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虎城之孙:西安事变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号晚饭后杨虎城在“胡佛总统号”上得到了“七七事变”的消息,他在给宋子文的电报中说日寇进迫、国将不国,

杨虎城被下令释放 却遭蒋介石送往重庆杀害

解说: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西锋,这让杨虎城看到了自由的希望,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了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然而蒋介石表面上不反对,暗地里却先将张学良押送到台湾,又把杨虎城一家秘密转移,继续关押。谢葆真则更加气氛,致使精神分裂更加严重,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她还是不惜以绝食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杨拯美:这个有一天就来了一个穿白大褂的所谓的医生吧,这个时候就是说给我母亲要,她不是绝食嘛,就要给她打针,当时把她就绑到这个床上,绑到床上在她这个腿上把这个针打进去以后半个小时她就去世了。

解说:谢葆真的突然去世令杨虎城悲痛万分,他坚持将尸体火化,把骨灰放在身边,希望两人继续相伴,持续的精神打击使杨虎城的身体每况愈下,胸口以下疼痛难忍,服用止痛药也止不住,特务只好将杨送往医院救治,检查后才发现杨早已患了严重的胆结石,在医院治疗期间杨虎城曾经与一位相熟的大夫讲起自己被关押的经历。

杨瀚:通过他的治病期间他不是做手术吗,告诉大夫,把这个情况告诉大夫就说来劝他投降,只要是承认共产党欺骗,受了共产党的欺骗做了错事、认错、认罪,马上就恢复自由,条件很简单,杨虎城就坚持这个没错,所以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导致最后他被杀,这是一个也是符合逻辑的,如果他当时服了软,写个认罪书,写个悔过书他也就不会被杀了。

解说:1949年国民政府先后经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失败,蒋介石被迫发表“引退”文告,宣布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杨虎城的老友于右任希望借此机会营救杨虎城。

杨中州:委员长,委员长请留步,蒋介石就说于院长有什么事,于右任就说为了和谈方便起见,为表示我们的诚意是不是先把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毫不考虑的就是你找德邻办吧,这李宗仁就下命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报纸上就登出来,登出来以后这一天的报纸特务不给他看,他就一定要追问这一天的报纸怎么没有,后来没办法了,把报纸给他,他一看他说哎呀,总算等到了这一天。

解说:但是蒋介石坚决反对释放杨虎城,他指示毛人凤将杨虎城以召见之名押往重庆,杨对此大发脾气说李代总统要释放我,你们为什么还要把我转移地方,我不是小孩,今天转这里,明天转那里,我不走,军统的人对杨虎城说蒋总裁认为如果现在由李宗仁把你释放,你更加恨他了,所以他想把你送往台湾后和张学良一起释放,杨虎城听后认为言之有理,同意了计划,然而在重庆等待杨虎城的却是一个杀人的命令。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作者):蒋介石说他对敌人过于宽厚,对于曾经叛变过他的人他说他都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不仅不给处罚,而且都还重用,他有这么一个自我检讨,他杀杨虎城可能跟他这个思想有关,当然他认为杨虎城是背叛他了,所以他不能够再采取宽厚宽大的态度。

杨瀚:整个事情都是由西安事变引起的,本来共产党都被消灭掉了,最后一役了,结果被这个改变了,而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谋,这个仇恨特别是最后放蒋的时候杨虎城不同意,不同意那么轻而易举的放,这些因素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就是当年那个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的将领纷纷起义投诚,蒋介石为了杀人也是为了立威。

郭冠英(《世纪行过——张学良传)制作人):当然对(杀)张学良是有一点顾及,因为他太太(宋美龄)是坚决反对的,可是对杨虎城他就觉得杨虎城在事变中间一直都是不像他跟张学良那么亲,第二个杨虎城也是比较坚硬的说没有签字就不准放他的,因此蒋介石对这个杨虎城一直也是很不高兴,到了最后的时候,他失败的时候他就把他杀掉了。

解说:1949年9月6日,国民党军统以转押杨虎城去台湾为由,把杨虎城一家人押送到重庆,安排住进戴公祠,此时,在戴公祠四名刽子手正握刀等待着他们出现,杨虎城被两名特务挽住走在前面,儿子杨拯中抱着母亲谢葆真的骨灰跟在后面。

杨中州:上了戴公祠以后,他(特务)把杨拯中领到左边一个房间,把杨虎城领到右边一个房间,这个杨拯中刚进左边一个房间特务劈胸刺了(他)几刀,他就喊爸,哎哟,喊了一声,杨虎城就知道情况不好,就想转过头来看个究竟,当时他刚一探头一转头利刃也插入了杨的腹部,他哎哟一声倒在地上,就这样,然后就把用镪水把他的面部给淋上,就埋在那个花坛的下面。

解说:杨虎城及儿子杨拯中、女儿杨拯国、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小罗葡头”宋振中同时遇害。张学良晚年回忆起杨虎城说他是个好人,这位参与改写了中国命运的人物,就这样悲剧收场。

张学良生前探访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杨虎城为什么那么样对待他,我不晓得,不能说,也不能这么讲他是蒋先生的意思还是经国的意思,我也不知道,还是毛人凤干的,我不知道,这我不明白,我劝他去,他走的时候我劝他你不要再回来,你不要再回来,回来没好处。

