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债市违约第一案 公司债券刚性兑付终结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中国债市惊现史上违约第一案,蝴蝶效应引发市场恐慌,首例债市违约,导致多家公司公司债下调评级。尽管市场对超日债违约早有预期,但对于市场情绪仍有较大的冲击,违约消息一出,交易所债市的高收益债券出

核心提示:中国债市惊现史上违约第一案,蝴蝶效应引发市场恐慌,首例债市违约,导致多家公司公司债下调评级。尽管市场对超日债违约早有预期,但对于市场情绪仍有较大的冲击,违约消息一出,交易所债市的高收益债券出现全线下跌,投资者抢着逃离那些可能步超日债后尘的问题债券,不少股民在网上议论,损失惨重,甚至有人用血本无归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凤凰卫视3月16日《一周财经新趋势》,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柯萱:随着超日债实质性违约的楔子落地,中国债市零违约的神话也随之破灭了,最近处于经营困难的一家光伏上市公司叫做超日,发布一则广告说,无法向投资者支付他在两年前所借资金8900万人民币的利息,这也成为了国内首例债市违约案。违约的消息一公布,可以说是当头一棒,首先就是投资者,超日债的债权人里面大部分是散户,数额较大的投资在百万元以上,而这些资金很可能是血本无归,除此之外,有七家企业推迟或者取消了原定的短融或中票发行计划,并且有多家公司,公司债是下调了评级,从此,公司债不再是一个低风险的投资,人们纷纷揣测,谁又会是下一个ST超日呢。

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并不愿意借款,场外投资者匆忙逃离,以此引发了全球市场对于中国资金面的悲观预测,使得国际金属市场和A股市场承压,不过对于资金紧张而又面临债券到期的企业债以及即将迎来兑付高峰期的城投债,更大的风险才刚刚开始。

虽然从去年底,市场就对超日债违约早有预期,但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这次的违约案只是冰山一角,年内或将迎来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期,尤其是处于产能过剩的那些行业,更将成为风险集中爆发的领域,再加上此前的多起信托危机案例,这一次的违约将引发信用风险重估,银行将收缩表外业务的规模,其融资成本面临着上升的压力。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中国发生违约已经是不可避免,许多人希望违约将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有助于推动资金以正确的价格流向值得流向的公司,那么在风险点频频涌现的当下,投资者应该如何避免成为债市违约的最后接棒者呢,中国首起公司债违约又能否激发期待已久的金融改革呢,本期的头条观察我们就一起来聚焦中国债市违约第一案。

解说:日前,ST超日发布公告称,2011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截至目前,公司付息资金仅落实400万元,而全部应付利息应为8980万元,这是国内第一例违约的公司债券,结束了以往债券全部刚性兑付的历史。

尽管市场对超日债违约早有预期,但对于市场情绪仍有较大的冲击,违约消息一出,交易所债市的高收益债券出现全线下跌,投资者抢着逃离那些可能步超日债后尘的问题债券,不少股民在网上议论,损失惨重,甚至有人用血本无归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冉兰(资深证券业内人士):诸多的债券里面为什么超日债成为首个呢,其实这是一个政策变化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对超日债本身来说他是个偶然,有可能是其他的债券,但是当政策开始出现这种变化,这个里面背后其实他传递着一个信息就是什么,就是在经过了多次的有的是地方政府或者是其他的裁判进来这样一个兜底以后,最后政府开始已经放弃了这样对所有的债券资金兜底的这样一个局面,所以刚好这个指针指向了超日债,所以超日债他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第一个就说难以兑付的这样一个局面。

解说:有分析认为,超日债只是一个起点,一旦金融风险引发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呆账、坏账大幅上升,钱荒也将会重现,并形成恶性循环,不过也有人认为,超日债违约并非是对信贷市场敲响的一记警钟,而是中国当局在探索如何减轻某些行业产能过剩状况时,放飞的一只试探气球,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

杨德龙(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超日债违约短期内对于债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天价格出现了大跌,债券收益率上升,特别是一些行业紧急度相对比较差,公司规模小的公司债的收益率大幅上升,对于期货市场也造成了很大冲击,近期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了连续的暴跌,A股市场也出现了下跌,可以说超日债的蝴蝶效应还在扩散,导致各个资本市场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

解说:与此同时,投资者如何维权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来自各媒体的信息显示,是因超日债债券人数众多,且大多数为散户,在债权人看来,这场看似由意外流动性风险引发的债券违约这是一场欺诈上市的违规案件,而目前的监管规则中,持有对刚性兑付风险的提醒,对违约的条件认定确是缺乏的,那么如何鉴别借违约之名推卸责任的行为成了摆在监管者面前的新命题。有分析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行业基本面较差的中小民营企业应成为首先回避的对象,短期内建议投资者向国债等低风险品种进行转移。

