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继父业,就是我肯定是病不行了,我这个身体肯定活不了几天了,你们来了以后要好好工作,继续完成我没有完成的,他一直埋在宝鼎山,方向朝着我们宝鼎矿局的方面,冲着攀钢,他死后看这个攀钢出钢、出铁和攀煤出煤。所以这个非常感人,当时确实对这个整个煤炭系统工人的精神的鼓舞非常大。
解说:在攀枝花的崇山峻岭之中,有这样一片片墓地,这里长眠着为攀枝花建设而流尽心血的人们。在宝鼎山上,亓伟的墓碑就朝着攀枝花钢铁厂,守望着他为之付出了一切的城市。
胡亚琴(三线建设者):喊那他拿根烟过来,拿根烟过来,我给我爸爸点支烟,爸我给你点支香烟我,这香烟是中华牌,你爱中华,中华爱你。
三线建设者遗嘱:让我的墓地向着工厂
解说:胡亚琴的父亲胡华鸿也是最早的一批三线建设者,1969年从上海来到四川,几十年来他以厂为家一直干大退休。晚年患上肺癌后,在弥留之际,他说请将我葬在能看到工厂的地方。
胡亚琴:他其实很想再多活几十年,但他知道这一刻可能也不多了,然后就把我哥哥、姐姐都叫到一边,就跟我们说,其实以后如果我要走了的话,我想还是埋在九龙那座山上,就是让我这个墓向着锦江厂。
解说:在每一个三线建设的地区,你都能找到像亓伟、胡华鸿,这样的人物,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带着青春,带着热血,带着对一个伟大目标的无比忠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最终选择将自己扎根在这方热土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仍旧选择最后的守望。
胡亚琴:那么当时是妈妈有意见,因为我们是江苏人,就说将来还是要回去,但是我爸爸是这样子说的,其实我回去,我觉得我很孤独,我觉得在这里,我不孤独,在这块土地之下,有我很多很多的一起战斗过的这种战友。
因为比我爸爸早去的也有他很多、很多的那种朋友,那么我在这里等着还有我一些的朋友,他们也陆陆续续会在的,所以他当时那种情结想的就是一个我爸爸喜欢热闹的人,就是我不想回去。我虽然回去可能那是一块我的土地,他认为这块土地跟那块土地的一个差别是,这是他的一个情结,他的一个根,他认为他的根在这里。
陈晓楠:在攀枝花我们所到过几个烈士陵园门口,都写着毛泽东的一句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今天所讲述的这些三线人,其实只是400多万三线建设中的代表,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他们的确是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历史或许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翻过一页又一页,但是我想,他们所曾执着过的那份事业,至今能值得我们铭记。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楼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