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省委书记李井泉无票买布 用旧桌布做睡衣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解说:她的父亲戎马半生,深得毛泽东信任。 李力清:毛泽东担任这个总政委,我爸爸就又转成,就是总政委办公室的秘书长。 解说:主政四川调粮事件,让父亲进退两难。 李力清:粮食供应不上,那么出现的这个

 

李井泉得知拿双份工资 责令将多余部分退回

解说:为了环节棉布要凭布票的困境,同时改善四川当地农民的经济困难,身为四川省委书记的李井泉,决定在四川农村推广种棉花,为国家排忧解难。

李力清:当时整个中国的棉花都很少,需要花外汇进口,就为了国家排忧解难,我爸爸就想在四川试种棉花,那么在四川试种棉花首先选的是在成都,在成都首先选的就是我们住的那个书记院,四川省委书记院的那个院子里边,当时那个整个院子里种满了棉花,每年都种,然后他就是号召那些机关干部,下了班以后都到棉花地里去干活,当时我们三兄妹跟他住在一起,我五哥我姐姐还有我,我们三个人住在一起,跟他住在一起。放了学以后也是叫到院子里去干活,所以要说我们那个时候知道的,农业的知识就是那个棉花知识是最多的,其他的都不知道。

解说:在生活上,李井泉对子女的关心并不多,平时也没什么特殊照顾,甚至对孩子们有些苛刻,在李力清的印象中,一家人搬到当时的省委书记大院后,父亲从不让孩子们跟随他在食堂吃小灶搞特殊化,而在学校李井泉也不允许孩子们,提自己的名字和职位。

李力清:我记得我父亲当时还跟我们说,就是在学校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有高干子弟的架子,不要脱离群众不要搞特殊化,这些话他都跟我们讲过,而且他还说你们要自立,不要靠别人,我后来明白我父亲的意思就是说,自强自立不要靠父亲的名望。

解说:父亲工作作风严谨铁面无私。

李力清:我父亲又在哪儿发火,怎么办。

解说:三年灾害,全国粮食告急。

李力清:四川省委也向中央反映了实际困难,但是中央要求四川省委要如实上调。

解说:代价惨重通彻反思。

李力清:他也做了深刻的这个检讨,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解说:本期《我们一起走过》,李力清我的西南岁月。

姜楠: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时候的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除了要保证自己的农业供应之外,还要为全国很多地区供应粮食,也因此那时候四川成为了中央非常重视的农业生产地,而在李力清的记忆中,那个时候作为四川省委书记的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下乡,回家的时间并不多。

李力清:五十年代毛主席给他写过信,要求省委书记要多到下边搞调查研究,所以我爸爸后来很注意这一点,所以而且他后来还立了一个规矩,给他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也给全省的干部也立规矩,叫“三三制”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办公室,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农村。

解说:在李力清的记忆中,父亲李井泉整日在外奔波,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平日里很多时候孩子们都睡觉了,父亲还没有回家,有时在清晨起床后,吃早饭的时候,能够看到父亲,而那些时候父亲也一样是在忙碌。

李力清:他要求四川省气象局,每天早上给他送一张表,上面就是四川地市县的各地的降雨的情况,那时候他要吃早饭,吃早饭的时候那张表就要放在他的桌前面,他就看这个,边吃早饭边看这个东西,那么他看这个有什么作用呢?知道那个地方要是不下雨了,或者是下雨多了,就要让基层赶快组织力量要抗旱,或者是要抗涝,然后确保粮食的收成。

解说:由于当时李井泉担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又同时兼任省军区政委,因此作为地方和军队领导,都一直在给他发放工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李井泉马上勒令妻子,将部队一方发放的工资全部退回。

李力清:他那时候解放以后,他是又担任地方的领导职位,也担任军队的领导职务,后来那个军队也给他发工资,他知道以后把我妈妈批评了一顿,然后让那个秘书把这个工资全退,把部队发的那一部分工资全退回去。

解说:在李力清的眼中,父亲在生活上不贪国家的便宜,在工作作风上则是严厉苛刻铁面无私,一次当时的省委办公厅领导,看到李井泉乘坐的苏联轿车过于破旧,于是没有请示便给李井泉换了一辆新车。

