,新政协筹备会代表的合影照,他记得这张照片是在中南海勤政殿前拍摄的。

孟昭瑞(《华北画报》摄影记者):这是勤政殿,你看这木头都是白色的,都没化妆,都没什么这个涂啊,这是茅盾,这是陈嘉庚,这是李济深,这是这个沈钧儒,毛主席、朱德,这是大右派章伯钧,真惨,然后是谭平山。

解说:这张新政协筹备会期毛泽东的照片,也是孟昭瑞拍摄的。新政协筹备会不但公开向全国征集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及国歌,还讨论了开国大典的举办事宜,孟昭瑞记得,最初开国大典并没想设在天安门,而是打算设在西郊机场,这是为什么呢?

孟昭瑞:因为当时我们的空军,制空权还没有,因为国民党飞机还炸啊,炸过南苑,防止怕它炸,所以因此准备要在西郊搞,在西郊搞太没意思了,后来就形成作决议嘛,就说大会作成决议,就是在天安门三点钟,为什么三点,就国民党的飞机它来不了了,回不去了,因为它都南边啊,都在很远的地方。

解说:新政协筹备会议最终决定将开国大典的场地设在天安门,那时内战尚未结束,为防止国民党飞机来骚扰,指挥部特做了严格规定。

[责任编辑:楼楚楚] 标签:前花 北平 天安门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