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先锋团:中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女性军人建制
2010年05月18日 18:0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10年4月10日《走读大中华》节目播出“最后的西路军女战士(上)”,以下是节目文字实录:

解说:中国的西北版图上,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1936年冬到1937年春天,一支两万一千八百人的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间穿行。短短五个月之内,这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只存活四百余人。在这支部队里,有一支中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女性军人建制,这就是由1300多名女战士组成的妇女先锋团。当年,她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目前,在甘肃境内还幸存有10余名西路军女战士,她们是甘肃最后的西路军女战士。

杨锦麟:在中国工农红军史上,有一支妇女组成的部队,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琼崖纵队的红色娘子军,但其实还有一支部队,更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中,那就是川陕鄂豫皖根据地成立的唯一的一支女子独立团,女子独立团也是西路军的一支主力,西路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对这支队伍我们所知甚少,西路军最后以惨烈的失败而告终,女子独立团,或者被打散了,或者很多人牺牲了,或者很多人流落在河西走廊,我们也很想在这次寻找的过程中,去看看还有没有幸存者,我们很想去听听这些幸存者当年的故事。

解说:妇女抗日先锋团的前身是川陕根据地赫赫有名的妇女独立团。此外,还有医院、被服厂等部门的数百名女战士。当年,她们中最小的只有十三岁,平均年龄也不到二十岁。这支由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领导的队伍,是红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妇女武装,全团辖3个营9个连。她们中很多人曾随红四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在长征路上征战,在死亡边缘徘徊;在西征的最后关头,担任了执行中央军委命令、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几乎凭借血肉之躯引开了敌人;又在马匪的淫威中抗争,九死一生,身陷绝境,苦苦寻觅着中央和红军。而他们的遭遇也比普通的西路军男战士要苦难的多。

解说:这是甘肃兰州山字石礼教堂。每个周日教徒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礼拜。曾经,在这里有一个94岁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当有年轻人去搀扶她的时候,这个老人会抬着头望着你,问一句:孩子,你知道红军吗?很快,这一方就开始流传,教徒中有一个红西路军老战士。可是这几天,这个老人却一直没有来。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位曾经的西路军女战士。

杨锦麟:门都开了,你好,你好,我怎么称呼您,哎呀,老妈妈,你好,你好,把你吵醒了。

陈慧芳:你们这么远来看我,实在感到不足。

杨锦麟:你是我们的前辈呀。

解说:七十多年以后,当这个叫陈惠芳的老人在我们面前,再次回忆起7岁那年为寻找父母独自离开家的那个下午,依然泪流满面。

陈惠芳:我是出来找我们家里人。

解说:陈慧芳老人说她记不清楚自己是哪里人了,她只知道父亲是江西龙岗人,母亲来自贵州苗区。当她能记事的时候,她好像一直在寻找他们,但总没有找到。

陈慧芳:我们家里是个烟行,过去是贩卖大烟的,贵州嘛。

杨锦麟:对对。

解说:陈慧芳的家庭算是很富裕,父母从小就送她去读书。

陈慧芳:7岁,我就,我就读了那个私塾嘛,后来了就,把我寄托在别人家,我只能清楚来我找我妈也没有找到,父亲也没有找到,哥哥也没有找到,过了个大渡河。就这样子出来在遵义参加红军了。

解说:7岁的陈惠芳在红军队伍里显得那么不起眼。由于她年龄太小了,身高又不到一米五,战友们称她“小苗子”。老人对于长征的记忆来自于饥饿。有一次过草地,没有吃的,战友们烧一只皮鞋底吃,那种香味陈慧芳至今没有忘记。和敌人打仗,战友们负了伤,没有绷带,随便扯一块布就包扎了。

杨锦麟:那个时候伤兵很多吧。

陈慧芳:哎哟,伤兵,哎,那现在的条件好,特别在腊子口打的那一仗,我记得清楚。

杨锦麟:腊子口。

陈慧芳:哎呦,那死的是不少,哎呦,生病也没有好,有时候那没得吃的,那时吃的困难,穿的哪有,我有时候看到电视上,哎呦,穿得那么好,哪有这么好的。

<<上一页 1 2 3 ... 5 6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