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沦陷路线
1996年之前中国是大豆净进口国
2001年,大豆市场对外开放,四大粮商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
2004年,遭遇跨国资本打压,国内榨油企业60%被外资低价兼并。
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
2007年,中国全年进口300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70%。
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同时,90多家国内榨油企业有64家变成外资独资
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
2010年1月,中国进口大豆408万吨,较2009年同期的303万吨增长了34.5%。
2004年的大豆危机,国内压榨企业损失惨重,大批企业倒闭,与此同时,控制粮食生产运销的四家国外公司趁机低价收购、参股中国大豆压榨企业。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这四家分别以字母"A、B、C、D"开头的粮商收购了中国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大豆产业链环节被外资打断,并开始受制于"ABCD"。这种尴尬的僵局,让市场不得不担心,中国大豆产业的这种危机,是否会进一步延伸到小麦、玉米、水稻等行业?
招商期货詹女士:我觉得这种担忧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是各方来探讨如何防治粮食品种不再步入大豆这种相对尴尬的局面,所以我觉得国家对农业的这种政策保护,还是要继续地延伸,而且三农不仅仅是从农户这个角度,包括还要从企业,包括一条产业链,都要有这种适当的扶持措施。
而在经济学者李教授看来,这种担心是多虑了。
经济学者李猛:那么是不是以后也会出现就是说随着WTO模式下放开,现在整个国家就是前一次说的,放开整个国家食用粮呀,玉米,大豆这些补贴或者是保护,最后都没有形成一种共识,整个国际市场在这方面也没有形成共识,因为这个东西是个战略物资了,已经超越了经济上的物资了,这个豆这方面只是从油这个角度上,就是它的战略层面还没有,
目前,外资控股或者参股了国内70%的大豆加工企业,国内大豆加工能力已经达到9000万吨,但实际需求只有40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沿海加工企业中。这些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大部分是进口,因为国外一般单产能达到370斤/亩,而国内的平均水平为230斤/亩,高产直接带来价格的低廉,直接影响到国内大豆的种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整个行业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如何解决中国压榨企业的生存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招商期货詹女士:需要我们企业自身去找出路,像我们的大豆,你不一定一定要跟美国的大豆去拼压榨这一块,一部分高油大豆你可以去做压榨的市场,另外一方面,我就讲我的深加工企业,同时我拓展我国外的一些市场,就是我走高端路线这一块市场。
编辑:徐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