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三峡库区八百处地质灾害点 滑坡区急需治理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2003年前后,在三峡库区陆续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地质灾害监测员,这些监测员有的就住在滑坡体上,这个队伍中有的是社区干部,有的是年过半百老人,他们经过国土部门的培训,拿着卷尺用双脚翻山越岭,记录

解说:八月份发生过泥石流的这个滑坡体,夏俊宝说他们已经向上级汇报,现在还没有看到省级专家评审的方案,他觉得在后续的治理中还会遇到一些实质性的困难。

夏俊宝:这个后续的难点,可能就牵扯到随后治理过程中,比如说我们这一大片的都是柑子啊,我们这里称柑子,也就是柑橘,我们在治理过程中肯定要破坏这个柑橘。那么我们破坏之后我们的生产资料没有了,农民靠什么生存呢?但不治又不行啊,这是一个矛盾的,这一点我没办法回避,也没办法解决的,说句实话,我觉得没办法,因为我只有这个水平。我觉得这是个难点,但并不是说没有办法解决,可能就我们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说把这个柑子占了之后,可能给他们换一点钱,但换钱毕竟是有限的,生产资料是唯一的。这是山区一个共有的特点,也不仅仅是我们兴山。

解说:夏俊宝说国土部门为了提高应对山体滑坡,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每年会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使村民明确撤离的信号,认清撤离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提高乡(镇)政府应急处置的反应能力,他们还会对监测员进行实地培训,定期向村民发放宣传画册和应急手册。

夏俊宝:只能说加强宣传,把地质灾害这一块呢,做到人人皆知,我觉得是做到这一点,应该说大家自己来防范,人人动手来防范,人人参与来防范。做到全社会来治理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才是应该说目前要做的一项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宣传,因为很多宣传有可能不到位,毕竟你不可能把全县所有的老百姓全都搞到一起来宣传,也不现实。

解说:夏俊宝说每个滑坡监测点原则上是配备一名监测员,但是有些地方没办法做到。峡口镇库区范围内,有三十八个地灾点,黄延芬就负责监测了其中五个。

地灾监测员关注滑坡治理 危房翻修缺补偿金

黄延芬:我监测的点还是比较多,之前就是有的监测员嫌待遇低了,因为他们要生活要出门做事,不愿意做的我们接着做,因为监测你经常要看的,经常要查看的,工作还是比较繁多的。你说一年一个点,两三百块钱可能还是说,要生活还是觉得有点低,包括我们的电话费,包括我们的交通费,所有的费用那就不再发了。

解说:黄延芬每年能从国土部门领到一千多元的补助,郑晓春只负责郑家坪这一个滑坡点的监测,每年有四百元的补助。

郑晓春:监测这个费用国家给我们给的,那确实是微乎其微,这是不应该谈的,我们一年两三百块钱,我光跟领导汇报,跟老百姓遇到狂风暴雨我打电话,我电话费都不够。

解说:兴山县属于贫困县,有八个省级贫困乡镇,经济相对落后。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4亿元,夏俊宝说兴山县财政比较困难,但县政府在监测员的补助,以及群测群防经费和应急治理资金方面有一定的投入,也纳入了财政预算,但他觉得还可以增加社会各方面的融资,来支持预防地质灾害的工作。

夏俊宝: 没有经费,这个工作就无法开展。包括监测员,那么辛苦,我们也聘请他们来,实际上一年我们还是想很多办法,尽管我们县级财政很困难,山区县,但是县里还是每年还是出了一部分钱的,每年出了二十几万的群测群防经费,每年还是出了,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还是纳入了一部分的经济治理资金,也有几十万的,二十几万的应急治理资金,对于突发性的,比如说三两万就能解决的,马上就把它处理掉了,现在还是积极的想办法。

解说:郑晓春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给当地带来了一个小气候,温度有所上升,雨量也比原来增高,农作物的生长都不一样。

郑晓春:雨水量增加,这个湿度也增加,这个我们都有感觉。起码说我们这个就按农村的土知识,这个早晚的露水多些是真的,再加上我们的蔬菜它那个长势,你比如说我们的柑橘啊,原本这儿的柑橘是没的人要,现在我们的柑橘是人家抢着要,那就说明这个气候变了。那是相反的,又给滑坡增加一个负担,它雨量增加大,这样的这个泥石流那它就自然的,它也就来得再活跃些了。

解说:黄照先觉得气候变化不大,他认为当地的地质情况本身比较脆弱,三峡工程建设抵赖的移民搬迁和发展需求,在山体边缘修建了很多公路和配套设施,因工程的扰动引起了很多滑坡的变形,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黄照先:因为这个三峡工程建设以后,大量的移民工程,这个移民迁寨的工程,公路、铁路、这个主要是公路,还有这个比如说把地下的老百姓搬到上面来以后,他要修公路要建房子,这些开挖是工程的建设,诱发了大量的这个边坡失稳,要说雨量的话,它也没有增加多少雨量,还是跟以前也差不多,但主要是工程建设。经济发展了,经济发展以后呢,工程建设肯定要增多,这方面诱发的地质灾害是比较多,很明显的。

