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曾申请入党被拒 中共主动邀请时其已“右转”
2010年12月06日 10:32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杨虎城在皖北时提出的,加入共产党申请没有被批准,第二年初他去了南京,不久得知老朋友魏野畴领导发动了皖北暴动,结果也正如他的判断,暴动失败,魏野畴遇难。杨虎城沉默良久,流下热泪。

凤凰卫视12月4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提起杨虎城很多人都会想到“西安事变”这是他人生的巅峰,而十三年后他也为这民族大义的抉择,付出了生命代价。这个出身于木匠家庭的苦孩子,只读过两年私塾以至于曾经被张学良称为“粗人”,这样一个人是怎样成长为著名爱国军事将领何以有胆识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在事变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翻阅历史,这位将军五十七年的一省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解说:2010年11月寒食节,我们跟随杨虎城孙子杨瀚一同来到西安市蒲城县孙镇甘北村老家,为他的曾祖父杨怀福立碑。

白天德(蒲城县甘北村长老):杨怀福老前辈,终生勤劳俭朴,教子有方,为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位千古功臣,这是天大的功绩。

解说:这个做木器活的农民,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形象,却给儿子杨虎城留下了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1907年因为参加从事反清活动的哥老会,他被抓进了西安的牢房,14岁的杨虎城决定步行200里到省城去照顾父亲。

杨瀚(杨虎城之孙):他拿了一根打狗棍,他母亲给他弄了点干粮,准备点干粮,准备点换洗衣服,自己就上路了,就到了西安。清朝的监狱,那时候的监狱是很落后的,犯人的饭是吃不饱的,想维持生命靠家里送饭。所以杨虎城在那个时间,一方面自己干点活,另外想法给他父亲在外面筹划点食物。1908年的5月31日,他父亲就被满清政府给绞刑给绞杀了在西安。父亲死了后,他没有办法就借了一辆独轮车,把他父亲尸体一步一步地推回了老家,回到老家以后情况就更惨,没有钱安葬,接近麦收的时候了,所以尸体你要再放的话,都要臭了。好在最后是乡亲们,看他们这个家庭非常可怜,大家出钱出力就把他父亲给埋了。埋了以后呢他很受感动,通过这件事情呢,他就吸引到一个观念,穷人应该互相帮助。

青年杨虎城拉队伍当刀客 一枪击毙村霸

解说:杨虎城和几个朋友成立了“孝义会”,从最初的互相帮助,到后来对抗官府恶霸,抗捐抗债,这个组织不到一年竟然发展到百余人。

杨瀚:1909年的时候,当时杨虎城搞的“孝义会”,他们比较发展到几十人近百人的时候,阴历八月十五,“孝义会”原来的成员都到了这个地方聚会,在这个地方聚会,聚会大家就提出来就是要扩大组织,应该提出新的一些要求来,杨虎城就说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不是咱们就叫“中秋会”。

解说:去过省城,见过世面,沉着果敢的杨虎城被推举为会长,他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组织纪律,也从此走上了一方领袖的道路。辛亥革命的炮火传到西安,杨虎城在革命军中经历了战火洗礼,但大时代的变革,并未给偏僻的蒲城家乡带来改变,仗义执言的杨虎城,干出了影响他一生的惊人之举。在孙镇的这间杂货铺里,他一枪打死了村中恶霸李桢,在东躲西藏中枪决定和中秋会的青年人一起“劫富济贫”,这在陕西被称为“刀客”。

杨拯民(杨虎城之子):刀客就是劫富济贫,他的目的就是打富济贫,就是好像那个侠客,但是是民间起来的,就叫草莽英雄,这种在陕西的特有名词叫“刀客”,开始大部分是用刀的,当然以后就用枪了。

解说:1915年袁世凯逆势而行,称帝封侯,杨虎城率领农民军加入到声势浩大的讨袁队伍中。战火洗礼之后,杨虎城率领这支劫富济贫的农民军,加入了于右任在陕西成立的靖国军,这是陕西唯一一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武装力量,杨虎城成为第三路军第一支队司令。在军阀包围中,靖国军被分化击溃,杨虎城转入榆林休养,在这里他接触到大批知识分子,无论是榆林中学校长度杜斌丞还是陕西共产党创始人魏野畴。在此后都成为参与杨虎城决策的幕僚人物,从偏僻农村走出来的杨虎城,也在不断学习中判断着大时代的方向。

米鹤都(历史学者):基本上每天要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要听人读报,然后给他讲,讲的过程中他一般都听,但是他有时候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说他有进一步想了解的问题,他就要提问了,那提问你读报这个人还不能说是,我只知报纸上讲的一二三,我还能答出四五六来,他个人的记忆力非常强,而且理解能力很强。他能从很纷繁复杂的现象当中,找出那些主要的东西,这个可能是他对中国政治的了解,对世界政局的了解。

靖国军聘共产党做幕僚 孙中山帮杨虎城入党

解说:由于在靖国军中的突出表现,孙中山也知道陕北有个杨虎城,1924年在广州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为杨虎城正式办理了加入国民党的手续,但这两人一直无缘相见。1925年孙中山病势,杨虎城专门派人赴北京送去花圈,在耀县召开追悼大会,他写下挽联,“痛君未竟三民志,恨我终无一面缘”。此后,在每一次关键的抉择中,杨虎城就紧紧追随着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纲领。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了,拥护孙中山的陕西国民军,成为军阀吴佩孚的心头大患,他委任刘镇华为“陕甘剿匪总司令”,组织十万“镇嵩军”消灭陕西的国民军,此时,驻守西安的是原国民革命军二军第十师,师长李虎臣,杨虎城的部队则驻扎在距西安三十公里外的三园县。

杨瀚:李虎臣就给杨虎城打电话,他们两个人都叫虎臣嘛,陕西人有个特点叫“对点”,“对点”就是名字相同的人,互相称“对点”。那个人就说“对点”你来不来,你来我就守,你不来我就走。就逼杨虎城来下这个决心。

姫乃军(西安事变纪念馆研究员):杨虎城大概当时的话,有个5000多人吧,进入西安的部队,李虎臣的部队有3000多人,然后还有一个卫定一,他的部队大概有2000多人,就是守城的部队,一共有一万多人,而当时进攻西安的镇嵩军就有10万多人。

 

 

<<上一页 1 2 3 ... 5 6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太拓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