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势力系列报道
2009年11月26日 10:4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09年伊始,一档全新栏目《凤凰观察》悄然登陆凤凰卫视中文台,四位主持人——周轶君、蒋晓峰、何润峰、鲁韬让人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是凤凰全球新闻报导中身处一线的记者,哪里有骚乱、战争、灾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也是凤凰资讯节目中的现场评论员,面对各类突发新闻,透彻分析、鞭辟入里;他们经常出现在镜头里,却从没像现在这样正装在身地站在聚光灯下;他们就是凤凰卫视继“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之后,推出的新一势力——“凤凰观察员”。 

之一:尉迟:我是“势利”的人

之二:杨舒:凤凰让我脱胎换骨

之三:任韧:我在凤凰卫视发现自己

之四:竹幼婷:新闻梦想变奏曲

之五:姜声扬·坚守自己

之六:安东:我是凤凰的草根主持人

之七:王若麟:相信自己

之八:刘芳:绽放在凤凰的白玉兰

之九:周轶君:从战地记者到凤凰观察员

之十:蒋晓峰:追逐心无旁骛的自由

之十一:何润锋:行动如风,激情似火

之十二:鲁韬:感恩的心

上海小姑娘周轶君

周轶君说自己通常很严肃

旅行是周轶君休假时的首选

周轶君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采访时,与当地警察交涉

周轶君:从战地记者到凤凰观察员

作者:杨菁

眼前的周轶君眉清目秀,步履轻盈;身穿一件白色衬衫,上面堆满了用各国文字书写的"读报让我忧郁";手里握着一本龙应台的新书,一支笔被当作书签夹在中间--"刚买的,还没看完。"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一副"文学女青年"做派的上海女子,却已拥有了11年的"彪悍"记者人生。

王朔曾经这样评价女人:"上海人,在北京长大的,严重靠谱!"这句话让周轶君觉得很受用。作为一个"不安分"的上海人,周轶君从小就向往北京,她认为北方有着南方不曾有的开阔。然而,如愿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在新华社工作,都没有让周轶君安分下来,充满好奇心的她又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常年驻守在危险重重的中东。两年后,当她功成名就,战场归来,却又转战香港,从一名通讯社记者转作电视记者、主持人、观察员,自此足迹遍布天下。

“我想做的事情我就要做成”

一路"彪悍"走来,周轶君似乎从来没让自己安稳过。在达成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过程中,她常常不顾一切、横冲直撞,用她的话说,就是"认死理儿"--"我觉得我想做的事情肯定能做到。"

因为"认死理儿",她成为"记者周轶君"……

遥想当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周轶君,在老师和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放弃去外交部考试的名额,一门心思投考新华社国际部,却被告知"我们不要女生。"然而,这一句话没有打退倔强的周轶君。一次次地跑去新华社交涉,一次次地失望而回,最终她考取了新华社对外部。

事后,她坦言,想想自己当时也挺冲动,万一新华社没考上怎么办呢?自己怎么就那么孤注一掷呢?"但可能好多时候,你不孤注一掷你也办不成。"

还是因为"认死理儿",她成为"驻中东记者周轶君"……

当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中国第一次派记者直接参与海外战争报道的时候,做唐师曾那样的战地记者,就成为周轶君心里的愿望。带着这样的愿望,周轶君"潜伏"在新华社,一边利用日常工作磨练自己作为记者的基本功,一边等待着外派采访的机会。就这样蛰伏了4年,周轶君终于等到了出国驻站的机会。于是她主动请缨去加沙--一个整天枪林弹雨,没人愿意去的地方。领导不忍心让一个女孩子独自涉险,申请自然屡次未获批准。周轶君便写信给社长陈情,最终,以一句"女性的耐力比男性的爆发力更重要"而使领导层屈服,拍板说"姑娘,你去吧!"26岁的周轶君自此成为全球唯一常驻加沙的女记者,时间长达两年。

事后,人们自然会追问,是什么让你对这般危险的工作如此执着,她的回答很简单,一切出于好奇。"未来的很多东西是你无法预知的,我就是觉得那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就要做成。"

“所有的害怕都是后怕”

认识周轶君的人多少会难以将她与战地记者画上等号。这个出生于上海的女子,虽然历经北京的求学生涯、加沙的战争洗礼,又现居香港跻身电视媒体,身上的细碎之处却依然带着上海人特有的精致。

闲时她会和三五好友酒吧小聚,无厘头的说笑她也拿手;亦或流连于书本间,或干脆提笔于博客,留下百转千回的优美文字;需要时她也乐得下下厨房,切切弄弄,蒸蒸煮煮。她说,书房与厨房是她最爱待的两个地方。她的厨房里各式厨具一应俱全,她甚至想过,如果要转行就去当个厨子,开一个平民小馆。

然而可以想象,战地生活是艰苦简陋的。空袭让断水断电成为家常便饭,采购食品用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任务来了一个人奔去采访、摄影,回来一个人写稿、发回总部,也没有什么人会帮她把事情搞定。周轶君说在加沙自己俨然成为了中性人,为了抢机位,她也会和男记者推搡,和女记者互抓头发,甚至爬上电线杆。

人们往往惊叹,一个弱小女子怎么能在战火弥漫的地方坚守两年,加沙、耶路撒冷、希伯伦、约旦河西岸,正如她回国后写的那本书的书名:《离上帝最近》

很多人都表示佩服她的勇气,佩服她敢于直面流弹和爆炸,直面流血和尸体,甚至直面向她开来的正在射击的坦克。周轶君却一直怀疑自己是勇敢的,她只觉得自己充满着使命感。

"我也害怕过,但是当你有一件事要做,有一个任务要完成时,就忘记了恐惧。所有的害怕都是后怕。"

“做新闻实际上是在做积累”

两年前,"不安分"的周轶君从烽火连天的中东来到浮华都市香港,走进人生旅途的新一站--香港凤凰卫视。就像冥冥中的巧合,周轶君现时在凤凰卫视任职的部门是新闻采编部特稿组,与她离开新华社时所在的部门同名。

"凤凰的平台是独特的,你能看的更多,更客观。凤凰的队伍也比较精干,你能够参与的事情空间会更大,这些比较吸引我。"

在这里,她回过加沙,也去过伊拉克,不是战场的地方也要去。依旧在飞来飞去,在记录,在分享,只是做新闻的方式,从文字和照片变成活动的影像。

在这里,她不仅是一个"指哪打哪"的记者,也是一个"纵观全局"的新闻编辑;大事发生时,作为资深记者,她也会客串新闻直播中的评论员;同时,她也频频走上主播台,主持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今年,因为主持凤凰卫视的新节目《凤凰观察》,周轶君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凤凰观察员。为此,她每天要从纵横交错的国际资讯中剥丝抽茧,识别一条条新闻间的关系,判断哪些会成为焦点;继而调查新闻的前因后果,甚至预判新闻发展的趋势。

从通讯社记者转作凤凰观察员,周轶君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大事发生我在场"。经历了11年的新闻职业生涯,如今的她也开始思考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的意义。

"我们每天做动态的新闻,很多人说有什么意义呢,你今天做完了,明天就是一张废纸。包括做战地记者,我很好的朋友说,你们那是去看人打群架的,管我什么事啊。"

"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你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做积累。记者工作的意义不是在一开始你就能去发现他,而是慢慢的,你就会有一种能力,去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在允许或者可能的条件之下,能够通过调查式的方式去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推动解决一个问题。"

照片由凤凰卫视总部公关部拍摄或提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