解说:在雨季的时候,国土部门会给郑晓春的手机发送天气预报的信息,他会提前到危房户的家庭里去巡查,告知他们做好防寒,郑晓春说在巡查比较紧密的时候,大部分村民还是能够理解他的,但也有人埋怨发牢骚,认为他是瞎操心。

郑晓春:往往还有老百姓不理解,你天天下雨你就给我打电话,天天下雨就跑屋里来看,往往他还是一些伤和气的话,那我们就要忍受,他不能理解我们是为什么。也许他能理解,他看到这个滑坡国家没采取措施,他有怨言,他跟我们唠叨一下怨言,我看也合情合理。

解说:郑晓春说,这些年他曾多次写材料,向上级部门反映缓坡的险情,但至今没能解决。对于滑坡的治理,郑晓春的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滑坡体范围内已不允许批宅基地,危房只能就地翻修,他们翻修房子没有危房补贴,这是村民面临的基本问题。

郑晓春:你比如说我说可这个七八户危房,它即将要塌了,那政府就应该采取措施,该改造的就要改造,而且国家有这方面的有什么危房改造补金。你像我们这样的危房,它是不纳入危房的,他说你这房子还没有塌就要裂个口,那像这样的就不合情也不合理了。因为国家有这笔开支,它有危房补贴,像我这个房子,就可以补一万五到两万,但我这个呢,他说裂个口,你自己维修维修,搞六千块钱,但这是话,这是话,钱呢?

解说:黄照先是宜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他是三峡工程建设以后,国家投资对这个滑坡体进行了基本的治理,并修建了排水设施。从目前的稳定性分析,这个滑坡体还是可以居住的。完全治理有一定的难度。

黄照先:因为地质灾害的这个处置啊,每个地质灾害治理,像大一点的地质灾害都说像几百万上千万的,这种工程费用。那么当地政府这些地方都是比较经济财政比较落后,没有钱,当地政府不可能拿出那个钱来治理,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所以只靠国家来投资。那么现在国家这个投资呢,就是说对现在做规划的,后续规划的这些点噢,基本上都已经纳入治理或者是监测了。那么对每一年汛期新发现的这些地质灾害点的得应急处置,在目前来说应该还是一个有比较大的一个资金的缺口,处置起来比较困难。

解说:黄照先说,彻底治理郑家坪滑坡体,需要一千多万的投入,但资金存在缺口,如果整体搬迁需要的资金投入会少一些。

黄照先:就把这个滑坡治好的话,是要一千多万,但是这个地方,好像总共涉及三十几户吧,三十几户人要一千多万,如果我把这些人,你要搬插曲的话,就算五万块钱一个人,三十几户大概一百多个人,一百多个人五万块钱一个人,也花不了一千万是吧。但关键是搬不出去,没地方搬。

解说:那为何搬迁是一个比较好解决办法,但又无法搬迁呢?

黄照先:兴山这地方很多搬迁地方,它没地方搬,它本身这个容量太小了,即使国家出钱,你比如说叫这些老百姓你去选地方搬,你没地方搬,国家也没法给他选地方搬,政府也没有地方选,他搬走了,他要生产资料,他没有生产资料他也不好活下去,所以应该说,治理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慢慢地通过国家以后经济更好的话,可能投资更多的钱,把这个监测和这个治理这个工作相结合起来,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吧。

解说:郑晓春说,他们当地是七个沟,八个岭,在山区郑家坪这块平地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当地的土地资源非常的稀缺。

郑晓春:在兴山来说,像这样又肥沃得又有水,你看我们那个水,就在我这个屋旁边,那就是纯粹的天然水,在地下取出来的,那是我打了个石头井出的,我们这都愿意流下来。

黄照先:三峡库区所有的这个滑坡体上面,都是柑橘种的最好的地方,它土质好,因为其他地方陡了以后,都是以岩石为主,滑坡体上,它经过滑动以后,然后进一步的风化以后,第一个水源也比较好。

解说:郑晓春出了种柑橘,还喂了一头母猪,每年老两口可以挣到两万元左右,再加上子孙在外面打工,整个家庭每年有二十万元左右的收入,他说非常渴望国家可以采取措施,治理好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郑晓春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姜楠:在我们的走访中,郑晓春不止一次强调,老百姓都渴望治理都不希望离开故土,在我们问到他为什么能坚持十二年做地质灾害监测员时,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他自己并不是在做什么奉献,而是在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来守护自己的故土,因为他的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已经持续了二十多代。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依然生活在这里,建造永久的故土。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地质灾害 滑坡

2014-11-27社会能见度 地灾监测员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1/27/b6f0319b-104e-4769-a730-f7556531739d.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