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前苏联专家曾称新疆石河子不适合人类居住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放眼全球越发恶劣的生存环境已经是世界性的第一难题,全球生态的日益变化已经影响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粮食、能源、环境、交通、政治、经济,甚至国际关系等等,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生态

前苏联专家曾称新疆石河子不适合人类居住

解说:种树虽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对于庄守信来讲,已经习以为常,每每看到自己的林子他总是一脸笑容,他说虽然现在比起从前风沙小了很多,但是他还要继续种树,只有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才能真正改善阿尔乡的生态环境。这里是位于新疆石河子的生产建设兵团150团,早在1958年150团建团时前苏联专家就提出,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不适合人类生产和居住,但是,150团开始在荒漠上挖洞做屋,打井取水,开始垦荒种地,植树造林。马晓华今年40岁,父亲马宗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150团25连支边,一直工作到病逝,护林工作长达25年,也就是在马晓华复员后,在这个自然条件恶劣的风沙区跟随父亲做起了护林员。

马晓华(一五零团林管站护林员):看到这些树长大反正心情肯定是高兴,再一个就是每次浇水干啥换阀门都会想到我父亲,这个我父亲咋教我的,哪个地方没浇好咋说的,都会想起这些事。每次浇水你要把这些树,活着的树都要把它每个都要浇到,不能让它死了,可能担子也重责任也大。

解说:马晓华管理的林带主要有胡杨林,还有沙枣树、榆树、红柳和梭梭等等,这些在他看来像自己孩子一样的植物,在沙漠边缘起着防风和保持水土的作用,父亲的影响让马晓华一直坚守在这片荒原上,二十多年来,马晓华管护的1.12万亩沙漠植被完好无损,380亩防沙基干林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他看来,能够照顾好这些父亲曾经亲手栽植下的林木,也就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西部风口”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东端,其中蒙古族自治县毒杜尔伯特作为黑龙江唯一的少数民族县,属于完整的沙区县,在杜尔伯特县曾经有这样的民谣流传,杜蒙人命真苦,白天一身沙,晚上一炕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漫天肆虐的风沙严重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生活生产。这里是杜蒙县的程地房子屯,由于土地沙化严重,这个村落受灾严重,不得不于2002年被迫迁出。

程占富(程地房子屯村民):就是一出门沙子老大了,就是一出门,原来就这个道,贴这块就这么一走,就是贴那么往后一走,那直误车,要是外头吃饭刮,吃都牙碜,原来瞅着这地方全是山,山岗子,就是那个沙子什么的,现在就是北边这块不好瞅了,原来北边这一块是个沙坑,就是风刮那个沙坑。

解说:在村民搬走后,林业部门开始在屯里种树,防风固沙,对严重沙化的土地进行治理,从2001年起,大庆以平均每年1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营造了长86.8公里,宽20多公里的林带,用来堵截西北风口的风沙,时隔10年,只剩下三栋房子的程地房子屯房前屋后已经长满了各种野草,野花和灌木,在经过多年的治理,这里的植被已经得到较好的恢复,原来的沙丘也正在被绿色覆盖。

程占富:反正瞅现在破破烂烂了这地方,瞅较绿了,原先不行了,原先这道路那沙挺大的,走车挺费劲的,就比方走的话要是穿呢那跟要是什么点,鞋腰小点的话都往里灌沙子这块,现在行了,现在挺好了。

三北防护林面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博弈

解说:人们热爱自己城市和生活,并因此而与大自然做着长期的抗争,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摆在三北防护林面前的却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延安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红色之都,历史上由于战乱和不合理的耕作与放牧,自然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趋加剧,逐渐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记者:以前站在这个位置看底下就是什么样的?

王玉平(延安市王庄村村民):就是感觉也不整块反正,就是山上也不绿,断断续续,光秃秃白花花。

解说:黄土漫天,植被较差,生态不好,地瘠民穷,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世代居住在延安和周边人们的普遍感受,90年代末期,国家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延安的生态也逐渐开始得到恢复。

姜文华(延安市林业局党委书记):2000年开始吧我们用十年的时间我们实现了退耕还林,退掉了900万亩,那么国家投入大概一百多个亿,那么经过十年的努力,延安的生态发生了一个相当大的变化,另外在退耕还林的同时,我们加大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说国家实行天然保护林的重点工程,封山禁牧的这样一个措施,现在我们改放牧为舍饲养羊,特别是这两年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的变化,我们的降雨量在增加,北部的生态变化特别明显。

解说: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等工程让延安由黄变绿,不过对于这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石油经济一枝独秀,和其他依靠能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一样,延安也面临着能源的开采与生态建设之间的难题,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则直接考验着这座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勇气。

姜文华:能源开发当然也需要占用一些林地,甚至可能要对生态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的作用,尽量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

解说:经济与生态的协调问题不仅仅考验着政府,也同样考验着热爱家乡的人们,他们需要用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为脚下的土地孕育希望,这里低处陕西榆林,是毛乌素沙漠的东北角,黄河支流秃尾河的水源地,2002年,土生土长的神木县人张应龙:由于骨子里对家乡的热爱,眼见近些年来开采煤矿现象严重,生态植被遭受破坏,他希望能够为家乡生态的改善作出一些贡献。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三北防护林 生态

2014-12-29凤凰大视野 大地寻梦——镜头下的中国林业(一)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2/29/0aeca305-97ef-468d-ad3d-625b7021514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