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上附中的时候。
王鲁湘:上附中。
向京:对,原作估计,这张原作大概都没看到过,全是印刷品上看的,里面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我都没看过原作。
王鲁湘:这个我们当时候正好是在上大学,你看他1979年画的,我估计这也是程丛林在学校的时候,在校期间画的作品。是的。
向京:对,刚才我那个,一个小姑娘过来问我,因为她不懂,她就问我这是讲的哪段历史。我正在给她讲。
王鲁湘:看样子这段历史还真的要不能忘记。
向京:年轻人不知道,不知道这是干嘛,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红卫兵为什么还要互相打。
范迪安:就是一样的红卫兵为什么还要互相打?是。我印象中啊,这幅作品在2004年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时候,我策划了一个展览,在巴黎展出,我把这幅画也带过去了,当时法方的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是法国的外交部长叫德沃尔潘,我陪着他看展览的时候,他在这幅画面前逗留得最久,他的随从催他走,他都不走。他在这反复看,看完之后,他还告诉我说,那个是教授。
王鲁湘:教授,拿扫把的是教授。
范迪安:拿扫把的是教授。然后他也看到,当时这些人的年龄,他说大概就在19岁不超过21岁之间。然后我给他介绍了一下,文革的很简单的背景,他说我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在巴黎也有一点类似这样的经历,当然跟中国不同。
王鲁湘:巴黎有一个所谓的“五月”嘛。
范迪安:“五月学生运动”。他说这个画家敢于这么画,也包括你们政府能够允许这样画,我觉得都是了不起的。
王鲁湘:是,它旁边的这一幅,其实是一个相同的主题,都是写的红卫兵造反派武斗时候的事,包括“文攻武卫”的旗帜盖在身上,那么画家,包括高小华、程丛林,在画这个历史题材的时候,其实他们当时候就是红卫兵。
范迪安:就是,从红卫兵过来的,对,都经历过。
王鲁湘:然后就在想,到底我们为什么。
范迪安:所以当时我觉得画名都很直接,很平实。
王鲁湘:很直白,平实。
范迪安:《1968年X月X日的雪》,《为什么》,这两种题目,平时你都不觉得它们是来做题 目的。对对。
王鲁湘:这60年的美术展览,很有意思。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史书。就是虽然每一个人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我可能是在写历史,但是当我们把它们收集拢来,放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真的是一页页的史书,可以说是这60年来,在中国发生的重要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阶段,都有作品在反映它,在记录它,是吧?从土改,抗美援朝,然后合作化运动,然后人民公社,然后学雷锋,文化大革命,武斗,粉碎四人帮,四五运动,思想解放,然后特区建设。
范迪安:对,一路过来。
王鲁湘:一路过来,是吧?可以说一页不落。
范迪安:在某种程度来说的话,这个展览也可以说是一个图像的新中国。我想其实中国美术有几个主题,应该说是堪称永恒的主题,我想对农民的反映,农民形象,而农民的本身的翻身当家作主,包括农民所要进行的文化提高,农民的命运,尤其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家园的联系,这些又可以使农民这个主题可以更多地展开。
王鲁湘:这个就是罗中立的名作了,当时候算是影响非常非常地大了。
范迪安:现在想来,就是罗中立当时也是,就是非常地有一种好的感觉,第一个他敢用这么大的画面,今天来看这个画面也还是比较大,来画一位农民的肖像,当时这个尺寸是画领袖像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zheng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