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之后 林语堂和鲁迅的斗争公开化
曾子墨:1932年9月16日,这一天对于林语堂来说意义重大,这天由他主编的半月刊《论语》开始发行,这是一份颇具特色的刊物,旗帜鲜明提倡幽默文学,稿件不分派别,不分政治倾向,只要言之有趣都可以用《论语》发行之后马上大卖,销量很快达到三四万份,史无前例,尤其是在大学生中更是流传甚广,《论语》被形容是好在人前说毫无顾忌的老实话的小孩,而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1933年甚至被时人称为“幽默年”,也就是这一年,林鲁之争公开化。
解说:1930年3月,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盟主便是鲁迅,他依旧执笔著文,鞭挞社会政治,批判传统文化。但是此时已经厌倦所谓革命和政治的林语堂,对左翼联盟这样的党派团体强烈排斥,毕竟距离他立下终身不参与政治的宗旨才刚刚过去两年半的时间。
钱锁桥(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他要个性自由随意,他不能被一个由党控制的这样一种领导的或者推广的以左联的形式怎么样来做文学,他觉得这个不能接受的。
范培松:漠视,不奉迎,不屈从自己,他一直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种骨气,在任何情况下他是这样,所以林语堂很著名的一句话他这么说,他说我从来没写过一行字是奉承别人的,我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书是有目的的奉承别人的,他最后加了一句说,连这个想法都没有。
钱锁桥:1930年他又有一篇小评论文章,1930年我记得是9月份的一篇小评论文章,他又写了一篇,他的态度是立此存照,就是我描述一个事实,什么事实呢,他说你现在只要到上海福州路去看看书店里面最近一两年全是翻译苏俄的这些作品,小说历史文化什么都是,就是说,他的意思是说在最近一两年苏俄已经把年轻中国人的心给俘虏了,这是他的一个观点,但是他虽然这篇文章是写当时的一个描述性的一个事实记载,但实际上他自己也有一个个人的立场,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悲伤的事实。
解说:事实上林语堂终其一生都没能改变对共产主义的看法,他说自己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对法西斯和共产党没有好感,他认为中国理想的流浪汉,才是最有身份的人。此时林语堂对于时政的看法完全不同于鲁迅,发表的文章随之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至此开始渐行渐远。
这一时期林语堂在时代书店老板邵询美的客厅里结交了一群主张在政治上“不左不右”的自由主义文化人,林语堂身着长袍马褂,手持烟斗,海阔天空,他说顺乎本性,即是深在天堂。
林语堂的这份闲适立刻招致左派作家的猛烈攻击,因为《论语》发行之时,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上海的硝烟才刚刚散去。
林语堂的在美国出版《吾国与吾民》引起轰动
曾子墨:1934年林语堂用10个十月的时间写出了他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由美国作家赛珍珠介绍到美国出版,这部用英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典范之作,让外国读者第一次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人生智慧与艺术精神。仅仅四个月时间里就印行了7版之多,因为《吾国与吾民》的成功,赛珍珠邀请林语堂到美国去写作,考虑了一些日子,林语堂决定舍弃在国内的一切,事业,声望和地位,举家赴美。
解说:由于美国读者最喜爱《吾国与吾民》中的《生活的艺术》那一章,所以赛珍珠夫妇建议林语堂着实扩展这一章,林语堂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尽管由仇敌将《吾国与吾民》丑化为《卖国与卖民》,一年后《生活的艺术》还是出版了,而且引发了更大的轰动。这是一本完全以个人经验,陈述中国人生活观的书。
林语堂在自序中写道,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只想表达我个人的观点。
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这本书出版了以后影响更大,那么它呢成为美国每月读书会的一个入选作品,美国的每月读书会是一个几十万会员,有几十万会员这么一个大会,那么一旦被它选种,林语堂说了,就像中国人得了状元。所以这个时间,林语堂听到这个消息,从地上跳下来,像孩子一样在家里面,就是那种手舞足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这个作品出版以后,连续52个周是第一名,而且一版再版,现在世界各地的版本可能不少于几十个版本,五六十、六七十,就是说这个版本非常多,而且西方各国把它看成一个枕边书。
范培松:《生活的艺术》跟《吾国与吾民》,当然在美国是反响厉害的不得了,我因为刚刚美国回来,当时美国我看大都会物博物馆里面,就收了一个林语堂的书法,我当时惊讶的不得了,他的书法怎么在这里,还有林语堂的一些书,这个大都会博物馆也算得上一个比较规模宏大的一个了,就说明它对林语堂的肯定吧。
王兆胜:比如说有一个外国人看了以后,他就说我看到了这本书,还想向着唐人街上的每一个中国人鞠躬,因为我想不到在世界的东方还有这样一些活着的人们,他们知道听这个鸟的鸣唱,能欣赏月之光辉,还会听流水的音乐,很美的。
解说:林语堂写出的中国味全是英文,他笔下的英文又都是中国味,《生活的艺术》大获成功。
就在这一年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七七事件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未写过小说的林语堂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他给朋友郁达夫写信说,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的勇男儿,非无所为而作也。
王兆胜:他说早上起来以后拉开窗帘,说这个时候呢,惠风和畅,烟斗在口,香茗在手,这个时候自己从口中叙述出来,让书记员打字的,打他的作品,每天写三天字,风雨无阻,这样一本书很快就写完了。
解说:爱好文学的凤如、玉如是最早的读者,每天一放学,姐妹两人大衣都来不及脱,就冲进父亲的书房抢着看最新写的部分。
王兆胜:有一天他这个女儿回来,每次回来,看他爸爸写的《京华烟云》,回来这一次推开门,没有敲门,一看他爸爸泪流满面,这个林太乙说爸爸你怎么哭了,他说爸爸写到伤心之处。
解说:1939年9月,《京华烟云》出版,再次入选美国“每月读书会”,但此时中国大地燃烧的抗战烽火让林语堂难以在异国他乡安心写作,他决定回国亲身投入抗战。
钱锁桥:我有资料显示,当时在美国,林语堂的一些好友,因为当时林语堂已经成名了,知名人士了。在纽约受到知识界的追捧,所以他有很多美国的友人,美国友人曾经背着他的面不让他知道,给他联系在美国做教授这样的职位,这样可以长期留下来,但是林语堂后来就没有接受,他还是要回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