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英国的《金融时报》5月1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华为公司在印度施展魅力攻势》。文中说中国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派驻印度的工作人员,现在流行取印度名、穿印度的服装。之所以开展这种魅力攻势,是为了缓解印度方面对于华为根深蒂固的猜忌。
凤凰卫视5月13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文中指出在华为上一个财政年度的全球营收当中,印度市场贡献了大约14亿美元,占总的比例11%,比前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为了维护在印度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华为日益推行在印度的本地化策略,包括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承诺未来5年内在当地生产和运营上投入5亿美元的资金。
华为表示,在印度工作的中方人员正在学习印度语,华为的副总裁姚卫民取了“拉杰夫”作为印度名,而他的同事李健一到华为在新德里总部,就自称为“阿密特.李”。华为的员工说,“印度的节日期间,他们会尽全力来参加当地的庆祝活动。女士们还会身着纱丽,放鞭炮。”
不过,华为努力在印度塑造更为本地化的形象之际,印度政府正在对进口中国电信设备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由于担心中方生产的设备会暗藏侦察装置,印度安全部门在今年已开始禁止订购此类的设备。
近期印度企业抱怨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去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160亿美元,印度禁止进口中国的电信设备,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外交争端,同时让印度国内的“鹰派”以及希望与改善中印关心之间的“鸽派”关系就紧张了。
印度总理辛格,本周斥责环境部长拉梅什言词不当。拉梅什在北京表示,印度对待中国企业和投资的政策,正在变的疑神疑鬼。
何亮亮:华为公司也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他们在印度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而印度政府现在已经决定了,就是今后不再进口华为的电信设备,这样一个事件当然会对中印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是我想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方面就是华为的本地化政策,我想肯定是对的,就像很多外资公司到了中国,他们的外籍雇员,如果长期在中国工作的会起个中国名字,或者跟中国的同事一样,参加一些跟中国有关的活动。比方说过中秋节等等,同样的道理,中国的公司到外国去,比方说特别在印度,这样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采取这样的本地化的策略,我想这样做当然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从华为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一种以柔克刚的一种尝试。所谓刚就是印度的精英,他们对中国还是有根深蒂固的防备,一种猜忌,看起来就是印度人对中国人的猜忌,还是要大于中国人对印度人的猜忌,虽然中印相互其实并不了解。
所以华为这样的一个做法,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也许并不能够改变印度政府的这样一种策略。但是我想印度政府也还是应该,就是不要把中国政府看成是他们的一个障碍,中国并不想阻碍印度的发展。
至于中印贸易之间的逆差,我想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印两国的制造业不同有关,印度应该生产更多能够得到中国人民欢迎的产品,这样一定有助于减少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
《总编辑时间》凤凰资讯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2:00——22: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4:00——04:30 09:30——10:0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