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机工陈团圆被日军活埋 自始至终怒视日寇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42年5月5号,惠通桥被炸,滇缅公路中断,回国参加抗战的南华侨工们不得不开始了流亡生后。再后来,南华运输队被遣散,华侨们流离失所,不知出路在何方。凤凰卫视10月2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

“华侨互助会”成立 解决机工生活医疗问题

解说:“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尤其是不能等着当亡国奴,运输队虽然解散,但我们依然要用自己的力量为抗战出力。”1944年一个特殊的组织出现在昆明,它发出这样的呼吁,这个组织叫华侨互助会,正是由南侨机工组成,看到大家流离失所、浪迹街头、急待救济,侨胞领袖侯西反第一个发出呐喊,他牵头组织起华侨互助会,专门解决机工的生活、疾病及医疗等问题,与1944年1月21日在昆明南强街福建会馆成立。当时,日军势力已深入东南亚各国,多数南侨机工已是国破家亡,互助会成为了他们临时的家,在于为华侨和桥工解决困难,提出“侨应自谋力更生,以侨救侨”来自马来西亚的机工罗开瑚这段时间已经周转到大理,在那里他开起了一家咖啡馆。

汤晓梅(机工汤耀荣之女):滇缅(公路)断了以后呢,他在大理就自己开一个什么咖啡馆,叫什么咖啡馆,那天他跟我讲,他开那个咖啡馆是叫做,那个名字还是很时髦的名字,还跟我说一个多月他们就赚了好多钱。

解说:看到很多南侨机工生活没有着落,罗开瑚用赚到的这些钱接济大家,然而一些南侨机工在战乱的年代里,在一个陌生的异乡要像罗开瑚一样谋到一份生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汤晓梅:当时的这个会长就是胡玉春,其中大家你们也熟悉的侯西反,就积极地为这些南侨机工安置工作,筹款筹钱。

解说:华侨互助会通过各种途径募集到了一些款项,主要用于聘请昆明惠滇医院的陈永祥、周文辉两人为生病桥工诊疗,会内设疗养室,由专人照顾病桥起居饮食,此外,还设有收容所,收容失业侨胞,为他们介绍职业。

陈玉琴:当时我爸在昆明领了大概三个月的救济以后,流落街头,靠互助会给一点基本生活费。

汤晓梅:海南的南侨机工他比较会做饭,又会煮咖啡,那么这拨人像翁老,他就到飞虎队里面去给他们煮咖啡,搞一些后勤工作。

解说:一时间,设在昆明黄土坡观音寺的南侨机工收容所人数逐增,互助会还制定训练概要,包括智能训练、政治、军事、技术,还定期召集大家讨论抗战形势,尽管不能再为前线将士输送弹药,大家的抗战热情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高涨。

陈晓楠:可以说互助会既是一个加油站也是一个大熔炉,它为失业的南侨机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鼓励大伙继续投入抗战之中,从这里走出去之后许海星等机工再度投军,帮助抢运撤退物资、抢修汽车,工程师王文新办起了当时国内最完备的汽车修理厂,杨保华等人为驼峰航线提供后勤保障,一些机工还走出了一条通往加尔各答的路,成为开辟中印公路的先驱。

许海星:那么在1943年左右,我们又调到贵阳,调到贵阳以后又改变了,改为西南运输处。

解说:随后,来自马来西亚的机工许海星又和250多位南侨机工接受盟军招募,分两批赴印度机场从事军事运输工作,他们被派往印度盟军机场装运援华物资。

汤晓梅:那么到了后期,滇缅公路中断以后,他们有一部分人随着新军到了印度去受训,在这个时候呢大概是有200多人到了印度去受训。

许海星:那么1944年差不多年底了,我就同我们的厂长被调到沾益,云南沾益,那时候美国陆军一个后勤部队就开设了SOS后勤运输处,我们厂长就派我一起去,到那边服务,那时候他是当总领工,那么我就当机工领班。

