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二十四节令鼓创立二十余年即成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宽柔中学是二十四节令鼓诞生的摇篮,1988年,马来西亚第一支二十四节令鼓队就是由新山宽柔中学的同学们组成。等到二十七年后的今天,整个马来西亚已经有鼓队三百多支,累计鼓手两万多名,在这二十多年

核心提示:宽柔中学是二十四节令鼓诞生的摇篮,1988年,马来西亚第一支二十四节令鼓队就是由新山宽柔中学的同学们组成。等到二十七年后的今天,整个马来西亚已经有鼓队三百多支,累计鼓手两万多名,在这二十多年里,二十四节令鼓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传播着。

凤凰卫视5月16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岭南狮鼓,二十四节令,中华书法,酝酿生成二十四节令鼓,它是马来西亚最年轻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融汇与传承;它是华人的拳拳之心,擂响惊天鼓声,思我不息薪传,《二十四节令鼓》,《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李贤勋(宽柔中学二十四节令鼓队队长):一二三下。你们转下去的人,这里下来,只有脚下去上来,OK?你们没有下来了,只有你们反差不够,要一个跳起来,一个下去,一起上来打下去,OK?全部人注意啊。  

解说:下午五点,宽柔中学的二十四节令鼓队在练鼓,三月中旬的马来西亚新山,气温仍然接近40度,幸好学校在海边,时有时无的海风带走了大部分的余热,即使练鼓的运动量很大,同学们看起来也不是那么辛苦。

陈再藩(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这个都是广州的单皮水牛狮鼓。

王鲁湘(主持人):这是一个单皮,整个一张水牛皮。

陈再藩:对,水牛皮,在用来舞狮用的,在马来西亚大家比较常见,别人的鼓就不常见,当时想每一个鼓就代表一个节气,当时是觉得除了节气跟鼓还有一个元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当时是请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两地的书艺协会的会长来写,比如说这个立夏这个鼓。

王鲁湘:朱自存。

陈再藩:这个朱自存先生当时是南洋商报的总编辑,也是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的创会的会长。

王鲁湘:多大年纪了?

陈再藩:他今年91岁了。

王鲁湘:91岁了。

陈再藩:这个是二十几年前的时候,他还在南洋商报。

王鲁湘:都是新马两地的。

陈再藩:新马两地。

王鲁湘: 最有名的这个中国书法家写的?

陈再藩:是,比如说这个立秋,立秋是陈声桂先生所写的,陈声桂先生是现在新加坡书艺协会的会长。

二十四节令鼓创立二十余年即誉满全球

解说:宽柔中学是二十四节令鼓诞生的摇篮,1988年,马来西亚第一支二十四节令鼓队就是由新山宽柔中学的同学们组成。等到二十七年后的今天,整个马来西亚已经有鼓队三百多支,累计鼓手两万多名,在这二十多年里,二十四节令鼓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传播着。

他走出马来西亚,在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印尼、美国、英国等地落脚,开支散叶。

陈再藩: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二十四节令鼓在马来西亚应该有超过三百队,小学、中学、大学、庙会、社团,甚至一些国际学校都有。

王鲁湘:我非常惊讶于二十四节令鼓的还不是它的编排,因为这种鼓的编排我们在大陆也有很多很精彩的,我非常惊讶的是它的传播,这种传播就是创造了一个,其实是一个把新文化或者新艺术样式传播的这样一个奇迹。

陈再藩:是。

王鲁湘:短短的二十几年中间,你先是在马来西亚,然后跨河到新加坡,然后到中国(大陆),到台湾,然后最后到国外,到美国,到欧美。

陈再藩:是。

王鲁湘:那么这种传播,是真的有胆吓人。

解说:激昂雄浑的鼓声,热情活力的击打,朝气蓬勃的面孔,轻易便叩动了观众的内心。二十四节令鼓初一问世,便赢得了马来西亚整个社会的共鸣与好感。

1988年,二十四节令鼓在新山宽柔中学成立后立刻就被马来西亚其他华文独立中学接受,各所华中纷纷成立自己的鼓队,这些学生毕业后,二十四节令鼓便随着他们求学的脚步越走越远。

陈再藩:当这些学生打了鼓毕业的时候,他到外国去升学,鼓是他们的一种共同的语言,他到了那个地方,有几个鼓手聚在一起,我们在大学里面何不成立一个鼓队,比如说有些学生到中国,到华侨大学去,那华侨大学每年都给国外的学生办国际的文化节,马来西亚的学生就想我要表演什么,我们就刚好几个是会打鼓的,他就凑合起来,这个鼓队就这么样的诞生了,所以这样的一个传播,是非常非常惊人的,无远弗届,所以它到了美国,到了英国,到了加拿大,到了澳洲,现在甚至有一些鼓在送往非洲。