李力清:司机就把那个车开到我们那个家门口,然后他看见了就发火,那个时候我在场,我记得。他说谁叫你们把这个新车给我开来的,你们给我开走,就那个司机把那个新车开走,把那个旧车给我开回来,司机不敢走,因为那个省委办公厅的领导也在哪儿,他是听谁的呢。他是听省委办公厅的呢,还是听我父亲的呀。他要听了我父亲的,省委办公厅的领导肯定要批评他,要听了那个省委办公厅的,我父亲又在哪儿发火怎么办,他就不走还在哪儿,我父亲就更急了,你听见了没有啊,叫你把车开走,后来他看了一眼,这个省委办公厅的领导,最后还是开走了。

解说:1959年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让全国人民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线上,此前大炼钢铁的脚步逐渐冷却了下来,而摆在全中国面前的是粮食告急,作为此前连年丰收的四川,李井泉接到了中共中央向全国调粮的密令。

李力清:调粮是当时中央下的死命令,当时那个就是全国出现粮食供应,非常紧张的情况,像京津沪辽都已经是存粮已经不多了,存粮无几,四川是当时是粮食调出省,但是也出现了粮食减产的这个情况,四川省委也向中央反映了实际困难,但是中央要求四川省委要如实上调,下的死命令。当时周恩来说了几句话,邓小平也有话,李先念也有话,周恩来的讲话是这么说的,我们是几亿人的大国,如果灾情还这样下去,粮食供应不上,那么出现的这个问题后果就是不堪设想,在国内国际上的这个影响都很大。

解说:此时全中国粮食库存已几乎挖空了,而京津沪一旦断粮,必然会给新中国带来致命的冲击,经过反复权衡非常时期的中共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下达了四川等地粮食调出省份,必须按期按量突击运粮的死命令。三年困难时期四川为全国各地输送粮食147亿斤,这也让四川本身因为缺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李力清:这个全国还是几亿人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委是多次研究不是简单地开一次会,是好几次开会研究最后决定是顾全大局,全国一盘棋嘛,顾全大局尽力完成上调的这个任务,后来我父亲也为这个四川,争取一些粮食留在省里,也给中央打过报告,1961年8月份的时候,给中央写过信,说减少十亿斤粮食的这个征粮任务,中央同意了。后来关于这个四川调粮,周恩来有这么一段话,说四川是顾全大局的,这些年调粮调多了,我们也是有责任的。

解说: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这是一次扩大会议,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在大会上李井泉检讨了自己对四川情况估计不足,负主要责任。

李力清: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时候,我父亲为这个四川工作中赞,出现的一些失误,前些年出现的失误,他也做了深刻的检讨,他没有上推下卸,没有上推下卸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解说:国家危机,父亲主持三线建设。

李力清:三线建设在当时是保密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解说:跟随父亲体会建设艰辛。

李力清:坐在车上我挺害怕的,我都闭着眼睛不敢往下看。

解说:长大成人活跃外交舞台。

李力清:我在印度还有幸见到了索尼娅·甘地夫人。

李井泉少向家人谈人生经历 晚年拒写回忆录

解说:本期《我们一起走过》,李力清我的西南岁月。

姜楠:6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中国的东部和南部,被美国的军事力量以及反华联盟重重包围,而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又面临着苏联的巨大压力,出于国防的考虑,从1964年开始中国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称为三线建设。1965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李井泉作为主任,主抓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

李力清:后来到了1964、1965、1966,我的印象就是因为四川农业还是搞的不错,粮食和生猪的产量那个时候都是稳居全国第一,从1964年开始我爸爸就把重点就转向了工业,因为三线建设开始了,三线建设在当时是保密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解说:在当时李力清已经上学,那时候她只记得父亲为了抓三线建设,要时常下到基层选址,与当地农民做调研开会,因为道路不畅通,经常是十天半个月不能回家。

李力清:那时候的四川只有两条铁路,就是宝成线和成渝线,成昆线只修了一点就下马了,很多地方只能靠公路,公路还不能说到每一个地方,所以当时去三线建设工地的时候,好多地方没有公路的时候,下来就自己走路,这个就是真是叫爬山涉水。到了工地以后听汇报,还要向这个,他还要到工人中间去了解情况,问寒问暖。还要跟工人一起吃饭。

解说:因为深入了解群众,并且对三线建设项目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李井泉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南发展三线建设的经验。

