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闾丘露薇:努力成为一个愿意思考的人

2011年01月15日 11:01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最早一批看完此书的读者们在网上讨论说,很惊叹闾丘筛选信息的功力,因为这些例子貌似都很熟悉,可细看书的内容才发现,原来好多细节都不了解。闾丘解释说,读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这当中几乎所有的事件我都有参与报道,我有机会到现场去,这样就能接触到很多的细节,而且这些细节又是一般不会出现在新闻里面的,因为它和新闻没直接的关系。只是一般新闻报道的篇幅有限,细节这部分内容会很难囊括,而只有在现场的人才知道,所以读者会感觉到新鲜;另外就是大家角度不同,资讯量不同。”

闾丘和嘉宾刘瑜

在书名的选择上,闾丘还是颇费心思的。“我和出版社之前想了好多好多名字,都觉得不太满意,突然有一天,我灵光一现,脑海中冒出‘不分东西’四个字,意思就是不分地域和种族,不分东方和西方,然后我和出版社说,不如叫这个吧!结果一致通过。”在封面的设计上,闾丘也一直都在打磨。原本定于2010年11月出版的书,一直拖到2011年才面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封面不是太满意。目前读者所看到的封面,也是改了6、7稿之后,在付印的前两星期设计师偶然想出来的。“用一个视力表来表达‘不分东西’,和书的内容还挺相衬的,还有,那个向上的E,其实你可以看成W,就是West西方,而向右的E,是East”,闾丘如此解读封面的寓意。

反对标签求进步

在新书的推介过程中,很多的媒体都称,《不分东西》这本新书是闾丘的“转型”之作,她从“战地玫瑰”化身成为了“真相玫瑰”。对于这样的评价,闾丘淡然一笑,“这是宣传的一个必要手法,现在都讲要抓眼球,要有一个标签化的方式来宣传。但我对自己的看法就是,这是一种进步,这本书我只是想能让人看到我从记述到思考的进步,而人都是要进步的。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

好友贾樟柯与闾丘分享新书

早在动笔写这本书之前,闾丘的好友就曾鼓励她,“好好写,说不定能成为一本教材。”闾丘说,“我自己其实也一直想写教材,而且在一年前都做过这样的准备,想把讲课的内容整理出来,但后来发现不太系统,有些凌乱,所以只好作罢。老实说,新闻这个东西,很难有什么教材,新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思考,教材不可能一个新闻一个新闻地教学生,这个你应该怎么写,那个字数要多少,这么写对不对。我自认为这本书对学新闻或者正在做新闻的人还是有帮助的,毕竟我也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十几年,我是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偏见这个问题。现在,媒体的角色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家现在看到的世界还是看媒体展现出来的。作为一个媒体人,你如果因为你的技能、技巧,或者因为你先入为主、带着偏见造成你呈现的事件不准确,你就没有尽好媒体的责任。”

图片感谢天窗文化(中国)侯宇、黄蓉提供。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