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医东渐”百年之后 医疗改革是否存在新思路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中美建交之后,冰封了几十年的中美医学交流也随之解冻。这一次,大洋彼岸的人们改变了自己的理念,不在执着于单纯的医院建设,而是更多的为中国带来理念和技术的革新。 凤凰卫视9月19日《凤凰大视野》

解说:1975年10月,一个由18位美国政商界领袖组成的“世界事务代表团”到访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席和董事会主席都身在其中,还有兰安生的儿子,时任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主席詹姆斯·格兰特。

这一年(1979)年底,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第一个代表团来到了中国,黄家驷、吴阶平等一批在医学界和政界都很有影响力的老协和人积极响应,基金会重返中国的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

玛丽·布洛克:中华医学基金会进行了一项中国研究,他们讨论的结果是中华医学基金会不会再仅仅支持中国的某一个学校,只支持像协和这样一个学校的时代过去了。作出这个决定,其实是在中华医学基金会被邀请返回中国以前。

陈致和:中国政府要求我们集中精力发展当时的8所国家级的医学院校,这些都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协和、北大、复旦、中山湘雅、沈阳、四川、西安

当然,中华医学基金会也是低调行事,他们认为关键在于这些医学院校自己。所以,我想这也是中华医学基金会在早期得到的教训,对协和的控制太多了。

中华医学会正式回到中国引入海外先进理念和技术

陈晓楠:1981年,中华医学基金会正式回到了中国,之后资助对象也从开始的8个医学院校扩大到了13个,其中的西藏大学医学院更是1990年代初在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援助之下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基金会主席威廉·索耶在中国卫生部门官员的引荐之下到西藏考察,决定建立第一个西藏大学医学专科学校筹建项目。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基金会投入了530多万美元资助教学和科研项目。而从1980年到2008年,这13所医学院校获得的资助总额超过了一亿三千万美元。不过,其实让它们受益最大的还是海外医学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引入,还有交流。

学生:你好,请问您怎么称呼?

吴建生(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标准化病人老师):我姓吴,前面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我觉得突然就开始咳起来。

学生:请问一下您咳嗽之外呢,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

吴建生:除了咳嗽以外,我觉得这几天头疼,嗓子也很疼。

学生:喉咙比较疼啊?

吴建生:对。

我是扮演的咳嗽,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是在跟一个病人进行交谈。

解说:有着近22年经验的吴建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批“标准化病人”工作者,这套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出现在北美的医生培训和考核系统,英文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就是对没有医学背景的正常人或病人进行培训,能够扮演病人,还要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等角色。

吴建生:所以我希望以后在跟病人进行交流之前,先简单交谈几句。比如说,你好!打个招呼。从哪儿来呢?然后接下来,你对他的那个咳嗽的性质。

你扮演什么病,它整个的问诊方法和技巧,技巧有20条。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学会去引导病人,按照他的思路或者提的问题来回答,所以这就是一个方法和技巧。

解说: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是从以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中的重要一环。但对大多数刚接触临床的年轻大夫来说,很难从实践中获得这样的经验和体会。

万学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诊断学我带了很多年,带讲课也带见习,就是带一个小组到病房去看病人。第一次同学的手法都不好,就来按病人的肚子,病人很难受嘛,很多病人就会跑掉。

解说:万学红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接受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到美国考察学习,对那里通行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和考核机制印象深刻。

随后,也是在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四川华西、浙大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和江西九江医专三所院校,最先进入标准化病人教学培训,万学红就曾加入其中。

万学红:整个CMB(中华医学基金会)教学与评估大概好几十万美元,当时三个学校共用,标准化病人是分别培养。当时我们广告贴出去以后,有100多个人来报名,最后我们39个人合格。那是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39个。

蒲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技能中心主任):目前只有20个SP(标准化病人)了,从1992年到现在的话,只有7个SP(标准化病人)还有在继续从事SP(标准化病人)的工作。以后的13个的话,都是我们以后来补充的,不断地培训,有可能他身体的状况,他的年龄也许他搬迁了,不在这个当地了,再加上我们资金方面。

万学红:项目只有五年期,这五年期一结束,他就没有一分钱了。就像种子,好像我只给你播下一个种子一样,然后我给你带来理念,就是我的钱、项目没有了,这个事情还能够长远地发展影响下去。

玛丽·布洛克:今天的中华医学基金会,它的资金支持,对于中国的医学工作来说,真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历史和人脉资源,当然也包括这很小的一笔钱。

解说:曾在五十年代被取消了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成为中华医学基金会重返中国后的又一个工作目标。

王红红在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护理学系恢复招收本科学生之前,还只是湘雅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普通护士。但由于护理师资的缺乏,她在1994年幸运地被中华医学基金会选中,送到泰国清迈大学护理硕士班学习。

王红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在我们之前,CMB(中华医学基金会)也选送了大概应该是两批,就选到美国去培训。但是因为国内的条件,就是整个的经济条件特别是内陆的这种条件比较差。他们16个人,以各种的理由就会留下来,那两批是失败了的。

当时就是回来了4个人,它就知道送美国可能就是对中国的本身护理教育没有帮助,所以就选择去了清迈。别的我不说,泰国虽然它没有发展的多好,但是它护理它是非常好的。因为你们知道就是现在的国王的妈妈,她是护士,对于护理的教育他们一直都很关注。而且清迈大学它有一批可能也是就是受了CMB(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的,从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来的老师。

解说:从清迈学成归来后,王红红转向了护理教学和培训。

王红红:一些社区的,一些社区服务中心,就是那里的护士她是真正做到就是说,在疾病的预防,在健康教育,在康复,她就是在不同的场所都有她的角色和作用。那中国的社区很多的护士,她就是真的还是在打针、发药,对于中国的护士的认可,还有对病人其实也是不利的,因为毕竟护士她接触病人的时间长。

解说:早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的程正逸,后来赴美国留学深造并定居下来,在医院里工作了几年后,决定自己开。现在英英经营着一间私人诊所。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中国 医学

2014-09-19凤凰大视野 彼岸——中美医学慈善百年纪事(五)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9/19/6d98e0e1-8ba8-43fc-ba62-ece2ce3df783.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