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敖大陆行的幕后故事

2007年03月26日 16:04
来源:凤凰卫视张林的博客 作者:刘长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早在凤凰开办《李敖有话说》节目之前,我就认识李敖。两人多次见面,一起吃饭。我当时问李敖愿不愿意回大陆走一走,李敖的态度非常坚决,说是“没有可能”。

我分析,李敖拒绝回乡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李敖曾夸下海口,一辈子不离开台湾。他的理论是,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离开台湾一步,我最有资格说,我是爱台湾、为台湾人好的。只有这样一种清白,才能够使得他的言论更有攻击力,更为可信。如果去了大陆,他自己就食言了。这是他第一种顾虑。

第二,李敖很怕坐飞机。他小时候曾经坐过一次飞机,他并没有描述自己有多么恐惧,但确实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坐过飞机。所以,坐飞机对李敖而言是一个艰难的心理挑战;第三个原因,跟李敖的坐牢经历有很大关系。李敖坐了五年多的牢,多数时间是被关在单人牢房里。出狱以后,又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至今,李敖还是经常一个人在阳明山上写作,一待个把月,可以不跟任何人见面。这种孤僻的性格和惰性很大的生活方式使他不愿意“动”。最近这几年,别说去大陆,台北他都没有离开过;最后,还有一个“寻梦说”。李敖很怕回乡后会破坏脑海中存留下来的那种旧梦,很怕梦会破碎。

后来,李敖做《李敖有话说》,正式与凤凰结缘。这个节目在大陆引起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李敖经常让人帮他从网上搜集观众反馈意见,有时也会在节目中回答网友的提问,直接与大陆观众进行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把他的心和大陆民众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

今年三月份,我再次向李敖谈起回乡问题,我发现他的态度有一点儿松动,不是那么剧烈的、用一口回绝的方式来反对。李敖问到大陆能不能容纳他或者善待他。这使我觉得事情有了希望,我请来李敖的好朋友陈文茜和李敖的经纪人王祥基,一起来做李敖的工作。大家仔细分析了李敖的心理,针对他可能提出的借口做了详细的应对和说服方案。

开始劝李敖的时候,他还比较固执,说要不然我八十岁再回去吧。后来我讲了一个观点,引起他很大震动。我说,你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人生易老天亦老,你到八十岁的时候身体可能就不好了,你的表达和行动都可能会有些不方便;另外,很多从大陆出去的知识分子,像张大千、于佑任、钱穆、胡适、林语堂等,他们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都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但最后都没能再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大陆;这些人没能回来,你能回来,你回来了能了却自己的心愿,也能帮他们寻梦、圆梦。李敖陷入了沉思。

再比如李敖不愿做飞机,我就说,从台湾基隆港到香港有万吨豪华游艇,从香港九龙到北京有港九铁路,不用坐飞机也回得了大陆。王祥基说,就是坐飞机,也绝对不会出问题,可以坐波音747啊,四个发动机坏了一个还有仨,三个都坏了就剩一个发动机,飞机也能飞。架不住左劝右劝,众口铄金,李敖最后终于松了口,说他可以坐飞机。这次大陆行,李敖从台北飞香港坐的是波音747,从北京飞上海也是波音747,至于从香港到北京、上海到香港这两趟坐的是什么飞机,他就不知道了。总而言之,凤凰安排的全是大飞机,让他感到安全、舒适。

技术问题解决后,剩下是时间和行程怎么安排。这个初步定在四五月份成行,但事情敲定,紧接着就出了连、宋相继来访大陆的消息,李敖不愿意“凑热闹”,时间最后就阴错阳差地定到九月份。至于一路的行程,李敖一开始说这个不看了,那个不看了,他怕感伤,怕旧景无存,新景触目,带来一些不愉快的想法。但嘴硬挡不住心软,潜意识里浓浓的乡情是按捺不住的。

李敖在小时候待过六年的北京新鲜胡同小学参观时,我一直在近距离观察李敖的表情,透过墨镜发现了李敖的秘密。李敖的泪水其实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儿了,他与小学生们挨个握手时,有一个扭头动作,半天没回头。他在干吗呢?他在控制自己,他要“男儿有泪不轻弹”,因为真的一弹,泪水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李敖最后还是用他刚烈的一面战胜他柔软的一面,这柔软埋在心底,充满温情。

后来,鲁豫向李敖提到这个细节,李敖笑说带墨镜还是管用的。我觉得,李敖戴墨镜技术上是因为“怕光”,也可能是他觉得眼睛流露的信息太多,不愿意让人家发现。他是喜欢批判、骂人的人,不愿意也不习惯把他自己一些赞赏、欣赏之类的感情流露出来。他站在天安门上,喃喃自语地说“真是大国气象呀”。这趟回乡之旅,他有相当的震撼,又是相当的冷静,他有时候还很兴奋,但在须臾之间又赶紧控制住自己,怕流露出来。他离开新鲜胡同小学时,记者问他给学校留点什么?他说,“我把爱留下了。”说完这两句,就把车窗关上了。然后,他就长时间的看着窗外。在飞机上的时候,我挨着李敖坐,发现他也一直靠着窗户往外看,凝视窗外。

[责任编辑:石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