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迪威对蒋介石印象不好日记中狠骂蒋介石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奇特经历,他是马歇尔最欣赏的将领,而他又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军人。从辛亥革命到北伐,从卢沟桥事变到八年抗战,他出现在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关键时间点,这个人就是史迪威。凤凰卫视

罗斯福发强硬电报 蒋介石视为平生最大污点

王楚英:史迪威到部队里面去,他跟士兵一道吃饭,这个还不算,没事他就说你帮我找厕所在哪里,我以为他要大小便呢,不是的,他要去看,粪坑不是有东西盖在那个地方,拉开看,拉开看士兵排出来的粪便,是什么状况,有时还拿棍子掏掏,我说这样干什么啊,我说你又不是医生,咱又不懂,他说这样子可以看到他们营养,看他消化能力,排泄,士兵的伙食怎么样子,是不是都吃到了。

解说:蘭姆伽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可以获胜的现代战斗部队。在1942年至1945年之间,4个中国师约10万人,在蘭姆伽被重新训练和装备,日后国民党五大王牌部队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就出自这里。在驻印军纪念孙中山的大会上,史迪威用汉语,向官兵讲述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要求所有中国官兵,勿忘缅战失败的耻辱,枕戈待旦,等待反攻的时机。

印度的英军迟迟不动,而蒋介石又在无限拖延,史迪威觉得继续等待已毫无意义,他决定直接发动酝酿已久的军事行动,来推动事态发展,他的计划是攻克孟关,这个日军在胡康河谷的主要基地,进而通过孟拱山谷,并在雨季前攻取密支那,打通中缅公路,打破对中国的封锁。

任东来:蒋介石同时命令史迪威,在利多按兵不动,史迪威认为,利用他手头的驻印军,大概将近两万人,再加上云南的远征军,足以消灭缅甸北部的两个日本师团,也就说不需要南缅配合,就能打赢缅甸北部的战争。所以他在1943年年底,1944年年初,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开始带领驻印军,从印度利多出发。

王楚英:部队正要出发,他讲了几句话,很简单,他说,孩子们,我的孩子们,报仇机会到了,过去打我们,把我们打败的日子鬼子就在你们面前,我要你们去把他消灭掉,前进。就是这几句话,下面那些士兵就喊,“乔老叔,乔大叔,万岁”。

解说:从两年前,史迪威走出缅甸的那一天起,他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反攻缅甸的决心;两年之后他率领的中国军队,终于又回到了缅甸这个耻辱之地。一路上中国驻印军的将士们,经常在离前敌只有数十米的地方,看到一个老人的身影。

梁振乔:不错,这个人还是不错的,第一线我就见过他,他在第一线,离敌人很近。

汪海涛(中国驻印军老兵):手里一支卡宾枪,戴一副金边眼镜,顶一个军帽,我那年是19岁,他这个老头已经很老了,挺干的一个人,干瘦。

梁振乔:不过精神很好。

戈叔亚:那么有一次他到113团,114团的时候,美国的有一个黑人就说是,你看这个征兵处这些家伙,真是太不像话了,把这样的一个老头都弄来当兵。那个时候是史迪威他有时候,他就是没有带军衔,他就这样到前线去,他自己认为的话,他是跟前线的士兵打成一片。

汪海涛:打仗的时候,他打于邦,史迪威督战,他就不回去,你们在前面打,他就坐在那里等着,希望能够把那个地方拿下来。

解说:然而史迪威的这种做法,却招致了很多批评,有人甚至称他为美国陆军“三星连级指挥官”。

John Easterbrook:三星级上将是不需要去前线的,可他却我行我素,他可以鼓舞中国士兵的士气,给他们自信,没有什么,连长都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他可以。

解说: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的进攻,在缅甸于邦打响,拉开了反攻缅甸的序幕;此役,中国军队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意志和战斗力。

