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七月的麦积山 甘肃的小江南

2013年10月14日 11:59
来源:凤凰卫视

改朝换代不影响佛教传播

解说:北魏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由这对小比丘和比丘尼可见一斑。王朝更迭,北魏在建立初期便将都城迁至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然而,政治中心的转移并没有影响佛教的继续传播。

夏朗云:这种传播是通过一种和亲的形式来进行的。

王鲁湘:噢,就是两个国家的皇室之间的联姻。

夏朗云:联过姻。

王鲁湘:噢,就后秦的皇帝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北魏。

夏朗云:北魏的皇帝做夫人。

王鲁湘:等于就是后秦的公主,把这个造像的这样一个观念。

夏朗云:对。

王鲁湘:这种形式带到了大同,带到了这个北魏。

夏朗云:对,从文化的传播上头来说的话,是通过和亲把一个先进的,一个中央地区的一个这个先进的一个佛教文化,传播到稍微比较偏远的,这个北魏代地那个地方。

解说:随着后秦西平公主北嫁平城,当时在长安地区的佛教文化以及类似麦积山这样一种皇室主导的造窟模式,也逐渐传到了北魏。其中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作品,非云岗石窟莫属,它位于今大同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经典杰作。

夏朗云:后秦在这个造龛的这个同时,实际上跟北魏是一个友好的邻邦,是一个互相通婚的一个友好的邻邦。

王鲁湘:这边是羌人建的,那边是鲜卑人建的。

夏朗云:鲜卑人建的,他们是友好邻邦,通过这个和亲的这个道路的话,这个后秦长安的佛教文化,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北魏地区输送。到了这个北魏文成帝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突变,北魏的这个昙曜五窟,从大部分因素的角度上来说,继承了这个后秦长安佛教麦积山石窟,这个早期姚秦五龛的这种理念来建造它这种昙曜五窟。

王鲁湘:而且后来随着这个北魏政权的南迁到洛阳,又在龙门这个地方又开始了一个伟大的一个佛的这个造窟的运动。

夏朗云:对,它是一贯的。

王鲁湘:那这就有意思了,你看我们说的中国北方的四大这个佛窟啊,那么过去一般排列是这个云岗是吧,敦煌、龙门、麦积山。那么现在我们敦煌应该说是在中原之外,它我们先不管它,就像在中原之内的我们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那么这么说起来从时间上来说啊,那是麦积山在最早啊。

夏朗云:对,麦积山是最早的一批皇家石窟。

王鲁湘: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便已传入中原,但后来开始大规模地传播,主要还是在东晋。东晋南北朝佛教十分盛行,在王公贵族中虔诚信奉佛教的人很多,然而在儒臣中,有人以儒家纲常名教为依据,批评“佛者夷狄之俗,非经典之制”,提出对佛教进行制约,乃至限制清理的主张。当时东晋的名僧慧远在他的重要佛学著作《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佛法与儒家、佛与皇帝、孔子之间,虽然动机表现不同,但实际上是彼此影响,殊途同归的。

慧远认为,佛具有神通妙术可以显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应机教化众生。有时候应现为国王,有时候呢应现为卿相、国师乃至道士。另一方面,历代帝王虽建有宏伟功业,却一时或多世未能觉悟,但最后毕竟会解脱成佛。慧远这样的说法,本来意在论证在家的信徒,理应尽忠君孝亲的责任,而出家沙门呢不必礼敬国王等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佛法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张力,协调了佛法与皇权之间的分歧,影响极为深远。慧远圆寂数十年后,当年被姚兴以国师礼相待的名僧鸠摩罗什的弟僧肇,就慧远的说法再次演绎。

夏朗云:僧肇在写给姚兴的一个奏章里面,曾经赞美姚兴的文章是再转法轮。

王鲁湘:是再转法轮。

夏朗云:对。

王鲁湘:转法轮我们知道只有佛才能转法轮。

夏朗云:对,在当时的条件下,把转发轮只能比喻为佛。

王鲁湘:这是不是意味着佛教传入中土以后的一种向中国的这种皇权妥协呢,因为刚开始佛教来到中原的时候啊,佛是佛,皇帝是皇帝,对不对,应该是两不相干的。

夏朗云:对。

王鲁湘:而且皇权和这个佛教的神权之间可能说还有某种强烈的观念上头的和利益上头的冲突,对不对?

夏朗云:对,这个观念的话是有这方面的这个因素,但是这种观念是已经比较源远流长,在僧肇之前就有,有一个三国时期的牟子。有一部书叫《牟子》,里面也曾经提到过这类似的观点,这就实际上是在比较早的一个时代的话,就已经产生了这个调和这个王权与佛教,这个教权之间的这个,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8:45

重播:周日14:02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朱玲娟] 标签:麦积山 王鲁湘 夏朗云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