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干旱也愈演愈烈,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导致堰塘见底,溪水断流,田地干裂,果农受灾严重。
宜昌果农:果树果实都掉地上了,他们种果树的今年有80%都无收。
记者:不能从别的地方抽水过来吗?
宜昌果农:水都还是买着吃的。
记者:就是你们自己喝的水都没有。
宜昌果农:都是买的,用车子拖来的。
记者:你们每年都这样吗?
宜昌果农:往年好一点。
解说:谈到关于此次干旱的影响,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忧心忡忡,他说除了农民粮食绝收,渔民无家可归之外,还有一个长时期的影响不应被忽视,那就是湖泊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陈家宽:湖泊水位下降,90%多都干旱了,那么水生生物像鱼类就没有栖息地了,很多冬候鸟也不来了,而且它特别是鱼类或者水生生物啊,生态系统变化以后,它就会这个湖泊里的水生生物就会灭绝,那么整个湖泊的生态系统会彻底改变,它可能会不是今年,像旱灾给老百姓和农业造成灾害,在今年或者明年造成危害,这个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一改变,可能是非常长时期的,也许10年也许20年,非常长时期,而且有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陈晓楠:干旱在持续争议也在持续,而事实是面对严峻的旱情,三峡水库开始超常规地泄水,以便解决坝下河道的缺水干旱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三峡工程能否解长江中下游干旱之渴。
解说:据了解,为了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国家防总决定再次家大三峡水库下泻流量,自5月20日至24日,三峡水库按1万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下泻,5月25日至6月10日,其下泻流量将加大至1.1万至1.2万立方米每秒。
刘学峰:我们从去年12月底它的出库流量就一直大于入库流量,那么这个枯水季节,一直在为下游补水,特别是在到了最近的用水高峰时期,进一步加大下泻流量,来抬升长江干流的水位。
卢耀如:三峡它利用汛期的水蓄起来,蓄起来以后你旱的时候我就可以放水啊,放到下游供给大家,所以刚才说洞庭湖从382,最近这几天是5月17号到5月27号放水以后,它就变成577平方公里了,所以相对还是帮助解决干旱的问题。
解说:长江委防办专家王进泉坦言,三峡工程最初设计时主要考虑防洪、发电、通航三大功能,由于长江流域历来雨量充沛,三峡在设计之初,对抗旱功能考虑较少,但是运行以来一直在调整,预计未来会继续增强抗旱功能。据王进泉介绍,三峡水库调节库容已消耗了约4/5,如果长期不下雨,到6月10日三峡水库将面临无水可补的困境。
王进泉(长江水利委防汛办专家):三峡里面还有四十多,四十亿左右的水,四十亿左右的水就是还可以补到6月10号前后,可以补到6月10号前后,就是维持目前的下泻流量1万1左右,到6月10号。要如果6月10号这一段时间之内,并在6月10号之后,仍然维持这么一种干旱的状况的话,那么三峡水库也已经尽了它自己的力量了,就是没有手段了。
姜彤:这个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时间也比较长,今年的旱,我觉得仅靠三峡的这种配置是有限的,那么各省的,还有很多中小水库的配置,在什么时间蓄水,什么时间放水和三峡水库之间的这种调度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个长江流域整体的一个问题,而不是就是说三峡水库放水是长江干流的问题,那么支流的水库的问题,那又归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水利厅来负责,那么这是一个整体的调度问题和水资源配置的问题。
解说:除了三峡工程,人们也在寻找旱情加剧的其他原因,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也有不少人为影响的因素,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时期成为抗旱“拦路虎”;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众多年久失修的中小水利设施拖累了抗旱的步伐。
曹家坳村民:这是原先抗旱的挖水的沟渠,现在堵塞了,现在这么多年好像是还跟很多年前一样,水利建设。
记者:就是很跟好多年前一样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