戈叔亚:他们那次是第一次把日本人打败了,打败了以后非常非常高兴,士兵,那些军官,把日本尸体上的头砍下来,挑着日本人的头,在打洛有个村子,游行示威,高兴的叫,还把美国的联络官吓得一塌糊涂。中国军队有时候高兴得,他几乎不能相信这个事实,就说是我们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打败了这个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解说:于邦战役后,中国军队越战越勇,节节推进。1944年3月,中美军队联手攻克孟关阵地,踏平瓦鲁班,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日军在广播中称胡康河谷之战,可能是亚洲战斗中最为激烈的。3月19日,驻印军攻下坚布本,这天正好是史迪威61岁生日,马歇尔发来生日贺电说,你所作的工作,在这场战争和中国的未来中,都有历史性的作用,这是史迪威经历了两年无数挫折后的第一次胜利。

Joseph Stilwell(史迪威之孙):这就是他经常说的,中国士兵受过良好的训练,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军队媲美,我觉得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成就。在1944年他证明了这一点。

解说: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使美国对蒋介石深感失望,现在白宫必须对挽救中国战场危局做出新的决断,让史迪威全权指挥中国军队,包括共产党部队,以推动甚至强迫中国,将其全部军事力量都用于抗日,胜算肯定不大,史迪威写道,“但眼下这是唯一的办法”。

7月7日,在抗战爆发7周年的纪念日,深处前线的中国将士,接到了总攻令。

曹越华(中国驻印军老兵):打得很凶,什么都没有了,基本上一片树叶都没有,打光了嘛,已经打了几个月,对不对?他也打,我们也打,我们空中还有飞机扫射,所以说战争是很残酷的。

解说:8月1日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除死伤于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逃出战壕,投入了滚滚的伊洛瓦底江。日本帝国军队终于在缅甸被彻底击溃。

在密支那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感谢上帝,终于结束了!

密支那战役以后,史迪威被晋升为四星上将,当时美国陆军中,享有这一军衔的只有马歇尔、麥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和阿诺德。几天后,华盛顿通知蒋介石,将由赫尔利将军担任总统特使,即刻来华,并催促就史迪威任命一事,“采取立即行动”;但蒋介石态度依旧,回答说,指挥权问题仍需要做出全面准备和深思熟虑。9月6日,在史迪威的陪伴下,赫尔利一行,来到重庆准备与蒋介石会晤。

敖依昌(史迪威研究中心、教授):赫尔利应该说是,他还是美国一个资深的一个政客,所以他来华的时候,当时罗斯福总统的意图是让他来调停史迪威与蒋介石的关系;另外把国共两党的关系,投放在对日作战方面,应该说他的使命本身是这样。

苑鲁(历史作家):赫尔利这个人呢,叫做反复无常,他在头一天,给史迪威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了我们两个人,就能把蒋介石给制伏了,加上你的“醋乔”,加上我的“火爆”,一定能把蒋介石制伏,他是支持史迪威的,但是一见蒋介石整个变了。

解说:在黄山官邸,蒋介石为了迎接赫尔利,事先做了精心安排,除了专人接待,极近恭维之能事,就连蒋介石也一反常态,多次亲自到大门口接送,私下里,蒋介石向赫尔利抱怨说,史迪威将军在中国比他的权力都要大,几次会谈后,赫尔利慢慢改变了态度。从赫尔利态度的转变中,蒋介石看到了希望,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完全掌握租借物资的控制权,同时中止缅北战役,把Y军调会国内。史迪威向马歇尔报告了委员长的要求。9月16日,罗斯福发出了一封电报,电文的强烈语气和措词是前所未有的。

任东来:如果你不是增派而是回撤军队,如果你不是让史迪威来指挥中国军队的话,那么我们为之四年来,为支持你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我们在太平洋所有的战争,非常顺利,为的是尽早地打通这个国际交通线,这一切都将毫无意义;而且他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切的后果,你将承担个人责任。

解说:9月19日,一个宁静的下午,蒋介石正在重庆黄山同赫尔利、宋子文、何应钦等人,商讨史迪威指挥权的问题,这时,史迪威拿到了电报来到了蒋介石官邸,进入会议室前,他叫出了赫尔利并出示了电文。虽然赫尔利建议对电文进行弱化,并由他交给蒋介石,但史迪威坚持自己把电报拿进去。

