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娜:与欧盟相比,中国在信用评级方面的境遇似乎更为严峻。一方面美国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三大评级机构长期来有意压低中国企业和政府的信用级别。在2003年以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长期被定为B B B级,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而中国的13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级别更是被评为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垃圾等级”。最可悲的是,中国竟还要为此支付高额的评级服务费用。花钱挨骂不说,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受到极大威胁。
刘东亮:最直接的我们看得见的危害是当我们国家的政府去国际上发债的时候,或者我们的企业去国际上融资的时候,我们就额外多付出很多成本,我们发债的利率可能会比较高。未来的话当中国的金融越来越深入的融合到国际金融里面的话。如果说我们国内的评级机构都是被外资所控股的 那么外资的这些评级机构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调整中国企业评级的话,可能就会出现比较的大金融动荡市场的动荡,就像目前希腊欧元区目前经历的这种动荡一样。
林江:不管是标普也好,穆迪也好,高盛也好这些机构,其实是一个鳄鱼,在这个上面我们要学会与狼共舞,他们是狼,不是羊,我们政府对他很好,给了他很多机会,让他给我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保监投入进入,但是他就说先唱衰你,然后低价买入,这就是狼的本性。
中国要避免重蹈希腊等欧盟国家的覆辙,乞求评级机构的“口下留情”无疑是不现实的,如何才能不把自己企业,特别是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拱手相让呢?
刘东亮:评级机构的发展他是依托于强大的金融市场 为什么美国有三大评级机构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 深度广度都是其他经济体不能比拟的 只有在很强大的金融市场的基础上才能诞生强大的评级机构。要想发展评级机构 一定要做大做强我们的金融市场 做大做强我们的金融体系 这个是一个最根本的要素。
林江:可以来自己搞一个,然后我们争取国际化,这个过程可能是很漫长,但是这一步非走不可,这样一个机构我们可以先在亚洲地区争取认可,比如说日本认不认,比如说新加坡、马尼拉认不认可,我先在亚太地区搞,先在亚洲地区我们的邻国先认可,然后再扩展到欧美,我觉得这个是可以的。
张玮娜:在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对一些金融衍生品给予过高的信用评级,加速了金融泡沫的膨胀,他们为“有毒债券”贴上“优质”的标记,与华尔街一起欺诈了全世界。如今又大幅调低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的信用评级,让危机是进一步加深。属于私营商业性质的评级机构们,却因为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扮演着全球金融监管部们的角色,在A B C D的评分中左右着一个公司、一个市场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那么试问又有谁能来给这些金融市场上的“评委”们打打分呢?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徐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