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卫视 > 策划专题 > 正文
冒险传递亲情 田圻畅行动引发在台老兵返乡潮
2010年12月06日 19:53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解说:三十一年后,当终于和父亲得以相见,田圻畅却发现,这个父亲依然遥远,想到可能连累在大陆的母亲,田圻畅最终没能接受前往台湾的条件,七天短暂的相聚后,父子二人不得不再一次面临分离。

父亲走后,田圻畅决定留在香港谋求出路,以望有一天,能以正当身份入台,与父亲团聚,寄居在我香港的亲戚家里头,我们当时住在摩天大厦的顶楼,顶楼是什么,就是阳台啊,搭的有工人房,还有喂狗的地方,我们与狗相邻,狗屋相邻,对我们这三口人。

解说:一家三口在香港勉强留了下来,从听不懂的广东话开始学起,田圻畅在戏院做过领位,在酒馆打过杂工,尽管生存艰难,但他仍努力支撑,并时刻关注着台海两岸的事态变化,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偶然机会,为一位台湾阿姨转递信件的举动,竟会彻底改变他日后的生活。

1980年3月的一天,经一位好友介绍,一位台湾马姓阿姨联系到田圻畅并希望他能帮忙转递一封寄往云南老家的信件,出于同情,田圻畅答允了对方的请求,中转联络,实现了马阿姨和家人在香港的会面,这一举动在仍处于戒严时代的台湾老兵之间,迅速成为了口耳相传的“爆炸性”新闻,归心似箭的老兵们纷纷通过马阿姨,找到田圻畅寻求帮助。

田圻畅:那时候还偷偷摸摸呢,他们还有公务员呢。

记者:他们跟你联络都是秘密的是吧?

田圻畅:对对,都是通过阿姨给我转来的信,他们有时候不敢,有的还在军中的,有在公务员的,不敢,他们怀疑台湾的邮政,也有这种所谓情治人员,怕你跟大陆联络。

记者:所以如果找不到你这样可靠的人,他们必须得等?

田圻畅:对。

记者:别的在香港可靠的人。

田圻畅:对。

记者:很可靠的人。

田圻畅:千方百计地找这种渠道,结果呢,有成功的案例了,然后好像知根知底,也知道我这种身世背景,所以很信任地就拜托我来做这个事。

解说:1980年代初,即使在大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湾当局对普通民众赴大陆探亲,仍严令禁止,唯一的信件往来也只能通过香港、新加坡这样的第三地秘密转递,凭着能文会写,以及身在香港的便捷条件,田圻畅迅速成了老兵们转寄信件的联络站,而这份能让他更多了解台湾状况,并能养家糊口的营生也让他欣然接受。1980年5月,田圻畅在家中以六百港币注册成立了“博爱事务所”开始专门从事两岸会亲事务。

田圻畅:我说我有失散的命运,就想创造团聚的历史,我开宗明义地就讲,为海峡两岸失散的同胞寻找亲人,我给大陆的所有省市的台办,我给台湾的出入境管理局,侨委会也写信,我给香港的人民入境事务处也写,我全寄,所以呢在那个时候就用北京话来讲,这国民党共产党都不知道我是哪头的,不知道我是吃哪碗饭的。

记者:没想到你其实就是个个体户。

田圻畅:我说我是一个伟大悲哀的个体户。

记者:就是在这个最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诞生的这么一个。

田圻畅:诞生的一个个体户,实际上就耍我一个人。

台湾老兵归乡难 田圻畅充当信使传递亲情

解说:虽然成立了事务所及有了响当当的招牌,但会亲工作的进展却异常艰难,由于台湾当局对普通民众赴大陆探亲的严格控制,老兵们的冒险回乡之旅,常常步履维艰,危机重重。

田圻畅:台湾有一个肖先生,就是屏东的空军,上校,他母亲打电报来病危,他把军中职辞了,他从新加坡绕道,他跑到香港,我给他偷偷摸摸给他送回大陆。

记者:他在军中退役等于放弃了自己很多的。

田圻畅:对对,一个机会、前途,对对,他上校已经很不错了,他年轻。

记者:他是多大年纪?

田圻畅:他还可以干几年,当时也就不到五十岁吧,他对他母亲感情太深了。

记者:你在香港见到他的时候,他当时意识到自己在冒一个很大的险?

田圻畅:他知道那我说,你这以后台湾的太太怎么办,他说我跟太太全讲好了,大不了回去关嘛。对,我就是看妈呀,我也没有什么“通匪”啊,回去之后见到母亲了,见到母亲之后呢,他再回到高雄,他在屏东就被扣下了,就说你到哪儿去了,他说我到香港去了,他说不是吧,他说了我见到母亲就足矣了,你爱怎么办,怎么办吧。

解说:海峡两岸的局势,令很多老兵始终无法实现回乡的愿望,对很多台湾老兵来说,回家的路常常在离家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却停滞了下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楼楚楚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