我把这包辣椒粉递给花生米,然后长舒一口气坐下,这叉子直接插进了这个坏蛋的太阳穴,并穿透了他,他面无表情地读完了电文,眼睛眨都没眨,他只是对我说“我知道了”。

杨天石:那么蒋介石他的反映是什么呢?他说,实我,这件事实实在在,实我平生最大之污点,也是最近的国耻,他说罗斯福这个电报态度,精神的恶劣,措词的荒谬,可谓极矣。

解说:蒋介石马上发电报,给远在华盛顿的孔祥熙,让他不要再向美国人要一分钱并即刻回国;同时正式要求美国撤回史迪威。

金光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最后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矛盾,用这样的形式爆发的话,确实是非常错综复杂的,一个层面就说,蒋介石是希望依靠美国的力量来打败日本,而美国希望充分依靠中国的人力资源,把日本拖住在亚洲大陆,但是,蒋介石不满,他不能直接对罗斯福发泄,所以他对美国人作战观的不满,就转化到史迪威身上。

杨天石:所以蒋介石作了一个最坏的准备,大不了我跟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中国单独抗战。那这时蒋介石采取了一个以攻为守的做法。你不是让他来指挥中国军队吗?那么干脆我告诉你,这个人我不喜欢,跟我无法合作,你把他召回去。

任东来:所以说蒋介石民族主义气节,民族主义者这个观点全是瞎扯,因为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拒绝美国的军官来指挥中国的军队,他只是拒绝史迪威这个美国军官。

解说:尽管蒋介石已经正式要求将他撤回,但史迪威仍在谋求能够指挥中国军队,他最关心的仍然是打败日本,他屡次向马歇尔重申,如果这一次蒋介石得逞,那么就不要再指望中国还会作战。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也发生了严重分歧,马歇尔拒绝召回,而罗斯福则犹豫不决。

张国镛:但是反过来赫尔利却回了一封电报,认为如果我们这样做,那总统你可能就要失去中国,电报一发回去以后,马歇尔和美国总统才知道问题原来那么严重,所以美国总统就不得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出一种选择。

解说:斧头已经落下来了,我被召回了,罗斯福用一把钝刀子,割断了我的喉咙,把我踢了出来,但这伤不到我,为了美国的利益,我已经竭尽全力了。

John Easterbrook:史迪威将军是一个军人,他不是政客,这一点毫无疑问,对于政客来说,他太直率也太诚实了。

James Bradley:我们总是把矛盾指向史迪威的个人性格,和蒋介石的性格冲突,但是对我来说,这个合作机制本身就是不言而喻的。他会成为中国军队的统帅吗?中国将会服从他,或者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听从一个美国将军的命令吗?

任东来:史迪威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是很出色的军人,很多人认为他不够出色,不够出色,刚才讲他并没有很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他不得不应对一个他很不习惯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环境。

戈叔亚:我看了他的很多书,我很感动,他很爱中国,他想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但是到最后,他离开中国,可以说是他政治生涯的某种失败。

John Easterbrook:在被召开后他说,我一直勉力支撑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不认为卑躬屈膝的态度适合美国。

Danavan Webster:这非常困难,美国人有时候在中国会陷入一种困境,中国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一套,现在仍然如此。

解说:1944年10月21日,史迪威登上了飞机,他站在舱门口,向重庆阴云翻卷的天空,望了最后一眼,然后说“我们还等什么”,这是他和中国的永别,途中他私下向各地的战友告别,在保山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在缅甸的密支那和印度的蘭姆迦,在经过了三十二个月的战斗后,他记下了这项使命的最后一篇日记。10月24日,离开了,中缅印战区的最后一天。

郑浩:在中国的多年经历,让史迪威看到了中国人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他深信穿草鞋,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一旦装备完善,训练有素,指挥有方,就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士兵抗衡。当史迪威这次离开中国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苦的独立抗战,四年后战局的转变,让史迪威终于有这个机会来证明他的这个信念。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郑浩

首播:周六1005-1055

重播:周日2140-2230

[责任编辑:何柄德]

标签:史迪威 蒋介石 中国

2014-09-06我的中国心 中国往事——史迪威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9/06/bd7c0d8c-3549-492d-8918-d0c5d59562fd.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