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与佛采尔天壤之别 第五次反围剿必败无疑
解说:希特勒的承诺表态下,孔祥熙的德国之行收获颇丰,不仅军火贸易得以持续,中国海军还向德方订制潜水艇,以期海军潜艇舰队。然而这次访问却成了二战前中德关系史上最后的一个里程碑。就在孔祥熙离开德国后不到一个月,“七七事变”爆发了。
华北连连失守,为了改变日军琴画路线,8月13日,蒋介石下令采取先发制人手段,以八十七、八十八师精锐部队围歼上海日本驻军,“八一三淞沪战役”就此打响,担任主攻任务的两支部队正是德国军事顾问一手训练下的德械师。
马骏:“淞沪抗战”打了三个月,就使得我们比较从容从平时转入战时了,那么我们坚持了三个月,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没倒,没垮,所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来有一席之地。
马振犊:法肯豪森亲临前线指挥,带领了顾问,在前线冒着日军的炮火,支援指挥中国军队作战,“八一三战役”最多的时候德国军事顾问在前线达70多人,所以我想当时是,肯定是很壮观的一个场面。
马骏:国民党新式军队,德国人练出来都戴着德国钢盔,因为德国的钢盔是不一样的,德国钢盔有个槽,下来往上搭一下再往后走,一看就知道。后来日本就看到你这,你跟我是盟国,《反共产协定》,我们都已经签了合同的,我们是盟国你还支持他。
然后就抗议,希特勒就为难了,为难在哪?一方面他不愿意放弃助华,不愿意跟中国翻脸,第二个,它也不愿意把这个东方的小伙伴日本给得罪苦了。
马振犊: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一方面抵抗,另外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希望能够找到第三国来调停中日战争,能够实现不战而和。日本方面开始是比较强硬,后来发现如果不经过战争能够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也未尝不可。所以在这个时候,最理想的一个调停人就是德国就出面了。那么经过德国外交部方面安排,由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出面担任了中日双方的调停人。
中日矛盾已不可调和 德国调停失败
解说:11月5日,陶德曼在南京会见蒋介石,带去日本政府的七项议和条件,其中包括建立华北与上海两个非军事区,内蒙古独立,建立华北行政机构,停止抗日,共同反共,以及降低日货关税等等。蒋介石表示,假如日本不愿恢复“七七事变”前的状态,他则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
周惠民:德国跟日本下一个步骤,它就希望共同出兵攻打俄国,甚至于约好了西伯利亚会兵,所以这个日本对俄宣战,共同出兵西伯利亚这个概念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中日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或者是和平。所以德国人为什么一直要调停中日,一直要调停中日原因在这。
马振犊:它(德国)认为也可以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取得中国和日本的妥协,他们不知道日本人灭亡中国的这样的决心有多大,他们也不太清楚中日矛盾已经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解说:在淞沪战场上,苦撑了三个月的中国军队开始大溃退,11月13日上海失守,紧接着,德国顾问设计监造的“东方兴登堡防线”土崩瓦解,12月1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中日之间已不存在任何媾和的可能。
德国调和的努力化作泡影,摆在希特勒面前的是一个重大选择,要日本,还是要中国。
陶德曼调停失败之后,德国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1938年2月,希特勒下达政府改组令,亲华派的国防部长柏龙白和外交部长牛赖特被撤换,由希特勒自己兼任陆海空统帅,纳粹党“影子外长”里宾特洛甫接替外交部长,戈林则擢升为元帅。1938年2月20日,希特勒在议会发表了一次长达三小时的演讲,最后谈到远东问题,他宣布德国将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周惠民:当时东北地区的大豆的生产,东北地区的矿砂,都是德国所需要的物资。那么1931年以后实际上东北地区控制在日本人手底下,所以日本人就以东北地区的物资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希望德国支持日本,支持满洲国,希特勒这个时候因为也比较能掌握住他的国内的政治的发展,那么因此就决定要承认满洲国
承认满洲国他也已经精算过,因为他也知道蒋介石当时对满洲国,东北地区,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控制,因此他估计的结果,蒋介石不会有太大动作。
马振犊:承认满洲国,跟伪满发生关系等等,国民政府也都是提出了一些抗议和一些争辩,每次都是以中国方面的让步妥协而结束,为什么?那就是很简单的道理,国民政府不愿意为了面子上的需要而丧失丢掉实际的实惠。
台儿庄大捷后法肯豪森曾建议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解说:对蒋介石来说,这正是最需要德国军火与德国顾问的时刻,日本占领南京后,急于将南北占领区连成一片,于是发动了旨在打通津浦线的作战。
1938年4月,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击溃日本精锐部队进攻,并且成功围剿日军一万余人,造成轰动一时的“台儿庄大捷”,而在前线协助指挥的正是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
马振犊:台儿庄战役胜利以后,法肯豪森也曾经建议中国军队要追击,要彻底歼灭日军的,逃窜的这部分力量,而中国军队当时李宗仁将军鉴于中国军队的具体的情况,就停止了追击。
据美国的记者芭芭拉·塔奇曼回忆说,当时法肯豪森气得死命地揪自己的头发,说我跟他们讲过要他们进攻进攻,要追击,要乘胜前进,他们什么都没有采取。当时他这种情绪和这种表现的确是让人很感动,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抗战,跟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是诚心地想帮助中国人抗战取得胜利。