王鲁湘:非洲可是一个鼓的故乡。

陈再藩:对。

马来西亚新山华人正月二十游神 传统节日成盛大嘉年华

解说:鼓是为节日而生的,鼓乐是节庆的声音,我们选择在三月中旬来到马来西亚新山,除了要拍摄二十四节令鼓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拍摄新山的游神。每年正月二十的游神是新山华人最盛大的节日,有三十万人参与的游神其实是一场人与神共同的狂欢,舞龙舞狮贯穿始终,新奇创意装饰的花车鱼贯而来。当每座神轿出现时,人潮都会变得狂热,新山华人把一个传统节日过成了盛大的嘉年华。

陈再藩:尤其在马来西亚这样的一个国度,基本上华人已经不再是,就是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这个国家是一个以回教为主的,那么在语言、种族跟宗教,我们都属于少数,所谓边缘,那只有(游神)这个活动,百多年来,不止我们保存下来加以发扬,甚至它还得到了这里的统治者,这里的政府特别的认同。

解说:用过节来传承文化,这是属于新山华人的乡愁。游神原本是广东潮州的民俗,下南洋的潮州人最早来到新山时,将这个习俗保持并传承了下来。一百多年来游神成为广东人、潮州人、客家人、福建人、海南人五帮共同庆祝的节日,游神变成了文化传承的载体,游神增加了华人的凝聚力。

柔佛古庙是新山游神的起点,里面供奉者五地华人各自的神明,古庙有15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华人心目中地位超然。

1988年6月12日,二十四节令鼓的诞生仪式就在柔佛古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数位书法家挥毫泼墨为二十四单皮狮鼓“刻背”。陈再藩先生是二十四节令鼓的创始人之一,是他最早提出了群鼓的创意。

陈再藩:当时其实是很偶然,我们在新山刚好也是中华工会负责,办一个全国的舞蹈节,第九届全国华族舞蹈节,然后我的这个创作的伙伴是一位学音乐的,叫陈徽崇老师,他是宽柔中学的音乐老师,其实舞蹈节跟我是没关系,可是我们在办活动的,大家一起去支持,那么他是搞音乐的,我是搞活动的。

王鲁湘:您是搞文学、搞诗歌。

二十四节令鼓诞生于《九舞》  出自屈原名作《九歌》

陈再藩:所以说陈徽崇老师说这个舞蹈的主题就叫做《九舞》,开始大家还反对,觉得干嘛,这个《九舞》到底什么意思?他说没有啊,我们老早就有《九歌》。

王鲁湘:对,想到《九歌》。

陈再藩:当年这个屈原的时代就有《九歌》,我们在这里有个《九舞》。

王鲁湘:挺好的。

陈再藩:他就告诉我,你来,你写个主題曲,我来作曲,所以我就写了一首诗,就成为这个舞蹈节的主題曲,《启舞》,启动开始跳舞的仪式,敦煌舞姿古典千年,千年鼓业不息千年,匆匆赤道,舞者情怀的你啊,抖落一身沙尘,某年某月,我们已习惯过节。就是这样的一个,他就把它创作成一个主题曲,但我们觉得还不够,既然是鼓业不息千年,在开幕的时候,我们应该有鼓,所以就找了九面鼓,然后用灯光把这个鼓手打鼓投到天幕上面。

王鲁湘:剪影。

陈再藩:就有点像敦煌的舞姿来衬托,那这样的一个开幕仪式的设计,纯粹是一个开幕仪式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大家很喜欢,那我们就开始在想,原来鼓业的震撼力是这么大的,那我们应该有,在马来西亚这个地方,如果能够有个鼓业可以群体的表演,产生这个效果,这恰恰是我们这个华(人)社(会)需要的。

解说:激昂雄浑的鼓声,轻易叩响南洋华人心中的文化情节,南洋华人看重过节,而鼓乐是节庆的声音,鼓是传统的脉搏,这也是陈再藩先生构想二十四节令鼓最早的灵感。

陈再藩:可是到底是多少面鼓呢?后来就发现到有这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实际上就是我们老祖宗的一个智慧,把一年分割,跟我们的生活又息息相关,而且节气的名字都那么漂亮,一所以当时想,把这个节气放在鼓的上面,用书法写出来,这一套鼓就是我们过节的鼓,就是我们岁月的鼓。

王鲁湘:鼓主要是节奏,节气其实是我们过日子的节奏,是吧?

陈再藩:对,对。当时我还记得,在创立的时候,我给鼓手的衣服上面,鼓是传统的脉搏,这样的一句话,那这个节令鼓一成立,大家都喜欢,很快的就传播了。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五 19:25-19:50

重播:周六 05:50-06:25 11:25-11:50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二十四节令 马来西亚

2015-05-16文化大观园 二十四节令鼓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5/16/f33332db-390b-4679-9986-1197cdfb71e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