冉兰:对投资者来讲的话,我觉得最大的警示就是说在将来的这个投资里面还是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办事,更多的还是按照这样一个评级,而且还有一个就是整个全球他的市场化的潮流是越来越明显的,中国他在整个一个地球村里面,他也是一个重要的一员,他不可能逆潮流而行,所以大家不要去赌这种小概率的行为,我觉得遵循一个常识,遵循一个大的一个规律,我想这个里面他就不会有太大的犯错的可能。

吴柯萱:就算有人担心超日的违约会引发一系列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不仅不是中国的贝尔斯登时刻,反而还是中国金融市场变革的重要标志,是一件好事,对于整体债券市场而言,一些市场的参与者更乐于见到中国债市出现首例违约,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如果不出现任何违约的话,系统性风险将积累,只有违约之后,整体的风险定价体系才能正常化。

美银美林就发布报告说,超日债违约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助于实现债务产品更好的定价,那么违约事件到底好在哪儿呢?这还得回看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债市到底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巨变。

我们来看这张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图,这是从1998年到2012年间银行间主要债券品种发行量变化的情况,看起来很复杂,但我们就看一下他的趋势,可以看到从1998年最初的不到1万亿的总量一直发展到现在的8万亿的总量,而近年来从品种细分来看,增加最多的债券品种就包括了企业债券,就是我手指的这部分,还有就是企业的短期融资券还有中期票据,也就是这一部分,每年都在增加。

尽管中国的债券发行量一直在增长,可是和GDP相比却又能让人看出他的另一方面,我们来看这张图,这是来自国开证券的全球主要债券市场的存量跟这个国家GDP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是代表一个国家发行的债券存量,黄色是代表GDP,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比如说日本,日本的债券发行量是他国家GDP的2.5倍之多,美国有1.7倍之多,韩国也有1.16倍,而中国的债券发行量只有不到50%也就是说中国的债券发行量还没有GDP的一半多,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巴西等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债市虽然已经崛起,但是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中国的债券市场仍然不能退去政府信用的本色,政府兜底一再上演,那么不仅会严重的扭曲投资者的信用风险意识,对债市更是巨大的挑战。

解说:在中国有一个信念被反复验证,就是对于出现问题的借款方,政府总是会出手救助,这一信念鼓励投资者将资金以人为压低的利率借给虚弱的企业,这一现象助长了大量糟糕的投资,并促使中国债务水平急增。

事实上,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多起违约的苗头,多家债券的经历与ST超日公司债极其相似,只是在兑付危机解决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都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而正是地方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干预,造就了零违约的神话,在信托债市等金融领域,一次次上演。

冉兰:所以我们看到这次两会,其实我们看到总理的发言也开始提到了,就说可能有一个底线可能是可控的,但是这里面其实潜台词就是说我不会每一个都去兜底,这个其实已经在释放风险了。

杨德龙:打破零违约之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就匹配了,就不会出现风险与收益扭曲的状况。

解说:对投资者而言,违约事件可以警示投资者,让他们在购买债券信托理财产品的时候,会更加谨慎,从这一点来看,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好事情,目前,中国国内的债券市场规模达到4万亿美元,而随着直接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这一规模还有望大幅增加,对于中国这个区域成熟不断开放的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违约事件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吴柯萱: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上,实质性违约事件时常发生,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违约率曾经一度接近10%,这随后30年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健康和发展铸就了基础,而中国债市刚性兑付的打破开启了中国债市风险元年,以往的政府兜底保证债务人力的方式实际上反而是让投资者对于债市风险变得越来越麻木,而这次违约事件向投资者和机构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投资者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担风险,与此同时,如果公司债市场已经可以违约,而地方融资平台却保持现在的状况的话,那就必然会导致机构的无限制的套利,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就必须有配套的措施出台,比如说把属于公司债的部分切出来,把属于地方政府债市政债的部分单独留下来,也就是说该市场化的就市场化,该享受政府信用的就继续享受政府信用,这样市场才会逐渐完善。

《一周财经新趋势》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吴柯萱

首播:周日13:55—14:35

重播:周日19:00-19:45 周一01:40-02:2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靖升]

标签:超日债

人参与 评论
债市违约引蝴蝶效应 专家称是偶然也是必然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3/16/5653e643-ac84-40cd-a84c-14f9462947ea.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