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2008年中国媒体的视力、实力与压力
所谓视力,就是看得远,看得深、看得透、看得细。
·首先,媒体应成为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的先导。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担任着瞭望者和领航者的重要角色,但是,必须看到,三十年来,诸多理论与观念上的障碍还在迟滞着中国的脚步。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抓住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引导人们在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等方面,改变那些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梳理那些对中国社会变迁具有根本性的重要问题。比如,从只重制度模式到更重价值取向;从不同社会制度的绝对对立到包容制度的多样化;从动辄就问姓“社”姓“资”转变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从狭隘的“公”、“私”二分法转变为多维视角……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懂得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其次,通过媒体的力量,促进社会平等地保障民众的自由与权利。
这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关键环节。凤凰卫视的一个新闻理念叫做“以善意揭示真相”。换句话说,我们还原真相的规则,是善意、稳妥、中立、建设性。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社会能见度》《文涛拍案》等节目,只有一个企图心,就是要把所谓的“灰色地带”变成“透明地带”,给每个生命以应有的尊严。通过维护社会正义、社会道德,促进“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展示中国以人为本的国际形象。需要强调的是,这几个节目能够长期存在,是官方更开放、更包容的证明,也说明我们善意的立场,得到了官方和民众两方面的认可。
·第三,永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世界金融巨子老摩根说过一句话让人难忘的话:“财富应该掌握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手中!”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说:“媒体应该掌握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手中!”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使我们透过红尘之中那些令人迷乱的种种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就不会以“裸体加尸体”等哗众取宠的短视行为办媒体。无论我们的愿望是提高中国的文化竞争力,是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还是强化国家的软实力,都需要我们首先具备让世界尊重的品德、诚信和行业规则:这就是对良知的追求与传播。
刘长乐在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发言
·第四,具有世界眼光。
从以前的了解世界变为熟知世界,从局外人到入行、入流。中国媒体应该敢于叫板世界一流媒体,并瞄准它们设立自己的考核指标。与西方媒体相比,中国媒体的实力和声音相对弱小,但如果拥有强烈的进取心,照样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有上佳表现。凤凰卫视在“911”事件,伊拉克战争,莫斯科和别斯兰人质事件,西班牙列车和伦敦地铁遇袭案、印度洋海啸等事件中,均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回独家新闻。这种文化自信,使我们有了把握未来文化走向的信心。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清楚自己“到哪里去”。
所谓实力,就是媒体的知名品牌、强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赢利能力。
现在中国有些报刊的宣传词里,称自己的发行量是世界前茅。这个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它说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数字,说不对,是因为它远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2007年,美国时代华纳集团营业收入447亿美元,约等于人民币3200多亿,这一数字,与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3440亿人民币的总收入相差无几。时代华纳旗下有130种期刊,其中《时代周刊》年收入9.21亿美元,《人物周刊》年收入7亿美元。而这是中国媒体远远不能达到的。
·关于知名度与影响力
前不久,中宣部长刘云山先生提出,要打造有国际影响的名牌栏目,培养世界知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虽然我们曾经为自己的“造星术”和收视率沾沾自喜,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媒体目前还没有真正拥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中国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真实的故事是,2001年,凤凰卫视与央视合作进行“两极之旅”时,在南美的一些国家,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中国的存在。打造媒体知名品牌,使我想起了一位学者为中国媒体开出的药方:首先要尊重和遵循世界通用的规则,用国际共通性的文化标准来进行传播,才能够和世界比较顺畅地对话和交流。其次,要满足中国人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增长的对文化传播信息的需求,要保障老百姓信息安全和丰富文化的要求。如果我们想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的话,我们首先需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媒介。
·关于赢利能力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今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在20000亿美元以上,占到整个GDP的21%(书上和网上的大量资料称,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总量的20%以上,按此计算,应该是2万亿以上,而不是所谓的2000亿。2005年美国GDP为110,486亿美元)。美国拥有全世界75%的广播和有线电视的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影票房收人,55%的家庭录像销售额,全球一半以上的唱片收入以及35%的图书销售收入。
前不久,台北城市负责人座谈会邀请我去谈一谈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我发现,台湾许多文化人把软实力的不足,归咎于政府没有拿出大笔资金扶持文化产业。他们认为,优秀的文化不应用来赚钱,也不可能赚钱。事实上,台湾文化中真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是流行音乐,它的成功经验靠得是两根梁柱,一个是美学创意,另一个是经管技术,二者缺一不可。台湾流行音乐人的活力与强势,恰恰在于没有去拿政府的扶持,而是让市场养活自己。这才是最珍贵的优势。我的观点是,既然是“产业”,就一定要挣钱,要有经济效益。否则,我们的媒体永远不会有竞争的雄心与实力。
所谓压力,有两层意思,一是创新,二是用功。
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足以说明创新之难。每一个以创造为职业的人,以创造为根本的媒体,都不得不承认,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或制约,我们经常会重复自己,会为灵感的匮乏而苦恼。媒体文字、图片、影像同质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比如凤凰推出了一个老杨读报的节目,结果全中国的电视台都开始读报,甚至连衣服式样都模仿。
我觉得,创新的动力与能力来源于自由地思想。邓小平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知识有时候会造成一种障碍,要挣脱脑子里固有的观念,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突破禁区,展示个性。我曾经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看过阅兵,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中国军人更讲究整齐化一,队伍动作像刀切一般整齐。而美俄的军人似乎更强调个性,队伍明显不如中国整齐,但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豪感,能看到与他人不同一面。我想,鼓励自由、活泼、宽松的思想,不轻易做出对或错的结论,提供新的空气与空间,容忍失败与失误,提高创意人员的地位与待遇,是创新的必备要素。
李安作为华人导演中最富创造力的电影导演,他在回顾自己在好莱坞的成功时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不能让亚洲导演没面子,就拼命去做。好比鸭子划水,别人看着很轻松,其实有很多细节要处理。不用心的话,自己家里的事都会搞错。用功,是一种知识和思想的积累,是一种专心向深处探求的努力,是一种把想法、志向、目标一点一点付诸实践的执着。正如老子所说,大巧若拙。特别要克服逃避压力,投机取巧的浮燥心态,从平淡处做起,在细微处着眼,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媒体成为多极世界中强有力的一极。
1
2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