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筹资兴修水利 老太立派供奉感谢
解说:李儀祉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水利专家之一,杨虎城几经申请,蒋介石才同意让李儀祉回陕。十年来,李儀祉一直期待政府能投资水利,直到杨虎城上任,杨为此筹集了50万大洋。
杨瀚:他一方面朝外面,国际上申请华侨的支援、贷款,这是一方面资金。再一方面他就把军费拿出来,作为支持水利工程开工的经费。这样一年时间就把这个水渠就修好了,而且派出大量的部队去帮助修水渠,就是速度非常快。
解说:杨虎城还亲自跟着水利勘探人员,一起爬山越岭,勘测设计路线。15个月,泾惠渠建成发水,灌溉55万亩农田,有农民老太太请人写了,杨虎城、李儀祉牌位,菩萨一样供在家中,杨虎城任上的几项水利工程,让陕西人受益至今。被成为“粗人”的杨虎城,聚集了李儀祉这样大批知识分子在其麾下,为发展教育,他削减军费成立教育基金,让这些知识分子来决定基金使用。
米鹤都:他资助了一大批他认为有作为的人去出国留学,他挑选留学生资助的对象的时候,他是不问党派的,其中还包括一些共产党员,比如说后来做过外交部副部长的潘自力,比如说王炳南,比如说这个兰州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江隆基,这些人都是他资助的,包括咱们温总理这个叔叔温朋久,在欧洲的时候也得到过他的资助。这样的话就是说,他这一点就是为陕西确实培养了一些人才。
李建文:回民工会他去参加一个欢迎会,演讲的时候,他就提出来的,说现在咱们这么多年的战争,现代战争,胜利者全是文明的国家,文明的势力,现在当今世界上掌握政权的都是文明的阶级,有文化的人。这时候他就提出来了,我们要发展教育,要人才,要学习科学,学习知识。
杨瀚:杨虎城是蒲城人,当时县里面没有一个像样的高中,他就在这里办一个民办的中学,这是他自己出资,然后集社会一些人的资,搞的一所民办中学。这个学校是一个股东制,专门有理事会,他为了使这个学校能长期发展,专门设了教育基金,然后设了校产,他当时买了一些地,而且投资了一些工厂,作为专门的教育基金。所以最后他虽然被蒋介石关了,这个学校能够延续,跟这些基金的运作都有关系。
解说:1934年杨虎城参加了尧山中学的开学典礼,为了表示对学校的支持,他特别把在西安读中学的长子,杨拯民转到了这所学校。1934年4月25日,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宋子文,到陕西考察,杨虎城亲自陪同。这是当时拍摄的一段珍贵影像,此时的陕西在杨虎城的主导下,大力植树造林,修建了铁路、公路,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儿童电影院,陕西图书馆,设立了医院,宋子文还特别视察了改变陕西经济的水利工程。杨虎城以微薄的财力,细致地为发展陕西奠定基础,但三年之后,蒋介石在毫无预先通告的情况下,解除了杨虎城陕西省主席的职务。
张学良自持兵力趾高气昂 杨虎城揭穿其老底
解说:撤掉杨虎城省主席职务,蒋介石是感到杨虎城日益壮大的威胁,这是1934年杨虎城为自己修建的别墅,名为“止园”取“止戈为武”之意。表明自己在政治上到此为止,没有野心,让蒋介石放心。这一年的9月18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无声新闻纪录片《杨虎城阅兵》,在这次阅兵中,杨虎城公开打出了“摒弃内战,统一意志,以图救亡”的口号。“九·一八”事变后第五天,他就发表《杨虎城泣告全国书》说,虎城分属军人,职司为国,枕戈待旦,志切死绥,痛心外患方深,惟冀同仇敌忾。这是国民党首位发出抗日要求的高级将领,此后杨虎城数次表达抗日决心,保护爱国学生运动,阅兵之后,杨虎城发表了激昂的抗日演讲。
但此时,蒋介石坚决奉行的依然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正在各处积极“剿匪”10月12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和张学良一起驾临西安。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到西安,第三天他就专程到杨虎城家,看望杨虎城母亲孙一莲,但这在拉拢杨虎城剿共上,没有发挥一点作用。他们在抗日问题上分歧与矛盾越来越尖锐。1935年9月13日,张学良受命非抵西安,东北军也随之进入陕甘,11月1日蒋介石兼任总司令,张学良兼任副司令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正式成立。
杨瀚:杨虎城去机场迎接张学良,是穿了一身便衣,而且表示得非常谦卑,弯着腰跟张学良握的手,张学良趾高气扬在那儿,是这么一种姿态。张学良到了西安以后,也是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自居,整天指手划脚,指示来指示去。所以对杨虎城也是非常不尊重。
姫乃军:张学良带领入关的部队一共是十二万人,而杨虎城的部队,最盛的时候也只有不到六万人,所以双方力量对比的话非常悬殊,杨虎城对张学良肯定是有一种疑惧心理,因为人家是“西北剿总”的副司令,而且代行总司令之权,而他自己的话,西安绥靖公署和十七路军,又是受“西北剿总”节制的。所以他对张学良有一种疑惧心理,在下层的军官和士兵当中,是双方的摩擦也经常发生,甚至有时候走在街上,两个部队的人见了以后,就为了争路都能互相打起来。十七路军这些士兵老觉得,东北军来抢自己的饭碗,所以这两支部队关系处得一直不太好。
编辑:王太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