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60年:中国人的群体记忆
2009年10月10日 10:34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鲁湘:画领袖像的。

范迪安:这个画领袖像的。

王鲁湘:这是标准的画领袖像的尺寸,却画了一个老农民。你看这里头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除了这个满脸像刀刻的,表现岁月痕迹的这些皱纹之外,代表辛勤劳动的汗水,一滴一滴的,画得如此细致。然后,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带着一块布包着的。

范迪安:纱布。

王鲁湘:一个伤痕。然后比较有意思的就是,一根圆珠笔插在耳朵上头,就说当时候,据罗中立的那个创作谈里头说,这个圆珠笔是他的原稿中间没有的,是后来在有些人的建议之下给加上去的,否则的话,人们认为,这个农民是哪个时代的农民。

范迪安:缺乏一个时代的标识。

王鲁湘:缺乏一个时代标识。

范迪安:所以我想这也不要紧,就是这把圆珠笔,也可能还能够引起后人不断的解读,这倒也留下了一个话题吧。

王鲁湘:当时要他插这个圆珠笔的人,可能有他的具体的动机,但事实上插上去以后,我觉得也不是个败笔。

范迪安:不是个败笔,确实是

王鲁湘:它有新的更多的信息在里头。

范迪安:是,很有意思。

范迪安:这还是农民。

王鲁湘:这还是农民,新农民,知青。《我们这一代》。这就是当时候的,我估计是在北大荒。

范迪安:北大荒,在兵团。

王鲁湘:兵团里头。

范迪安:应该在兵团。整个这种冬天的感觉。

王鲁湘:这个就是一会儿我们可能要看到的,就是画于文化革命中间,或者文革以前关于知识青年题材的。

范迪安:《春风杨柳》。

王鲁湘:那个是斗志昂扬,是。然后一种下放到农村里头,大有作为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已经有点彷徨,眼睛是迷茫的,对于自己上山下乡这个运动的正确性,包括它过去的神圣性,是开始有所怀疑的了。

范迪安:对,他至少在这个时候,他是一种沉静式的,你看看这个抽烟,男生抽烟的这种无奈,这种女生之间一种内倾的心理,其实我觉得都开始有一种萌动着一种反思的。

王鲁湘:对,他开始已经有一种历史反思了。那么到这个何多苓的这幅,明显地,这个时候对知青生活是一种,属于当时候的伤痕文艺的一部分了,是吧?

范迪安:是,这个是有点青春期忧伤啊。

王鲁湘:青春期忧伤。

范迪安:淡淡的忧伤。

王鲁湘:对。

范迪安:我想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有一点,就说个人的,或者个体的一种萌动,觉醒的萌动。

范迪安:我们看看这个,这个真是,满身的水泥、石灰。这个构成它的一个肌理,打通这个画面的,弥漫画面的肌理。

王鲁湘:其实我们中国可以说这些年的一个突飞猛进的社会标志,就是城市化进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