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陕西遭遇大饥荒 杨虎城削军费兴修水利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12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楠:1928年,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和冯玉祥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在蒋介石的默许下一批陕军将领策划反冯,在南京召开的会议上杨虎城受邀到会,然而杨在会上的

歌词:尧山巍巍,渭川汤汤,广舍中开,舜虞羹牆,溯周秦,缅汉唐,承先启后,抗战建国要凭健儿一身当。

解说:这是尧山中学的校歌,1934年杨虎城参加了尧山中学的开学典礼,为了表示对学校的支持,他特别把在西安读中学的长子杨拯民转到了这所学校,投资教育,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总被各地的掌权者所忽略,然而只念过两年私塾的杨虎城却为了发展教育不惜削减军费。

梁忠民:他到学校一看他说这个学校太破烂不堪了,他到通州第一师范,到三原一些地方一些小学去视察,他感觉学校太破烂不堪了,老师太穷苦了,所以他当时就下令说教育没有经费是无法办好教育的,所以他当时就下令把像商税、像棉花税、像卷烟税,把这三个税种全部拨给教育局,当时的陕西刚刚经历了旱灾,西北地方农业技术条件落后,特别是农业教育,农业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为此杨虎城作为陕西省政府主席与于右任、戴季陶等人共同筹备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当年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就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孙其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那么这个学校1933年开始筹建,1934年就正式开办,学校建设开办以后杨虎城将军就一直关心支持这个学校的发展,所以在1938年的这个校刊上还专门题词叫做立国之基,充分显示了这位爱国将领对教育、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杨虎城将军主政西北陕西期间一直对教育文化事业、水利事业都高度关注。

解说:在这些学生中他们有一些人还受到杨虎城的资助,得以出国留学,而在挑选留学生资助对象的时候,杨虎城也是不问党派的,王炳南、江隆基、潘自立、刘学福等人都是经他资助前往英法等国留学。

杨虎城:我也刮地皮 但我把钱用来发展教育

杨瀚:他跟那些人写信说没有一个地方主政的不刮地皮,他说我也刮地皮,但是我把刮地皮的钱用来发展教育,给你们付学费,他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回来报效祖国,这些人后来都是学有成的一些人,后来担任了有的当过大使的,当过部长的,很多人都是从这里出的。

解说:1934年4月25日,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宋子文到陕西考察,杨虎城亲自陪同,这是当时拍摄的一段珍贵影像,此时的陕西在杨虎城的主导下大力植树造林,修建了铁路、公路,有了第一所国立大学,建立了儿童电影院,陕西图书馆,设立了医院,宋子文还特别视察了改变陕西经济的水利工程,杨虎城以微薄的财力细致地为发展陕西奠定基础,但他并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一些作为已经引起了最高统治者蒋介石的不满。在杨虎城的老家陕西渭南还流传着他与有着“天下第一险”之称的华山的一段佳话。

舒峰(华山管委会副主任):1931年,杨虎城陪同顾祝同、上官云相第一次上华山,从华山下来以后就安排山下当地的政府官员组织大量的民工对山上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主要山上道路的安全设施太差,另外一个台阶路有些都是风化的,有些路是在原始石壁上走的,基本上就没有椿。

解说:杨虎城是有名的孝子,在与顾祝同一起登临华山后,时隔不久杨虎城又陪信佛的母亲再次登上了华山,烧香拜佛。

舒峰:他母亲下山以后,他母亲就认为华山上我上山你给我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我都觉得非常非常的难,那么老百姓上山是更不容易,所以从她母亲这个话以后在杨虎城心目中他就有个想法,下山以后杨虎城就在华山的东峰和西峰修了两个杨公塔,往山上装的铁椿铁链,从现在统计下来应该就在四十多吨以上,它的铁椿铁链,当然苍龙岭跟擦耳岩的柱子有些还是混凝土做的,带钢筋的,施工的工期最少在3年以上,从华山峪一直到主峰,这10公里道路多一半的维修,基本上都是杨虎城维修的。

解说:在西安事变之前杨虎城陪同张学良和蒋介石最后一次登上了华山。1931年9月18日,日军打响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枪,事变后第五天,杨虎城发表了《杨虎城泣告全国书》说,虎城分属军人,职司卫国,枕戈待旦,志切死绥,痛心外患方深,惟冀同仇敌忾,这是国民党首位发出抗日要求的高级将领,此后杨虎城数次表达抗日决心,保护爱国学生运动;但此时蒋介石坚决奉行的依然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正在各处积极“剿共”。

杨瀚:蒋介石九一八时候提出来这个日寇侵略东省已成定势,无可挽回,结果他在那儿请缨抗战,这个满州国成立了,蒋介石也是一种,表示一种默认态度,结果他那儿激烈抗争要反对,带动了其他的将领也反对,全国其他将领也反对,这都跟蒋介石唱反调了。

解说:山西的阎锡山、四川的刘湘、新疆的盛世才、陕西的杨虎城,再加上两广的李宗仁、陈济棠,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每个地方都有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地方领袖,这种情况令蒋介石倍感不安,恰逢此时,一封针对杨虎城的控告信送到了南京检察院。