李力清:他就这个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叫“厂社结合”后来向中央报告,向总理向邓小平汇报了以后,他们都很有兴趣,说你们西南局写一个报告,报告给中央后来1965年12月份,我爸爸到中央去开会的时候,又亲自向毛主席做这个口头汇报,毛主席还问四川德阳一个大厂,可以带几个公社,我爸爸汇报说可以带三个公社,就是说怎么解决这个当时的工农的矛盾呢,就是比如说工厂可以招,工厂附近的这些个农民当临时工,另外工厂可以把自己的那些一些粪啊,就给了农民用,免费送给他们,农民是很喜欢这些肥料啊,而且你招农民工啊,你工资可以稍微低一点,不想正式工人,就像这些类似于这样的。

解说:在当时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是三线建设的重点,为了打通这条西南交通运输线,途径四川西南和云南北部,崇山峻岭的成昆铁路线,也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

李力清:那么攀枝花和成昆线,是四川的这个三线建设的重点,毛主席都很关心,毛主席不是说过几句话吗,一个是攀枝花建不好我睡不着觉。三线建设没有钱,拿我的稿费,三线建设交通这个成昆线修不好,我起着毛驴我都要去看三线。

解说:在李力清的少年时光里,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她跟随父亲与贺龙,一同坐车前往攀枝花市,体会三线建设的不易。一路上险恶的地势,陡峭的悬崖都让她在胆战心惊的同时,了解到了父辈的执著与艰辛。

李力清:当时这个是公路,这个大部分都是在山区曲曲弯弯的,拐着弯的盘旋,走这个大渡河峡谷这一段,有几十公里吧,一边就是这个悬崖峭壁,另一边就是大渡河。但是我在车上,我记不太清楚,应该是做的是中巴吧,我们子女跟他们这些,我父亲他们都分开坐的。坐在车上我挺害怕的,我都闭着眼睛不敢往下看,而且当时是封路,不让其他车队过,就让这一个车队过完了以后,其他的车队才能走,否则这个很容易出事故。但是看见工人挖隧道的时候,我们就听说已经有一些工人,已经都牺牲了,一个是在隧道里边因为塌方啊,那个地方地质条件很不好,老塌方。还有一个就是开车翻到这个河里去了。

解说:这张照片是李力清跟随父亲一同前往攀枝花市的途中,在西昌的一座养马厂照的,照片上李力清看似神态轻松的坐在马背上,而在此前她却连接近这些高头大马都不敢。

李力清:在西昌那时候,那个有一个养马场,后来那个贺龙伯伯就跟我们讲说,到养马场一定要去骑骑马,我说不敢骑。说你们要勇敢一点,要学会骑马,我觉得就是说父辈对孩子的,这种关心教育是在方方面面的,那时候我还记得我父亲教我学游泳,跟这三线建设没关系啊,就非要让我去,不要怕吃水,不要怕呛水,说到游泳池带我去游泳,就给我往水里面摁,就他意思就是说,你要不呛水,你怎么能学会游泳呢,那么所以我就后来体会,贺龙伯伯为什么让我们要去学骑马呢,锻炼胆量啊,连马都不敢骑你别的事儿你还敢干吗?要有胆子。以后长大了以后工作需要你要有这种胆量。

解说:在跟随父亲的一路上,让幼小的李力清对父亲的工作,有了具体的认识,而让她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父亲与贺龙在连日奔波后,不顾疲劳的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关村坝铁路隧道工程。

李力清:那我们去看了那个关村坝隧道,当时那个隧道的长度是6000多米,在当时全国的隧道中间是排第二的,最长的那段也是在成昆线,但是让我们惊讶和震撼的,不仅仅是它的长度,是它的位置。它是建在大渡河的峡谷是在悬崖峭壁上,下边就是奔腾急流的大渡河,真吓人呐,看到那个位置,当时我真是很佩服,在那儿施工的工人。然后到了攀枝花,攀枝花那个时候还是大工地,几万工人顶着烈日在那个地方施工,当时我一看我说我们一路走了四天才到了攀枝花,那个时候铁路还没通呢,我说这些机器和工人都怎么运过来的。后来当时他们告诉我们说是,是五个省组织了五个大的运输队,就是满意搬家式的把这些东西运过来的,所以我当时哎呀我觉得太了不起了,而且后来我也明白我父亲的这个用心,就是既要让我们知道,三线建设这个战略意义,都在做些什么,同时他也让我们知道,三线建设的艰苦,条件的艰苦。还有三线人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要让我们了解方方面面,我觉得我们真是终身难忘。

