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作家”林语堂的传奇人生
2010年06月28日 16:0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1940年林语堂回到中国 受到蒋介石宋美龄亲自接见

解说:1940年林语堂回到硝烟弥漫的中国,受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亲自接见,林语堂还给蒋介石写了一篇三千字的《上蒋委员长外交方略建议书》。

钱锁桥:他最主要的就是讲到你外交,对美国外交你不要软,要硬,要有大国风范,而且这个,我觉得是有一点点一种导师的一种口吻在教导蒋委员长,说你现在已经是四大强国的一个领袖,你是世界领袖,你自己要想的你是一个世界领袖,要为世界说话,所以角度要站得高一点。所以他说,比如说你现在有大西洋宪章,这个是罗斯福、丘吉尔他们发表,难道战后的所有和平的东西都只能是让罗斯福丘吉尔说了算吗,林语堂说你作为中国的领袖,要站出来,为世界说话,亚洲所有今后的民族都是平等,是吧,帝国主义到此终结了,他说你要有这样一种宣言出来,对,所以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

解说:在此之后的很多年里,林语堂和宋美龄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而他对蒋介石的拥护和支持在《八十自述》中也有真挚的描述,那时在反共战斗中我是唯一为蒋中正先生效力的,当时我把喉咙都喊哑了。

林语堂和蒋氏夫妇的这种密切关系,加上后来发表的《逃向自由城》,《枕戈待旦》等文章和言论,让他至今都没有摘掉“反共”的标签。

钱锁桥:他曾经在这信件当中还给赛珍珠,比如有说有一次就问过,他说赛珍珠我问你,在你的所有的朋友当中,他如果这些是你的中国的朋友,他们受过西方教育的朋友,哪一个不是认为蒋介石这政府,对他们来讲应该是好过在共产党的政府下,这种生活的,是吧。所以他是出于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自由主义熏陶这样思想下,他觉得国民党怎么样腐败,这个肯定是有,到后来他还特别关心中国,就是国内共产党统治怎么样的情况,他一有什么第一手资料,他马上就会写文章,或者他甚至写过小说《逃向自由城》,还有什么《匿名》这些都是讲他政治立场,所以林语堂一生他实际上是一个,就是说他是一个公众知识分子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对公众知识分子来讲,政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所以他是要说话的,他要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施建伟:他那个故居在半山上,当时就被日本的飞机炸了,人家指着炸的人在这里,如果当时林语堂没有在防空洞里,就被炸死了。

钱锁桥:不过他回来没有多久,他就觉得还是不行,没有什么用,整天就是躲这个轰炸这样的,所以他后来和蒋夫人商量,写信觉得我应该还是回到美国去对国家更有用。

解说:已成为国际知名作家的林语堂在美国各大报刊连篇累读的发表许多关于抗战的文章,呼吁美国政府民众支持中国的抗战,一时间成为宣传中国抗战最有力的民间发言人。

钱锁桥:他当时就是诗性大发,他觉得他有很多的激情,他有PASSION,要讲什么呢,就是讲批评英美在战争当中的表现,从英美在战争当中忽略这个中国战场,对中国的这种歧视,在战略物质方面这样一种歧视,他上升到一种文化的层次。

王兆胜:后来日本一个这个什么军阀曾经感叹,说如果我们日本战场上有林语堂这么一个人,能在国际舞台上为我们说话,我们的局势会大有改观。

林语堂研究中文打字机让其倾家荡产

解说:1947年已经在美国出版十部著作,53岁的畅销书作家林语堂决心完成长久以来的发明中文打字机的梦想。经过三十多年断断续续的研究,他发明了“上下形检字法”,发明了打字的键盘,林语堂的发明构思是新颖而独特的,但难度却极大,打字机的每个零件都要请工程师绘图,以人工制造,他亲自到唐人街请人排字铸模,在纽约郊外找到一家极小的机器工厂制造零件,还请了工程师协助解决机械方面的问题。

王兆胜:本来他可以找一个合作单位,但是后来呢,他觉得那样毕竟受制于人,不如我自己做一件事,因为林语堂一生中,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喜欢和别人合作。为什么是书生呢,他喜欢自己去做。

解说:1947年5月22日,凝聚着林语堂全部心血,并让他倾家荡产的中文打字机模型诞生了,他将这个耗费了12万美元之巨的发明取名为“明快打字机”。

但是让林语堂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的发明在美国获得了专利,却由于中国发生内战,没有厂家愿意制造,而此时的林语堂为这部打字机已经背了一身债,直至许多年以后才还清。此外这部打字机还直接导致了林语堂和好友赛珍珠反目成仇,近20年的友谊惨痛结束。

30年后,计算机时代开始,林语堂研发的“上下形检字法”和键盘被台湾神通公司采用为计算机输入法,经过不断地修正,最终成为今天我们使用的电脑键盘。

写了一辈子的文章,潇洒了一辈子,最后却惨淡地结束在写文章的机器上,林语堂的人生句号令后人愕然。尽管如此,林语堂还是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仍然执著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说“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曾子墨:在《我的话》中,林语堂这样评价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确,林语堂终其一生,都在做中外文化交流的躬耕者,一生著作60多部,其中大部分以英文写作。他向世界介绍中国,也向中国介绍世界,1966年旅居美国30年的林语堂定居台湾,他说许多人劝我入美国国籍,我说这儿不是落跟的地方,他选择在台北的阳明山,建起了一栋中西合璧式的庭院,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

在那里,林语堂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日子。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解说:林语堂说,他踏上台湾的土地,最感到惬意的一点就是能够听到闽南话,如同置身山明水秀的漳州老家。在《我的家乡里》林语堂在文字里寄托了他无限的乡恋和乡愁。我经常思念起自己儿时常去的的河边,听河水流荡的声音,仰望高山,看山顶云彩的变幻。在《四十自叙》中,林语堂再次表达了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

1975年林语堂以《京华烟云》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年82岁的林语堂在香港去世。

去世之前,他最遗憾两件事情,一是死前没能见到陈锦端,二是没能亲自把《京华烟云》翻译成中文。

有朋友曾问林语堂:林语堂是谁。林语堂说“我不知道他,上帝才认识”。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