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60年:中国人的群体记忆
2009年10月10日 10:34 】 【打印共有评论0

范迪安:还更敏感,也很明确,因为它有个造型的东西留在那里,所以它是明确的。

王鲁湘:像这次展览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可以说已经成了(建国)60年的经典记忆了,我们只要讲到这60年,至少在形象上头,我们会想起这些作品,你比如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姜燕的这个《考考妈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占领总统府》),包括罗中立的《父亲》,这些都是成为一些经典记忆。

范迪安:我觉得这些作品总体来说,每个时代,我是比较特别看重那些,在那个时期,一出来之后,就更新了人们对美术创作的观念,或者说从美术创作里面,真正找到一种新的共同精神的这些作品。当时我们也做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叫做“游戏规则”,那就是说,原则上一个艺术家,只能入选一件作品。我想这个就有意思了,规模越是控制,反过来它也帮助我们,挑选作品的眼光要更高,所以策展小组,到专家委员会,那可以说都是反复地来进行分析思考,所以到了最后是形成了一个687件的这么一个作品的规模。当然大大小小了,大的是油画、中国画,那么小的有年画、连环画,还有漫画。

王鲁湘:廖冰兄这张,廖冰兄的这个好。

范迪安:我们讲,对文革的反思,对四人帮那个时代的政治的一种批判,这幅漫画是非常有力量的。

王鲁湘:达到非常深刻的一种人性深度。

范迪安:是。

王鲁湘:我们当时候以为是外在的力量加给我们的,因此我要解放的话,我心有余悸,我害怕,实际上比这深刻的就是,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一个力量在约束你,很多东西,你自己已经把自己。

范迪安:变成了一种习惯。

王鲁湘:变成了这样的习惯。

范迪安:我觉得鲁湘,现在这几幅宣传画。

王鲁湘:这幅,这幅。

范迪安:对,这幅。

王鲁湘:这幅当时候,我们那个小镇里头那个菜市场,一进大厅,一幅巨大的这个画,就是这幅画的放大,就放在我们当时小镇的菜市场里头,最点景了,这不就菜市场里头卖的东西吗,《争取更大丰收》。

范迪安:所以这批画很可贵,因为宣传画,你搜集一张印刷品,在今天已经不容易了,我这个是原作啊。

王鲁湘:原作。

范迪安:所以这个挺可贵的。

王鲁湘:包括这个。

范迪安:这一幅,你像就包括反映解放军,1964年前后,全国要学解放军,《有空就学,有空就练》,是这样一个说法。还有这一张也是,叫做《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记忆。

王鲁湘:很有。这是年画中间唯一用油画来画的。

范迪安:是,我当时学画的时候,我就是反复临摹这一张。我想临摹这张两个(原因),一个的话,这张有很好的油画的色彩色调,它有点侧光逆光的这种效果。第二个,在当时我们的心目中,这样的形象就是叫做,今天叫做什么来着,什么理想中人。

王鲁湘:理想的。

范迪安:是这样。

王鲁湘:就是很健康。

范迪安:很健康的。

王鲁湘:健康的女性形象。

王鲁湘:我今天走到这个展厅里,我就非常感慨,这里头的很多的作品,可以说从我在幼儿园的时期,就陪伴着我,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我的生命的记忆,人生的记忆,都可以有这个展厅里某几幅作品,跟我一同走过,所以这个是很不一样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