解说:1966年在李井泉主政四川十七年后,李力清跟随着父亲来到了北京,经过刻苦的学习他大学报考了外语专业,毕业后李力清被分配到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李力清:后来我是学外语,毕业以后分配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我爸爸挺高兴,是党的部门,学外语做外事工作我爸爸很高兴,后来我入党我爸爸也挺高兴,有一次那个吕伯伯,吕正操伯伯到我们家来,还考我的英语呢,因为我学英语的嘛,说哲学怎么说,辩证唯物主义怎么说,我给他说出来以后,然后那个我爸爸也在哪儿笑,挺乐的。然后吕伯伯说,嗯对是的,是这样的,然后就说意思说考我考及格了。

解说:在李力清的印象中,父亲对过去的光辉历史跟家人讲得并不多,晚年的时候父亲更是不愿意接受采访,而有人找他来写回忆录,传记的也都被父亲一一拒绝。

李力清:当时那个我听说有的部门要找他写回忆录和传记,他不写我就问他,我说爸爸你为什么不写呀,我们也希望他能多讲一讲,这样他过去的历史,然后有一本书总比没有书强啊,要不连我们都搞不清楚他的很多历史,这个子女都搞不清楚他的历史,你说这别人怎么能说清楚呢,然后他说的,相比那些牺牲了那些战友啊,他说我们已经很幸运了,他说有许多他的战友都已经牺牲了,为了党和革命的这个事业,已经牺牲了要写就写他们吧,不要写我。

解说:多年来积劳成疾,让李井泉身体每况愈下,80年代末期李井泉住进了北京医院,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已不能讲话,也不能进食。

李力清:他到万年的那个时候,已经不能说话了,肺气肿然后输者氧气,身体非常虚弱,我江西的一些亲戚去看他,他能认出人来,他哭他掉眼泪,我们去拉着他的手他也是,他能拽着我们的手,他能认出我们来,但是他说不出话来了。最后他就是这种生病,很多疾病吧这个折磨他,最后在1989年4月24日,离开了我们。

解说:父亲在西南对待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和支撑着李力清,大学毕业分配到中联部非洲局后,他又先后留学、进修、挂职,并在印度使馆担任参赞。

李力清:我在印度还有幸见到了索尼娅·甘地夫人,她非常优雅,那个很难见到她她家里是三层的那个警卫把关,我们中国代表团,当时是那个王部长,王家瑞部长率团去,到她家里去,她的办公室就在她家,所以你要去她的那个,去她官邸才能见到她。她在她官邸接待王家瑞部长,我们其他的工作人员都进不去,只有三个人能进,王部长大使加一个翻译,进这个门岗的时候,连那照相机所有的东西,都拦在外面都要过那安检。后来那个王部长进去以后,就接着机会就说,屋外边还有我们使馆的参赞呢,还有这个使馆新闻处的就是照相的,索尼娅·甘地其实她没有架子,因为他们家族的这种原因吧,很多人被刺,所以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安检非常的严格。然后她说,让他们进来吧,这一句话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就把我们叫进去了,然后进去以后哦对当时还有这个跟我一块进去的,还有我们使馆的公参,所以然后这个王部长,就灵机一动就说你们两位女士,跟索尼娅·甘地一起合个影吧,甘地夫人也很好,她没有架子。她说来吧来吧,就一起就是我们两位,然后外交官跟她留下了一张宝贵的照片,我觉得很难得,我现在至今还珍藏着,她是一位很有名的政治家,也是很有风度的一位女士。

解说:如今的李力清已经退休,但是她依然就为社会贡献着热情,她参加民间国家交流活动,组织抗战联谊会,参与三线建设讨论,在她看来积极的回报社会,正是源于父亲的精神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李力清: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人就是说要做正直的人,实事求是的人,做正派的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要脱离群众。就是我小时候听到过讲的这个话,我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后来在工作岗位上,我觉得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是在践行他留给我的这些,给我讲的这些话。

姜楠:在我们的采访中,李力清显得随和而知性,和其他一些红色后代不同,在她的家中并没有把父亲的照片,摆在显眼的位置,而在她的身上我们也感受不到父亲的光环,对她产生的优越感,她说父亲其实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她的内心,她也时刻记得父亲对她所说的话,要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翔]

标签:李力清 李井泉 父亲

人参与 评论
2014-08-10我们一起走过 李力清:我的西南岁月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8/10/d179e48c-2ffb-44b9-aa1e-b463774994e1.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