解说:李瑞武的父亲李宝林等人则留在昆明的巫家坝机场。

李瑞武:我父亲可能就是到了那个巫家坝机场跟飞虎队,那个时候他就是跟他们开车。

汤晓梅:像我父亲滇缅公路中断了以后他在昆明的时候一开始就是在这个飞虎队的第二招待所里面开车。

解说:此外,还有一些机工投奔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队伍中,机工温其芳在重庆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葉修青当上了李克农、周恩来等人的司机,并被送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汤晓梅:那么延安这边呢南侨机工我们有一个现在还健在的蔡明迅,去到这个延安的,我们现在已知的,当时给毛泽东开车的也是一个华侨司机。

机工陈团圆被日军活埋 妻子被乡亲拖离现场

解说:从印度加尔各答到中国昆明,从重庆到延安,滇缅公路中断了,南侨机工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踊跃地投身抗日战争的各个地方、各条战线,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1944年12月5日,昆明各界殡送侯西反先生,这年11月9日,侯西反自成都飞昆明参加侨光学校开幕典礼,而失事已殉,南侨机工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在这悲壮的葬礼上南侨机工以一个团结的集体告诉人们,他们为祖国的抗战事业而来,即便受尽挫折也无怨无悔,侯西反先生的离去,令他们更加团结一心、相爱相助,这种精神在此时同样出现在怒江西岸,甚至更加坚挺。自日军占领怒江西岸后,数百桥工陷于敌人的围捕追杀之中,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当林福来在穿越硝烟的路途上收获爱情、家庭,为了和家人团聚的陈团圆在芒市村寨陷入了绝境,而这是流离于怒江西岸的南侨机工的共同处境,日本人到处搜捕流落下来的抗日军人和南侨机工。

李瑞武:当时陈团圆他们躲在傣族寨子里面,最后被日本日军押出去活埋的时候,一个亲眼目睹见证人,一个傣族老人在那个芒市农村里面。

叶晓东:听我母亲说,在远远的地方她看到那个场面了,看到活埋那个场面,因为不敢靠近,听说是捆绑着好些人,十几个。

解说:在一个日军军官的指挥下,在日军驻地被活埋,至始至终,陈团圆怒视日寇,一声不吭。

叶晓东:当我妈在远远地看的时候她脸色全部变掉了,头发也是乱蓬蓬的,我妈也想去拉他们,结果一个傣族老大妈跟她一起的老大妈赶快拉住她,当时我妈还抱着我一起去看的我爹。

当地村民:当地的老百姓一起来拉他的妈。  

嘉宾:(担心)一起埋了?

当地村民:所以说多少群众拉着她不给她来,她在那儿哭着,叫着要来。

嘉宾:附近的老百姓寨子里面的老百姓都在那边围观,他母亲带着他要过来,看他父亲这个救他父亲,但是那些寨子里面的人就拽住她,不让她过来。

解说:最终,陈团圆悲痛欲绝的妻子被乡亲一把死死抓住不放,连抱带拖地拖离了现场。

嘉宾:假如他母亲过来的话,他(日军)肯定让你断子绝孙,决不会留后路?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安息吧,我们的老前辈。

解说:陈团圆遇害时叶晓东只有3个月,现在他已经70多岁,却从来不知道父亲的样子。

陈晓东:今年我已经70岁,我也就是把这个纪念碑守好了,给心上有一个安慰,也给他们在九泉下也能够安心吧,每次我给他们祭拜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说,叫他们跟那些老同事、大伙一起,说起这些事自己也相当。

陈晓楠:陈团圆惨遭杀害之后,给妻子朗玉宝留下了一对儿女,得知这一惨剧的南侨机工很快悄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机工王亚文把两个孩子当作亲生子女,他带着陈团圆的幼子叶晓东继承其父的事业,手把手的教他开车技术,陈团圆的战友蔡文兴每一次路过,总是带着面条,卖点蔬菜、水果来看望晓英、晓东姐弟俩;这样的关爱在此时此刻尤为宝贵,也是南侨机工在这一时期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在昆明还是陷入日军之手的畹町、龙陵、腾冲等地,他们用关爱、互助共度难关,面对困苦的生活、日军的迫害,他们历尽艰难而不言退缩,只因为不忘回到祖国的初心——抗战。有人说,抗战一刻没有胜利就无颜回到南洋面对父老。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机工 南侨

2014-10-23凤凰大视野 失落的历史——南侨机工1939(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0/23/94ca3b1d-2fb5-41b2-bbe0-b5ccb1d74459.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