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徐向前身患胸膜炎 要求刘少奇换将攻打太原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48年,国共战场形式发生逆转。中共军队对国民党军发起全面反攻,由徐向前领导的华北野战军开始向阎锡山、胡宗南军队发起反攻。反攻首先从运城展开,之后由南向北,继三打运城后,又攻克临汾,紧接着

山西经济领先全国 阎锡山成政坛“不倒翁”

31年前的1917年9月,阎锡山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由此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0年的经营。在群雄逐鹿的北洋时代,阎锡山始终采取中立态度。一不入党派,二不问外省事,三不为个人权利用兵。对外以保晋安民为由,筑起军事堡垒,不需外省军队入晋。对内推行自治,埋头经济建设,扩充本省实力。

李茂盛:你比较当了省长以后,他(阎锡山)提了六政三事,这是政治主张六政三事。在山西大力发展经济,山西的经济迅速恢复,而且呢被北洋政府,被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命名是模范省。所以阎锡山有这么三个光环,一个北京政府就命名他是山西的模范省搞得很好。蒋介石南京政府建立以后,又称他是模范省。抗战初期,南京政府又封他是模范战区。第二个阶段呢就是他提出了保晋安民的思想,后来这个北京军阀打仗的时候,他提出保晋安民,我不再打了。我要保晋安民,要兴旺山西,要搞建设。所以山西在中原大战之后,到1936年是迅速发展时期。

解说:注重社会休养生息,注重经济建设的举措,使得山西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民国黄金十年,山西的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在阎锡山的治理下,山西出现了短暂的稳定与繁荣,这为阎锡山赢得了在山西长期执政的基础,他成为民国政坛几乎绝无仅有的不倒翁。

李茂盛:老百姓都拥护他,他就做出来了。你比如说弄水塔,他建的水塔,大水塔的水是供老百姓吃的,他家的水塔要高于这个大水塔,要高于大水塔。水是往低处流了嘛,他家没有水了,说明大家的水没了,他就要供水。阎锡山是个清官,你不要看,他从小做过买卖,非常算计,精打细算。但自己不铺张,不浪费。你看包括请蒋介石吃饭,请冯玉祥吃饭都很简单,都很简单。他没有什么大的家产,他父亲过去有5间店铺,做那个杂货店卖东西挣的那钱,绥远抗战的时候,阎锡山以他继母的名义,他父亲死了,以他继母的名义八十万大洋全部捐献给绥远前线。当时绥远前线全国总共收到捐款是三百万大洋,阎锡山一个人占了八十万。

解说:1930年,美国的《时代》杂志有一段记述,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技术、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抗战爆发前的5年里,山西积累的资本比1932年前15年的总量还多,山西教育当时也在全国领先。阎锡山甚至自己掏钱,在家乡设立学校。头4年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鞋。

李茂盛:山西人到现在说起阎锡山来,包括山西的干部来说,那是有贡献的。因为他确实做出贡献了,他没有大的毛病,他除了反共,你挑不出任何毛病来。他的人品、他的品德、他的作为你看不出毛病来,但你反共就是最大的问题呀,你就是立场的问题呀。

陈晓楠:阎锡山被称为“钱鬼子”,早年做过跑堂,据说打得一手好盘算,是个极为精明的生意人。这一特质是伴随阎锡山一生,阎锡山一生都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地盘,他想把山西变成一块独立自治的领地。抗战爆发之后,山西大部沦陷,在此危局之中,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不惜秘密和侵华日军谈判,谋求生存。对于经营山西30多年的阎锡山而言,太原不仅是他的故乡,更是其最后的堡垒。此时,中共大军压境,阎锡山知道这一次他将面临最强劲的对手。而对于这位对手呢,阎锡山又是相当熟悉,二者之间甚至曾经有过亲密的合作。

解说: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日军开进华北、平津先后沦陷,在民族危亡时刻,毛泽东两次致信阎锡山,希望阎锡山给予方便,使八路军能够借道山西,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军协同作战。在国事危急时刻,阎锡山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也绝难保卫山西的安全。于是决定放弃前嫌,与中共合作。他回信毛泽东,表示愿与其共渡难关,共赴国难。

阎锡山联共抗日 与中共创造平型关大捷

李茂盛:事实上阎锡山在此之前,也是虽然他是留学日本的,但他不能叫亲日派。对日本一直有戒备心理,长期有戒备心理。觉得日本要侵略中国,他有这思想基础。所以在民族发生危亡的时候,我要选择,我选择就是后来我们所概括的他“三个鸡蛋”跳舞。在联共,在这个来蒋,是吧。这个方面选择做出新选择,这个时候毅然决然,同意共产党开到山西来支持抗战。

