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大师在弘法度众上的态度是:有为教的忧患意识;有为道的笃实心态;有为事的敏锐觉知;有为众的慈悲愿心。以其佛法弘扬的范围、一代宗师的风范,以及在全球信众心中的地位,称其为“大师”绝对是不为过的。
大师将佛法传布到世界六大洲。谈到人才培养,中兴佛教,将来列入史册,更是不做第二人想。
著名学者柴松林则分析了大师值得尊敬的人格特质。
首先,他是一个革命家,勇于革除佛教的旧污,不断创新。
其次,他非常富于民主观念,58岁那年传法交棒,在所有宗教团体中,佛光山可能是唯一一个用民主的方式来传承住持职位的。
第三,他充满了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有几个特点:
(一)表情达意时所用的语言。为什么今天大家一讲话就会产生误会,甚至产生敌意,重要原因是语言粗糙,语汇贫乏,语义含混,语词粗暴。而大师语汇丰富,表达精准,用词典雅而易懂。
(二)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乐于亲近,对于不同的文化给予尊重。佛光山近年来在国际化中走向本土化,其见识之远、用心之深,鲜有人能望其项背。
(三)具有现代观念,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也愿意接触学习。大师不拘泥自己的属性,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例如他是佛教徒,却能和友教融洽相处,天主教单国玺枢机主教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外省人,信徒中本省人却占了大多数;他是男众,对女众向来支持肯定,不遗余力。
相识多年的老友柏杨则说:“我非常敬佩星云大师,因为他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佛教讲‘障’,事实上我最怕和出家人或高僧接近,因为他们好像也有‘佛障’,高高在上的姿势,使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慈悲,而我这个基督徒却很喜欢和星云大师接近。”
许多人出于崇高的敬仰,强把神圣光环套在他头上,其实他不喜欢被神化,乐于做一个平实平凡的出家人,自适其适,随缘放旷。大师的一生显然不平凡,他传达给大众的信心是:每个平凡人都有机会把生命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人人可以成佛。
佛光山见闻
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楼、恒春海滩,这些是大多数大陆人对台湾旅游的印象,其实如有机会,不妨到佛光山看看
年轻人
从我们来自大陆的眼光看,在一个安静的佛教圣地看到一大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总觉得是件不寻常的事。
年轻人们带着笑,常抑制不住要打打闹闹的,但很快就会安静下来。看到出家的师傅们,马上双手合十,诚心诚意说上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师傅好”。
他们参加的是2009年佛光山大专夏令营,参加的同学们以大学生为主,来佛光山过上几天,全方位感受人间佛教。
黄郁涵,一个清秀女营员。她来到佛光山是因为佛光山的各种活动带给她的喜乐感,尤其是她的母亲,因为做企业导致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接触到佛光山后现在“笑很多啊”。
对于这个淡江大学法语系的学生来说,佛光山从没直接宣讲过什么,亲近佛教带给她的最大变化,是更积极快乐。
她讲述自己和佛光山故事的时候,还有一点点紧张和腼腆。身旁的蔡蕙妤则显得大方自然,她是佛光山青年团在板桥(桃园县地名)的分团长,青年团的伙伴们每周都要聚会,举行活动,比如念佛教典籍、礼佛、做义工,像这个夏令营里她就会做一些接引的工作。
蔡蕙妤是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学生,她和她的伙伴们搞活动时,为了吸引年轻人,学会了变魔术,还要去做POP。
看起来更稳重一些的王重凯则是中华佛光山青年总团督导,这是一个毕业没几年的男孩子,现在已经全职服务于青年总团了。
据他介绍,像这样上百人的大型夏令营活动,每年固定举行4次,而且每个月都会有青年干部培训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创意文化活动。
和很多大陆人想象的不同,这些青年的活动相当新锐,没一点说教的味道。
星云大师曾对青年人有期待的“五戒”,他们就开展“五戒青年心生活运动”。
他们会发布统一的msn头像,利用各种bbs、youtube类的视频网站、博客,还有最新锐的fecebook、微博等等。
利用台湾年轻人普遍热爱的单车运动,发动单车之旅;利用各种公共场合,开始击掌运动GIVEMEFIVE;还对公众发送结善缘的纪念品,比如面巾纸,甚至还有专门设计的Q版五戒公仔……
酷,阳光,时尚,没又说教,就靠这种现代的手法吸引年轻人。
古老的佛教如何年轻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但在王重凯看来,需要的是用好的办法。
在夏令营上,星云大师就曾经对场下几百名同学说,为什么人家不接受你呢?因为你诚意不够,方法不对,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要让人家先欢喜才能接受。
王重凯们就是这么做的,说到如何用年轻人的语言来宣扬人间佛教,他说师傅的五戒里有一条是戒邪淫,我们在传播时就说“不要劈腿”。
青年团还给这些年轻人提供各种空间,比如乐队演出,团体发展培训计划等等,这些和人间佛教、佛光山都没什么直接关系,完全是社会公益性质。甚至还为年轻人提供了国际舞台--每年世界各地的青年团都要轮流举行聚会。
王重凯就是这样逐步走入了佛光山,他毕业于台湾的辅仁大学,一所天主教的教会学校。
编辑: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