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越剧——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经过百年的变更,越剧不管是从唱腔上还是服饰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剧虽没有京剧和昆曲的名字来得响亮,但是她却是如今经营最好,票房最好的戏曲。
凤凰卫视9月5日《大剧院·零距离》,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这是一个历经了百年的旅程,从田间说唱演变成了中国第二大剧种;这是一个文化兴起的传奇,只用了三十年时间,草台班子红遍了十里洋场;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市场,在吴侬软语中源远流长。
周瑛琦:百年越剧票房最高
周瑛琦:如果你搜索越剧的话,你会看到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因为这一片地区古代就叫做越国,所以这里的戏曲取名为越剧。
而后来,又因为它起源于浙江,所以英文名字叫做shaoxingopera。我们都知道越剧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末年曾经唱响过紫禁城。建国之后又成为了江浙沪一带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哼上几曲,而2006年的5月20日,经过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粹。
但是这个国粹可能对于大部分的观众来说,远远没有京剧和昆曲的名字来得响亮,但是它又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越剧却是成为了各大戏剧中票房最高的剧种。因为它们在江浙沪一带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不愁票卖不出去。今天国家大剧院迎来了上海越剧院的“四朵梅花”。他们纷纷代表了当今越剧界的最高水准,人们说百闻不如一见,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话,就要跟大师们学,让我们走进他们,走进越剧。
李莉:国家大剧院对文化品位的坚守让我很钦佩
解说:上海越剧院,这是第二次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此次演出原定的阵容应该是其当家的“五朵梅花”,但因为演出前由于茅威涛的身体不适,临时改成了“四朵梅花”。他们分别是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和赵志刚,这四位在越剧界响当当的人物。这四位艺术家不仅都曾荣获中国越剧“梅花奖”,还分别摘取了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金唱片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等桂冠。
李莉(上海越剧院院长):我觉得来国家大剧院,我们是非常这个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去年第一次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是《红楼梦》。演出以后,就是第一场是百分之百的坐满,后面是三场是96%的票房。那么在这样的情况,就是一台戏曲在国家大剧院靠售票,有四场这样的票房非常不容易。
解说:因为2009年《红楼梦》的演出成功才有了今天的再次联手,有趣的是此次演出的剧目是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商讨才定下来的,上海越剧院原本想多带来一些创新的更具时代感的新剧来保证票房的收入,但国家大剧院却执意要求上演文化内涵更深的传统剧目。
李莉:我觉得国家大剧院,我很钦佩他们的这个对文化品位的坚守,我觉得这个是需要有一定的这个底气的。做这样的底气的话,就是说,如果说是单纯地从票房立以来考虑的话是确实是要承担一定的压力。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 由唱书演变而来
周瑛琦:一百多年前,浙江嵊州的许多农民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的转换往返于家乡和遥远的他乡,呼唤他们回家的是家乡的农田等待着插秧,而陪伴他们远走的则是嵊州人特有的技艺,落地唱书。1906年,照例是清明节前,有一群唱书的艺人就回到了家乡甘霖镇东王村,村子里面马上热闹起来了,人们聚在一起央求他们讲一讲,他们这些沿途的见闻和趣事。
就在那次的聚会当中,艺人们就提到了把唱书改成演戏的想法,也许当下艺人们只是随后这么说一说,但是村民们就被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本来还在设想的事情硬是在村民的怂恿下,商定成了一个即将变现的事实。
解说: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东王村香火堂前热闹非凡,村民们都等着看回乡唱书艺人登台演戏的稀奇。香火堂的这边农民们在空地上忙着搭台,一个用四支稻桶垫底,上面用门板铺平的草台,另一边是几位演员忙着按照戏中的角色,穿上借来的竹布大衫、马褂等配饰,这些衣服很多都是从庙里的菩萨身上脱下来的。
当天,在村民们期待的目光中,艺人们终于粉墨登场。他们演出的剧目是《十件头》、《倪凤煽茶》。由于参与演出的人数不少,台上表演,后台帮腔,演员劲头十足,气氛十分热烈。两三个小时的演出,村民们还来不及细细品位就已经落下帷幕。
而当年东王村的村民们不会知道,就在他们怀着兴奋和新奇的心情,观看唱书人第一次上台表演的那一刻,越剧诞生了。无意之中,他们目睹了越剧的诞生,成了历史的见证人,而东王村也同时成了越剧的诞生地。越剧百年的历史就从那一刻被记入了史册。
经过一百年的变更 越剧服饰吸取了昆曲的精华
李莉:以一种没有剧本,没有这个任何的东西。比方说,到了这一家或者这一个村,他是根据这里的情况或者是演一些这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或者一些故事,还有一些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情况现编一些,这样子来做,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解说:如今的越剧的服饰,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变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其中有很多元素是从昆曲中吸取了精华。
李莉:就是越剧的服装呢,可能就是我们从款式上面的话,都是比较合身的裁剪,然后颜色的话都是这种柔和的色系,不是说饱和度很高的那种,因为我们都是讲的爱情故事偏多,然后就是从绣花这种花样的话,都是以花卉啊什么为主。
解说:同时,唱腔以及演出剧目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
李莉:当时这个《十件头》就是这么唱的,就是请他们两个唱唱给大家听一听。
画外音:我们今天两个人唱一唱当初很原始的越剧,那个时候也没有乐队,也没有锣鼓,就是清唱的,用那个用自己的唱,用嘴巴来伴奏的。那么我们两个人就把当初怎么唱的,唱给大家听一听,可能不太好听,但是是这样唱的。
我先唱。哎呀,情哥哥,你我情意是长久,愿郎勤劳人忠厚,劝哥不贪非礼财,莫做贼人当小偷。情妹妹,我家穷人穷志不穷,绝不做无耻三双手,不义之财我不求,请妹放心别担忧。
越剧的乳名:“小歌班”和“的笃班”
解说:当时人们对这种新出现的表演形式一时还找不到确切的称呼,鉴于当时嵊县有绍剧“紫云班”台上穿的是红袍绿袄,耍的是刀枪棍棒,人们称它为大班,大戏。而东王村演的相对比较文气,于是群众和艺人,便把这种新兴的形式取名为“小歌文书班”,继而又简称为“小歌班”。后来由李世泉、钱景松、高炳火等人组成的戏班到外地演出,观众看后都不知道叫什么戏。既无丝弦伴奏,又无锣鼓敲打,只听到板鼓击出“的的笃笃”就冠它为“的笃班”。“小歌班”和“的笃班”其实就是越剧的两个乳名,一直沿用了十多年。
李莉:我觉得“小歌班”应该跟当时的“的笃班”,应该是在差不多的历史时期。“小歌班”相对来讲,它可能就有已经有了行当或者是一些演员这些东西的,就是分工比较到位。那么相应来讲的话就是说比前面就是要成熟,样式上要成熟一些。
越剧诞生初期是男人的天下 但长期缺少名角
解说:在中国戏剧中,京剧男主角当家,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闻名遐尔,越剧却没有一个后世流芳的男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剧小生赵志刚惊艳登场,引起越剧迷一阵掌声和疑问,越剧还有男人演的吗?
《大剧院·零距离》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沈星[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日 19:00
重播时间:周一 11:00
编辑:吴芮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