解说:新生的国家政权为杨虎城举行了盛大的公祭,在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送的挽联中写道“西安义举,振奋全国,重庆成仁,永垂不朽”。1950年1月24日,杨虎城的灵柩由轮船运送沿长江一路南下到达武汉,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林彪主持公祭,并送挽联,“大义凛冰霜,民族千载存正气,一棺掩巴蜀,江河万古有哀声”,而在杨虎城的家乡陕西,中共西北局的彭德怀、习仲勋也在西安新城广场为杨虎城举行了公祭,送殡的群众有一千多人,沿途商店均挂半旗致哀,从出城到墓地二十多里,迎送者不绝于途,犹如当年送别杨虎城出国时的情景。杨虎城一生娶过三位夫人,其中罗佩兰早逝,谢葆真虽然一直陪伴在左右却最终还是先他而去,死在了狱中,杨虎城去世后抚养杨家儿孙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一直留在家乡的张蕙兰身上。

杨瀚:他的所有的孩子,罗佩兰生的孩子、谢葆真生的孩子最后都是由她来抚养成人的,她不光抚养她的孩子,还有抚养第三代,所以当时就是在她身体能活动的情况下我们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都得到她的这种抚养。

杨虎城之孙:西安事变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

解说:1956年12月12日,周恩来在西安事变20周年纪念会上评价张学良和杨虎城是千古功臣,但在海峡的另一侧台湾却完全抹去了杨虎城的痕迹,直到近年来连战访问大陆,台湾国民党史展览上才看到杨虎城的名字,杨瀚一直在为祖父的名誉奔走,要求台湾国民党当局给杨虎城政治上平反。

杨瀚:2005年,连战代表国民党来到大陆实现了国共的第三次接触与合作的开始,这个没有第二次也就没有第三次对吧,第二次的奠基也就是西安事变,基础就是西安事变,所以这时候我就想作为杨虎城是一个冤案,在国民党来讲应该是一个大冤案,他为了国民党,因为西安事变最大的受益者是国民党,当时国民党最大的受益者蒋介石成为全国公认的领袖,过去是他虽然是领袖但是很多人不认他,包括地方势力、包括共产党都不认他的,直到西安事变以后全国人民就都喊蒋介石万岁了,抗日统一战线也是在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战争,所以这种情况下这个杨虎城难道不应该得到平反吗?

解说:杨瀚为平反之事先后致信国民党主席连战、马英九马英九就任中国共产党主席后曾对此事表示了关心,并向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询问了相关情况。

邵铭煌(国民党党史馆馆长):我试着给他做了一个分析,我说第一个西安事变这个事情绝对无从道歉,因为它本身就是不对了,不管你有什么主张,你用这一种手段陷可能国家于危险或是对领袖的一个可能一种侮辱,这个是国家不能够容许这样的行为发生,你说我有八项救国主张,那难道政府不救国吗,政府难道就等着日本来把你侵略灭亡吗?也不是,他只是在准备,只是你的想法不一样,你要赶快抗战,而他们就觉得时间还没到,就这样的一种落差而已。

杨瀚:西安事变它历史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它不是对哪个党,因为杨虎城那时候不是共产党,他也没有入共产党,他是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发动的西安事变,它确实起到了对民族的挽救作用,对整个时局的扭转作用。

解说:但是台湾方面的态度并不能让杨瀚感到认同,双方所争之事也集中在到底是不是时任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下令杀害的杨虎城。

邵铭煌:你没有看到说有这种资料说蒋先生下令把他(杨虎城)格杀掉或者是杀死他掉,目前都没有这样的史料。

杨瀚:有的人说非要拿出蒋介石的密令来才能承认这个事实,那就是无稽之谈,因为蒋介石,我讲了蒋介石他日记里边有打人的,骂人的有,从来没有杀人的,而且他电报也是看了很多电报,他这个保存下来的电报里面也没有杀人的东西,像这种事他就是口头说,口谕,杀杨虎城这个事情上,杨虎城再大的罪,在某种意义上如果再大的罪恶来讲是要经过法律程序的,杨虎城的子女没有罪,杨虎城部署更没有罪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这些人都被杀害的话你说蒋介石他确实犯了反人类罪了,这样的事情在国民党来讲应该是做一个平反的。

解说:2006年杨瀚找到了当年杀害杨虎城的凶手之一杨轻典,当时已经八十多岁的杨轻典面对被害者的后人留下了眼泪,他说过去的那些事他不愿再提了。几个月后杨轻典突发脑溢血,在病床上躺了一年之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当我们问及杨瀚是否还会为寻求台湾国民党为杨虎城平反一事继续奔走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杨瀚:提出来,是我的一种权力,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做我也能理解他,但是作为我,作为他(杨虎城)的后代来讲,作为一个搞这样历史的人,也作为一个责任来讲还是要坚持,还是要提出这个问题。

解说: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中国形成了远东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使苏联免受被日德两面夹击之苦,加速了苏联在欧洲战场的胜利,进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作为推动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杨虎城却只能以悲剧收场,人们不禁做出种种假设,假设他不那么强硬的反对释放蒋介石,假设他选择继续逍遥海外而不急于回国抗战,然而历史没有假设,让我们回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前的新城黄楼十七路军指挥部,在那里,杨虎城早已对我们的所有假设给出了答案,他说我这个摊子最后就这样摔了。

姜楠:今天又是12月12号,78年前的今天西安事变爆发,杨虎城青年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那时他只是一个刀客,也许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变成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那个人;78年来,人们为杨虎城这个名字贴上了太多的标签,既有人说他是千古功臣,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和他一起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的张学良说他是个“粗人”,又说他是个“好人”,而在这种种评价中一个叫做贝特兰的英国记者的评价或许最为准确,他曾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一时间采访过杨虎城,他说杨虎城只是“一个正直而又忠诚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杨虎城 蒋介石

2014-12-12凤凰大视野 西北津梁——杨虎城(五)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2/12/9efc5f3d-fdd6-4025-bc0e-0a5eb217e67c.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