解说:法肯豪森以其职业军人之忠诚,在前线为中国雇主效命,然而国民政府此前截获的一则情报却不由得让蒋介石心生顾虑。据武汉警备部所悉,希特勒曾密令其驻华外交军事人员调查三件事,第一,中国第二期抗战实力如何,第二,苏联援华抗日情况,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及其军事组织如何。
这些掌握中国军事机密的德国顾问在中德关系转坏之时,会不会成为反戈一击的致命匕首?蒋介石对此还来不及反应,日德方面又有了新的动作。
马振犊:日本方面给德国纳粹政府下达了最后通令,如果他们不停止对华供应军火,不撤退军事顾问的话,那么德日盟约就将终止。那么这种威胁发出以后呢,希特勒经过慎重的考虑,觉得在他的天平上面,不可能为了中国而得罪日本,下达了德国军事顾问团立即撤退出中国的命令。
周惠民:蒋介石大概也知道不可避免,那么因此呢,一直透过中国驻德国的使馆人员,要求,我要留下几名军官,也就是这几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人物,不让他走,因为很可能就牵涉到所谓的泄密的问题。
解说:蒋介石对德国的召回令,采取拖字诀应对,而以法肯豪森为首的顾问团也并不愿回国。1938年4月30日,法肯豪森向德国政府发去报告,指出德国顾问均以私人身份受雇于中国政府,合同未满,若单方面终止,会遇到法律、经济上的困难。
马骏:什么叫职业军人?负责、责任,我拿你钱我要负责任的,你既然雇我,我答应你了,战争还正在打着,我怎么能走呢。
解说:1938年6月20日,里宾特洛甫以希特勒的名义电令驻华大使陶德曼,向中方作紧急交涉,并指令以中断两国关系威胁国民政府,同时向法肯豪森发出最后通牒,命全体德籍军事顾问尽速离华,否则“即认为公然叛国,国内当予以取消国籍及没收财产处分”。
至此,蒋介石意识到大势已去,于6月25日下达最后决定,所有德国顾问半个月内全部撤离。
法肯豪森离华返德 德国军事顾问团就此终结
马振犊:临走之际,从法肯豪森开始,都向国民政府表态,要严守中国的军事机密,绝不帮助日本,并且希望中国的抗战成功。后来事实也的确证明他们回国以后也没出卖中国人,也没有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没有向日本方面提供任何中国军队的情报。
解说:1938年7月8日,法肯豪森率最后几位德国顾问在广州登船,取道香港返回德国,距离第一任顾问鲍尔,踏上中国土地不过十二载,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使命就此终结,中德两国已到了分道扬镳的最后时刻。
战争的狂澜将中德两国推向敌对阵营,但双方的往来却并没有禁绝,1942年,一则来自德国的消息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政府的二号人物,就是戈林,他派了一个亲信叫洋克到瑞士找到当时中国政府在瑞士的代表,叫桂永清,跟桂永清提出,希望在中德两国之间订立一个军事秘约,至于秘约的内容洋克吞吞吐吐,始终没有把最核心的内容讲出来。
解说:桂永清认为“兹事体大”,随即向蒋介石汇报,蒋则回复,洋克如有具体办法及意见和嘱其先行提出,今后“可以私人关系与之不断联络”。
杨天石:到了1942年的6月份左右,洋克才把军事秘约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内容讲出来了,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合攻印度,这个是由于希特勒政府有一个在印度洋和日本军队会师的计划。
日本没有给德国带来好处 德国在中国市场损失惨重
解说:1942年3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会谈,商谈轴心国的战略,要求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以配合德军向中东和高加索的进军。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得手后,也曾制订了一个用五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计划。
杨天石:那么这个计划是一个对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很危险的计划,如果这两支法西斯的军队在印度会师了,手拉手了,那么就有可能把欧洲和亚洲的同盟国的军队交通截断。桂永清把这个计划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在日记里边写了一段话,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严令拒绝。
解说:此时对蒋介石来说,加强与英美反法西斯联盟的关系取得抗战胜利是第一要务,与德国合攻印度实为不可能之选择,而对德国来说,其远东的盟友日本却并未给它带来太多好处。
马振犊:德国人是本来是想说,他跟中国国民政府,跟蒋介石政府中止了易货贸易以后,日本人会在占领区继续向他提供有关的原料。
结果呢,日本本来就是要独霸中国的,它对于在它占领区内所取得的原料和其他的农产品一概不给德国人,所以造成了希特勒的极大的失望。
陈谦平:到了后来,那德国是得不偿失,它的资源枯竭了,德国后来钨砂没有了,又到中国来,它甚至后来提出用黄金来买,那中国也不给它。
解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格局已明显演化为相互对峙的两大集团,英美逐渐加强对华援助,中国已没有必要对德国忍气吞声,而德国军火停止输华,德方为此损失高达2.82亿马克。中国与德国从相互交好到宣战收场,希特勒只得将其一手种下的战争苦果自己吞下。
李炜:罗斯福曾经说过,假如没有中国,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西和德国配合起来。这番话是对中国牵制日本,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肯定,同时也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德国顾问的整军,也没有德国军火,“淞沪会战”国军恐怕难以支撑三个月之久,而中国一旦迅速战败,二战的格局恐怕也要改写。
历史的吊诡之处让人唏嘘,民国时期,中德两国变友为敌的过程却也印证了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的一句话,国家间的政策是为了利益而争,无论国际政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利益总是最直接的目标。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六)21:40-23:00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