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森:两岸故宫大家知道,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六十年后重新的聚首,我们也不能不感谢这个老头,这确实是历史可能冥冥之中,它安排的。
解说: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同根同源的文脉,曾经共度二十三年的风华岁月无法抹灭,也不能遗忘。开幕酒会上,除了两岸故宫院长行李如仪,上海博物馆和台湾中研院也因提供文物参展而与会,而当年故宫文物离开大陆前,最后的栖身处南京博物院也没有缺席。
曾因战火南迁、西迁、最后相隔两岸的文物,这一夜重逢相聚。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曾经与它们相依为命的守护者一起见证了这一刻。
隔天清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门口早已聚集等着入场参观的民众,其中有一群操着乡音的老先生特别引人瞩目,他们都是1949年跟随国民政府迁徙来台的老兵。六十年后的今天,他们齐聚故宫举办同学会,围在“雍正时期疆域图”前,大家忙着寻找当年在大陆居住的地方,雍正文武让他们仿佛跨越时光的洪流,回到熟悉的故乡。
封金城(退伍老兵):我们觉得这个展览很有意义,而且这种展览应该多次地展出,让两岸的文物,让两岸的同胞都能够看到。
赵家凤(退伍老兵):我们很高兴能看到这种情况,有意义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得到,我们哪天也到北京的故宫去看一看,实体的东西,我们倒是喜欢看一看,这瓶啊罐啊,我们看起来很有意义。
解说:但这场展览从发起到展出整个过程并非平顺,原本筹备一场大型展览,至少需要两到五年时间,但为了纪念1949大迁徙六十年,两岸故宫只有七个月的准备时间。2009年2月,洽谈合作之初,最棘手的就是两岸故宫名称上的敏感话题。
记者:院长,会谈到文物交流的问题吗,院长?
周功鑫:今天我们是第一阶段,我们是人员的。
解说:接着又出现,雍正文物来台展出后是否能够回访北京故宫的问题。
周功鑫:这个可能现在目前是还有它的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的文物出外的话,一定对方都要有司法免扣押,不是为保障。除了为保障,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向我们借的这个单位,它自己不会有困扰,对对方来讲是个保障,对我们来说当然也是一个保障。
解说:在双方诚意协调下,这些阻碍终于一一化解。
画外音:我们大家一起打个招呼好吗?招招手,跟大家挥挥手。
周功鑫: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一刻,五个月里面完成了具体的成果,能够向大家正式宣布,我们这个展览可以推出了。
郑欣森:这一次展览两岸所藏的雍正朝的文物,重聚在一起,珠联璧合,这也使这次展览的文物具有了非凡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大家也可以预期的是,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展。
解说:但在现实层面上,从北京故宫运出文物到台北的故宫,所有费用极为庞大,时间又十分紧迫。幸好两岸三地的企业及媒体伸出援手促成了这件美事。雍正大展风光上场,秋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位参与者的脸上、心头。
郑欣森:这七个月,我们确实做的事不少,这七个月的,我们总结一下,我说可以用四个字,春华秋实。春天我们开了花,经过我们大家的辛勤哺育,我们秋天结出了果实,大家都很高兴。
解说:一句“春华秋实”道尽了两岸故宫一路走来的波折。
傅先生(上海游客):很激动,很激动,祖国的文物到宝岛,让大家共享,资源共享,很激动,而且我们这是第一次看到。
华宁:感觉非常高兴,这次机会是非常难得,两岸故宫雍正收藏都很丰富,制作了这么一个大展让大家有机会了解两岸故宫的收藏。
刘长乐(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做为文化传媒人,我们记录了这样一段历史,做为赞助人,我们赞助支持了这样一个盛会,能不能有更大的突破,那就是两岸故宫携手一起走向世界,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在世界搞这样的大展。
林武田(台湾元大金控营运长):雍正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其实都很有可观之处,我们颜(庆章)董事长也提过说,如果以治理国家的观点来看雍正皇帝的话,他确实有很多学习的地方,对我们企业界来讲,可以把他治理国家的这种方式,学习用来治理一个企业。
胡忠信: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没有休止的对话,这种对话到了现在,应该这么说,雍正皇帝的肃贪想法还在对台湾,或者中国大陆的人民继续在说话。这一点,我觉得雍正的历史资产非常、非常值得肯定。
郑欣森:我认为这是符合两岸同胞的希望,而且我们这个路子已经开始了,我在一场开会,我用了说,一发不可收拾。
周功鑫:我一直在说,文化是最容易让人感动的,也是最不具争议性,然后是可以深入人心,所以我们文化交流做得好,将来两岸的关系必然会更好。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