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华侨为抗战共捐款53亿元 将近军费二分之一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在昔日的战场,年近百岁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名字铭刻于丰碑之上,此刻他的内心是何等复杂的心情,恐怕旁人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岁月带走了硝烟,世事打磨掉意气,这已是一条长满即棘草,冷清异常的山路,那时的

汤晓梅:陈嘉庚对南侨机工的这个群体是一直非常关注,从他招募开始到第二年他就组织了慰劳团,来慰问南侨机工。

陈文雄:后来陈嘉庚就派视察员来视察,要求国民政府一定要把从国外,不论哪个地方回来的人遣派,就说要复员回去,而且每个人要发200美元,还要发这个军服,还要发一个纪念抗日胜利后的纪念奖章。

解说:随后,陈嘉庚先生派出大批船只前往国内接应,并在海外通过红十字会跟国民政府交涉,国民党政府勉强同意办理了机工的复员手续,终于从1946年开始,登记华侨机工复员的人数。1946年10月,近千名机工胜利复员返回故乡,终于与家人团聚了,也受到了亲人的尊重和爱戴,海内外的华侨与华人以多种形式铭记着南侨机工的功绩;马来亚槟榔屿建起了一座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碑上一面刻有浩气长存,另一面刻有忠灵不朽几个大字,吉隆坡则建起一座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不过也有一些南侨机工阴差阳错地留了下来,汤晓梅的父亲汤耀荣先后两次准备复员,但都因为楚雄段的公路中断而未能成行。

汤晓梅:大概在1947年年末吧,一定要在之前赶到什么什么地方,就是送他们回去,结果好多留到昆明的南侨机工呢有一部分人的情况就是像我父亲这样的,是没有赶上最后一个班机回去,那么其他的像翁老他们这些,他因为娶了当地的太太也是想回去的。

3200名华侨回国支援  最终仅千余名返回南洋

解说:至此,当年的3200名归国南侨机工中有1000余人牺牲,留在国内的有1000余人,另有不足1000人回到了南洋各国。和许海星回到南洋受到英雄般的待遇相比,留在国内的汤耀荣在随后的岁月里经受了太多的波折。

黄文明:有的机工去世了,连孩子都不知道他父亲是抗战英雄,所以当初我们做这个工作真的是碰壁了,所以后来有的我跟他们孩子解释,我们是做你父亲的工作,你父亲当年是回国抗战的英雄,只是你们不知道。

解说:经历了“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在左倾思潮的长期影响下机工们在抗战中立下的伟大功绩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此,身为陈嘉庚的后人陈立人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寻访南侨机工。

陈立人(陈嘉庚长孙):很心酸,第一句话是很辛酸,他们经过的一切除了为人民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和平的道路来给我们后辈人来走,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一些还流落在中国内地的,就是因为党派的原因有些说他们是国民党,有些说他们是共产党,其实他们是没有党没有派的,他们是一群自愿回来帮助咱们中国人来抗战,维护咱们中国人的。

解说:历史毕竟是公正的,在海内外侨胞及侨务部门的努力下,1986年,在云南昆明成立了南侨机工联谊会。

嘉宾:成立以后,当时的会长就是杨保华。

李瑞武(机工李宝林之子):它叫南洋华侨技工抗日回国服务云南联谊会,那个时候全城有七十多位南侨机工健在,他们成立以后呢就开展一些联谊活动。

张云鹏:1985年春节的时候,云南省政府就召开了一个春节茶话会,那就召集了当时已经寻找到的一些南侨机工开了一个座谈会,那个就是南侨机工回国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为南侨机工这个召开的茶话会议。

解说:之后,张云鹏的父亲张智源上书国务院侨办,请求在政策、经济上落实南侨机工的待遇。

陈晓楠:1989年7月7日,正值南侨机工回国参战50周年纪念之际,为缅怀南侨机工的历史功绩,在海内外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西山建成了一块高大庄严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面上刻着几个大字:赤子功勋,这令很多南侨机工想起告别南洋的时候所唱的一首歌,歌名就叫《赤子功勋》,数十年前为祖国创下的功勋总算得到了认同。

陈立人:这里面教育我们世世代代都应该记住我们国家一定要统一,不能给外势力来侵略我们,(他们)回来为我们打造这个国家,我们就没有今天这么舒适的生活,不可以把他们所做的一切给埋没起来。

黄文明:何为南侨机工?每当被人问起何为南侨机工?我就觉得这是一段失落的历史,我们重新去挖掘它。

。解说:在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而南侨机工在两年零九个月里运载抗战物资45万多吨,平均每天400吨。

张云鹏:他们的战场是险峻崎岖的滇缅公路,他们的掩体是满载军火的重型卡车,他们的武器是双手紧握着方向盘,他们的任务是挂上前进档勇往直前。

解说:然而,这只是全球华人华侨为抗战做出的贡献的一部分,从1937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总收入为226亿国币,其中华侨捐款53亿,相当于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将近军费开支的二分之一,而当时中国人口只有四亿,海外华侨为一千万,只占2.5%。

汤晓梅:不要把他忘记的,他代表的一个族群,当他游离于这个国土的时候,那么他的国土在受到侵略的时候,他对这个根,作为这个炎黄子孙后人这个根,他不能改变。

解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有国民党军队主导的正面战场,有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也有华侨开辟的海外战场。

汤晓梅:那么对于他们改变了身份,不管他侨居什么地方,身份如何演变,那么但是这段历史应该是世界华人的共同记忆。

解说:2013年8月15日,正值抗战胜利68周年,相关部门组织了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4周年活动。

陈立人:在座的各位,你们看一看、瞧一瞧,我们五位“年轻人”总共加起来的这个岁数是差不多五个世纪了。还有就是两位已经是真的是差不多要走到一世纪的路程,那么他们今天还是那么的精神,记忆比我们年轻人好多了,是不是我们得要向他们一起看齐,我们得要跟他们多多学习?

观众:对。

解说:出席此次活动的有来自马来西亚98的许海星,山西88岁的苏荣禄,重庆87的蒋老人,云南100岁的翁家贵,98岁的唐老人和96岁的罗开瑚机工。74年前,他们把青春和鲜血洒在了崇山峻岭的滇缅公路上;今天,这些老人在相关部门及热心人士的陪同下又再次来到曾经的战场。

张云鹏:这边有把南侨机工分为九批回来的名录都记录在这里边,那么像在这边很有名的白清泉,白清泉也就在这个地方找到,那么刚才在这边也找到了翁家贵老人,那天参加我们活动的罗开瑚老人也在这儿,我还非常的荣幸介绍一下我父亲张智源。

陈晓楠:在昔日的战场,年近百岁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名字铭刻于丰碑之上,此刻他的内心是何等复杂的心情,恐怕旁人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岁月带走了硝烟,世事打磨掉意气,这已是一条长满即棘草,冷清异常的山路,那时的辣椒头上也早已是银发苍苍,与其说他们在这里是寻访旧迹,不如说是为了不被忘记。在老人的眼里这里不只有丰碑,不只有棘草,这是一条跋山涉水、通江达海的执爱中华之心的通道,这里从未荒芜。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机工 南侨

2014-10-24凤凰大视野 失落的历史——南侨机工1939(五)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0/24/cacec7da-0047-4ec5-a525-f65cf337af3d.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