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余秋雨坚辞“作家”称号让人感慨万千

2007年01月30日 09:58
来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近年来,文坛上一直是闹得最欢腾的地儿,从“80后”作家之间的口水战和接连的官司败北,到文坛富豪排行榜榜单引起的轩然大波,从声称“要革金庸的命”出语惊人的北大才女,又到一女子大白话般却引起一时轰动的“梨花体”诗,再到某“作家”退出作协沿街乞讨,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只看得我等屑小人物一楞一楞地,不知孰是孰非,找不着北。
 
不过,近日看到的一则消息,则让我眼前一亮,心底一热,顿时感慨万千。这就是余秋雨先生请辞作家的声明。他在接受《财智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提问时强调:“我一再声明,我不是‘作家’。”余秋雨认为,身份其实就是一个“圈套”,承认了身份,也就为“圈套”所束缚,因此他坚决要辞掉被冠以的“文化散文作家”的称号。
 
虽然,先生有另外一层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创作上的自由,“首先要为自己解除这种概念性的身份,这才自由。”另一方面不愿意接受人们给他冠以的“文化散文作家”的头衔,是因为“如果我接受这个概念,我势必要想方设法把自己套入‘作家’和‘文化散文’中去了,成了‘套中人’。” 这就不会给评论家们授之以柄,他说:“觉得我写的那些东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评论家’盯上。” 当然一个人是不是作家,既要让他的作品说话,也要得到广大的读者肯定认可。事实上,自1990年初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之职后,余秋雨先生就佳作迭出,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从《霜冷长河》再到《千年一叹》,几乎每一本都在市场热销,一再重版,最近推出的《借我一生》,短短时间内也创造了几十万册的销售纪录。还有他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的“秋雨时分”栏目,虽然播放时间很短,但收视率一直很高。不管人们争论评价如何,但恐怕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余秋雨是一个作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文化大散文”不能绕过的一座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当年28次辞去戏剧院长不做一门心思做学问的人,一个著作等身、名满天下、面对“作家”这一荣誉称号当之无愧的文化名人,却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作家”,却毅然决然地要辞当“作家”。这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胸怀与气度,与那些写了一些阿猫阿狗的豆腐块儿就自诩为“著名作家”,写过几首打油歪诗却自诩为“当代诗人”的人相比,余秋雨先生与前不久在病榻上请辞“国学大师”称号的季羡林先生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大家风范。不由地让人想起《诗经·小雅》中的一句话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他们面前,我们能真实地看出一些所谓文化人的“小”来。
[责任编辑:张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