解说:自此阎锡山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9月22日,阎军与朱德领导的八路军,以及傅作义部队一道通力合作,在太原会战中重挫日军,创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然而,中共与阎锡山的矛盾却很快凸显。1938年11月,在日军强力进攻下,太原失守。至此,山西大部沦陷。阎锡山部转入了敌后抗战,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也在山西扎下了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关于对日战争的方向上,阎锡山主张持久战和游击战,这与共产党八路军出奇的一致。但对于山西的地盘,阎锡山寸土不让。

1936年,在阎锡山的支持下,山西成立了抗日联盟牺盟会。此后,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牺盟会的组织成员极速扩大,并发展出了军事组织,决死队和山西新军。

李茂盛:牺盟会发挥的作用,在华北发动的民众工作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我们八路军过来以后啊,八路军来到山西两万多人,不到三万人,但八路军一个很最直接的弱点,他的弱点就是乡音不同。他不会说山西话,说的南方话很多。他做群众工作,八路军呢不如这个牺盟会。牺盟会呢他就本地人,而且牺盟会决死队,后来发展决死队发展得非常快。到1941年,决死队发展到七万人。

解说: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引起了阎锡山的忧虑和不安,阎锡山不止一次地公开表达这种忧虑。友军自抗战以来,人员增至4倍,我军自抗战以来减少了一半。按这个比例下去,10个月之后,我军只是友军的1/64。他担心长此下去,中共游击队将尾大不掉,成为自己统治山西的隐患。1939年12月,阎锡山指使属下发动十二月事变,造成中共游击队重大伤亡。至此,阎锡山开始公开反共。

陈晓楠:当面,为了将新旧两派势力统一于一个组织之内,阎锡山继牺盟会之后,又成立了同志会。同志会的原本目的是协调矛盾,但是新旧两派的矛盾却日益尖锐,最终,爆发了“十二月事变”。“十二月事变”之后,阎锡山将“同志会”进行改组,将骨干成员全部换成了服从他追随他的亲信,并展开军事训练、思想训练、政治理论宣传、公开和中共领导的牺盟会对抗。与此同时,阎锡山组织部队多次进入太岳、太行地区扫荡清剿中共的游击队,要将八路军赶出山西。但是却均遭失败,根据地反而日渐壮大起来。

解说:阎锡山受的是旧式教育,10年私塾形成了他的知识结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了他的一生。尽管与中共有过短暂的合作,但是对于中共推行的共产主义,阎锡山始终抱有成见。

李茂盛:他对苏联确实有偏见,有看法。晋商的家乡,我们晋商过去发展的北路商帮,基本在苏联这块发展。但是十月革命以后,大部分商帮因为宣布公有了,就剥夺了资本家的财产了。很多商人就垮了,倒闭了,纷纷就回山西了,他对这点是非常不满意的。

解说:阎锡山始终认定,共产主义是有其理而有其事。为了对抗共产主义,阎锡山提出了“公道主义”的政治主张,谓之“以主义对主义”。他还专门成立理论研究会,组织阅读马列主义书籍,翻译《资本论》。1936年他发表了一篇《防共应先知共》的文章,并印成一本《共产主义的错误》的小册子,向社会发放。

李茂盛:他有一套思想,有一套反共理论。他这个理论呢,比蒋介石的反共理论还系统,还完整。所以他反共他是很坚决的,他就不相信共产主义能拯救中国。在他的概念中这个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分着呢,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认为共产党就是要实行共产主义,所以我要反对你。

阎锡山在太原修百里防线 声称可挡150万军队

解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阎锡山返回太原。为了准备与中共的决战,他制定了一个百里防御圈的计划,即在太原城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构筑以碉堡为主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先后修筑的碉堡多达5600多个。

李茂盛:在太原周围做了很多防御工事,他讲百里防线,百里防线建了很多碉堡。这个碉堡呢,原来画卷上有,有梅花碉、有这个地碉、有房碉、有树碉,很多碉,大概几千个碉堡。严密的防御工事,来防止共产党占领太原。

解说:阎锡山在城东、城南、城北、城西修筑了西大工事据点,四大工事据点外围都构筑有核心阵地、主阵地、前方阵地以及纵深配置的狙击阵地。阎锡山则向外公开宣称,太原是火海地区和碉堡城,可以抵挡150万军队。阎锡山事必躬亲,指导编写碉堡战法,太原防御体系所有的碉堡位置,阎锡山均要一一过目,亲自研究决定。旧式射口目标太大,他亲自同工人研究了一种隐密性较好的圆球射口。阎锡山亲手制定颁布了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将整个太原城内的20多万居民全部动员组织起来,进行军事化管理。所有男女一律按年龄编为甲乙两个参战部队,甲队负责协助部队守城,乙队负责后勤保障。连7岁的儿童和60岁的老人,都被编入其中,组成儿童助战队和老年助战队。太原成为了一座全民皆兵的战斗城。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阎锡山 山西

2014-11-17凤凰大视野 血战孤城——太原战役全纪录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1/17/cd207dbc-310c-49ee-8915-24f9eaffea0c.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