杨瀚:在农村他也是实行了一些政策,就是对恶霸地主有一些抑制、打击,所以当时我在南京档案馆发现了一个陕西一批人乡绅,联名控告杨虎城通共、容共,说杨虎城骄奢淫逸,一晚上要换多少女人的控告信,而且南京的中央检察院还立了案的,最后查了半天最后又销了案的。

解说:虽然只是凭空捏造的一场风波但是这封子虚乌有的控告信是地主自发,还是南京方面有人授意?现在还不得而知,此时真正急需等待杨虎城来处理的是在陕西修建铁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是位于西安市的临潼火车站,1934年在杨虎城的主持下修建,与2007年停止使用。宋代以后由于经济重心的东移,兼之陕西交通不便,逐渐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杨虎城担任省主席以后,认识到如果没有交通的发达陕西的经济不可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梁忠民:所以他就一上台就竭力地来首先干的,很早以前就是筹划这个陇海线的接通陇海线的问题,所以他,当时我看到一些资料说他当时这个陇海线的筹集主要还是要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他多次跑南京,找国民党的要员来筹集资金,那么争取南京政府对他的支持。

解说:虽然南京政府承诺拨款修建铁路,但是陕西地广人贫,分毫之财都要千方百计筹措,而交通建设作为杨虎城发展陕西的主政之一,也倾注了他很多心血,他听说了阎锡山在山西修铁路时有“铁轨换钉”之法,节约了不少经费。据杨虎城之子杨拯民的回忆杨虎城曾带他一起到山西太原拜访过阎锡山,在离开陕西的反陕途中杨虎城问儿子你对阎老西的印象如何?杨拯民回答道他像个杂货店的老板,杨虎城则笑说你可别小瞧他,在修同蒲铁路时,他曾一宿未眠,终于想出个注意把同蒲铁路固定铁轨的铆钉,用直型钉代替了螺丝钉,就此项措施节约了二十万现大洋,而阎锡山向杨虎城介绍的经验中却并不只此一条。

杨瀚:其中就是也有窄轨的经验,就是这个故意把铁轨比公共铁路、其他铁路要窄那么几分,目的就是怕中央军不打招呼,因为铁路相对那个时候就很快,就跟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哪天就突然就开进来一个火车就不得了,这个东西但是他不那么想,他把西安,陕西要建成一个西北的大后方,大后方首先交通要方便,有了铁路,粮食能运进来,陕西的棉花,陕西的其他一些矿物,农作物粮食才能运出去。

吴启讷(台湾近代史学者):20世纪西北的地方基本上是由各个地方的军政集团来主持的,它的这个最基本的考量都是说我地方的利益,我自己的权力能不能得到保障,跟这个相较杨虎城在陕西,杨虎城在西安,我们没有办法得到一个印象,他就是这个地方的军阀,这个地方的土皇帝,他没有这样一个印象。

解说: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进迫长城各关口,蒋介石亲到石家庄坐镇指挥,杨虎城主动到石家庄谒蒋,除报告陕中政情外,他向蒋介石表露出最大愿望就是抗日。

杨瀚:他同时去石家庄就了解蒋介石对日作战的真正意图,结果见了蒋介石他讲了一些抗日的要求以后,蒋介石根本就很冷淡,说你回去把自己事管好,不要想那么多,抗日自有国家来决定。

解说:蒋介石的态度给杨虎城的满腔热血泼了一盆冷水,而杨虎城屡次在抗日问题上与蒋唱对台戏,也令他认识到杨虎城“不但不粗”,而且政治军事上都有一套,需要认真对付。就在在石家庄接见杨虎城后不到两个月,蒋介石做出了免去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决定。

杨瀚:他从石家庄回来以后,突然报纸上就登出一条消息来杨虎城要请辞陕西省主席,这个消息一登出的同时蒋介石的电报到了,希望他请辞,所以这个等于就是逼着他,把舆论已经造出去了,他自己连活动的余地都没有。

解说:这是1934年,杨虎城为自己修建的别墅,名为“止园”,取止戈为武”之意,表明自己在政治上到此为止,没有野心,让蒋介石放心。然而随着日军侵华范围的逐渐扩大,侠客出身的杨虎城终究没有做到止戈,而是选择了站在风口浪尖上。

姜楠:有一种说法是说蒋介石知道杨虎城的别墅名为“止园”后大为不快,觉得“止”是蒋中正的“正”字头上去掉一横,“正”字无头,其意不祥,所以蒋介石历次到西安都没有选择住进“止园”,而另择他处,不论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从1934年开始,蒋介石对杨虎城的防备之心的确是越来越重了,而杨虎城又将如何应对蒋介石对他的种种猜疑呢?请收看明天的《凤凰大视野》。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杨虎城 蒋介石

2014-12-09凤凰大视野 西北津梁——杨虎城(二)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2/09/8620666e-7f94-49a8-b7ea-b10056dea8c8.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