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作家”林语堂的传奇人生
2010年06月28日 16:0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作为享誉文坛的中国现代作家,风靡世界的文化名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他究竟是学贯中西的幽默大师,还是专事“小摆设”的反动文人,是睿智深沉的“一代哲人”,还是饶舌鄙俗的“世故老人”。事实上,后半生多以英语写作的林语堂先生,虽然在国际上盛名不衰,但在中国大陆他是一个被封禁长达30年之久的“反动作家”,而很多人往往是通过鲁迅著作来了解林语堂的。

凤凰卫视6月26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吾国兴吾民

—林语堂

福建龙溪人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吾国兴吾民》、《京华烟云》等

北京发生3.18惨案 林语堂鲁讯联手声伐

解说:1926年3月18人下午两点多,身为北京女师大校长的林语堂,匆匆赶到铁狮子胡同,他被通知作为校方代表前来认领学生尸体,在那里摆着一溜棺材,打开第一个便是自己十分欣赏的女学生刘和珍,另一个女同学杨德群也同时遇害。

这是林语堂担任教务长的第三天,就在早上,林语堂还接到刘和珍代表学生请假上街请愿的电话。一个星期前,4艘日本军舰进入中国大沽口,被国民军击退,4天后,日本联合英、美、法等共8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提出撤除国民军在天津、大沽的防务,并且对日本赔款,段祺瑞政府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回复,北京民众纷纷游行抗议日本暴行,女师大的学生们自然也无法安心书桌。

林语堂对学生爱国运动十分支持,中午时分,他目送着女生队伍有说有笑的出发,一小时之后就传来学生们上街游行遭到政府镇压的消息。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军警对游行请愿的学生举起了刀枪棍棒,当场打死47人,伤132人,史称3·18惨案。

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从小信奉基督教的林语堂,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3天之后,林语堂才平静下来写了一篇文章: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之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

林语堂这篇文章被排在鲁迅创办的刊物《语丝》第72期的卷首。

施建伟(上海同济大学教授):3·18惨案之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实际上就是同一期里面,周作人也写了,林语堂也写了,题目都差不多,而且从时间上来查阅,鲁迅不一定是第一篇了。

解说:而此时另一份刊物《现代评论》却刊登了一些对学生和政府各打五十大板得闲话。

事实上林语堂与鲁迅的友谊,就是在这激情飞扬的“语丝时期”结下的。每隔一个周六,在中央公园里今雨轩的茂密松林之下,林语堂都要兴致勃勃参加《语丝》杂志的聚会,主编杂志的鲁迅这时也同在北大任教,他辛辣的杂文以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一系列著名作品早已让他成为许多青年的精神领袖。

西装革履,抽着烟斗的林语堂,饶有兴趣的描述比自己年长14岁的鲁迅,每逢他攻击敌人的言词锋利可喜之时,他会得意得哄然大笑。他身材矮小,尖尖的胡子,两塞干扁,永远穿中国衣裳,看来像个抽鸦片烟的,没有人会猜想到,他会以盟主般的威力写出辛辣的讽刺文字,而能针针见血。而与此同时林语堂也经常去胡适家,参加“现代评论派”的聚会,林语堂与胡适是1918年就相识的老朋友,1923年林语堂从海外留学归来,就是由胡适引见,到北京大学英文系做教授,而留学期间,他还曾接受过胡适一笔很大的经济帮助。

范培松(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当时为什么他倾向于鲁迅呢,就是说他觉得鲁迅这一派是自由的园地,是自己表达自己的知识分子这种意见,而胡适他们这一派,陈西滢这一派是靠近政府的,他是靠近政府的,所以整体上他是站在自由的一方,个性的一方,知识分子的一方,而和政府之间他是保持距离的。

施建伟:这个就是他始终要保持他的独立人格,我喜欢任意而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语丝》风格我喜欢,我就给他写文章,即使你胡适对我有恩,我可以其他方面报答你,但我不一定给你的刊物写文章,因为我不能因为你有恩于我,我改变我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我的艺术观了,对不对。

解说:林语堂为《语丝》撰稿毫不留情的抨击北洋政府,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当时的北大被视为“异端之家”而极为活跃的林语堂,则被称作“异端之家”的一位激烈的教授。

施建:林语堂跟鲁迅曾经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我用了这样一个定语,因为他们在语丝派的时候,他们是并肩跟北洋军阀政府来进行抗争的,而且当时林语堂从年龄上来说要比鲁迅,周作人年纪轻,而实际上他也把二周,就是鲁迅,周作人当做自己精神上的导师,我说这样的,当然也是朋友,我说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查阅了史料,我看每一期的《语丝》上,凡是鲁迅跟周作人讲什么题目,林语堂在同一期上也会讲这个题目或者下一期上也会讲。

解说:现代评论派称语丝派为学匪,林语堂就索性著文《祝土匪》,很愿意揭竿作乱,以土匪自居,文章末尾还高呼一声不要投降,有一次林语堂甚至走上街头与学生一起游行,拿竹竿和砖石直接和军警搏斗,大学里练就的投掷垒球技术派上了用场,这一次搏斗给林语堂的纪念是在眉头上留下了一个伤疤。

林语堂和鲁迅支持学生运动 遭北洋政府通缉

这是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为鲁迅,许广平,林语堂等六人的合影。

照片拍摄于1927年10月4日的上海,此时林语堂来到上海已经一个多月,而鲁迅则是一天前刚刚到达,林语堂特地赶来给鲁迅接风洗尘。这是鲁迅到上海后第一张照片,通称鲁迅许广平“结婚照”。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两人都因为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而被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不得不离开北京辗转一年多后,又相继选择上海作为避难之所。这一年林语堂32岁,三十而立,他朦朦胧胧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将要和从前不一样了。他跟鲁迅谈到今后的打算,说准备以协作为生,得到鲁迅的赞赏。然而面对霓光闪烁的上海滩,林语堂不能不感到一丝迷茫,当时的鲁迅已经是中国知名的文坛大家,以文为生自然不成问题,而林语堂还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一介书生,要靠笔杆子养家糊口还要费些思量,其实仅仅在半年之前,林语堂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做一名自由作家,那时他的理想多半在于国民革命。

1927年整个中国都处在风雷激荡之中,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以孙中山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联合中国共产党从广州发动了一场由南向北以打倒封建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赢得了空前的民众支持,革命军一路凯歌,这一场革命让林语堂振奋不已,他认为国民革命将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满以为中国的新日子已经出现。

3月在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陈友仁的要求下,林语堂欣然到武汉担任外交部秘书长,地位仅次于部长陈友仁。不久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武汉民众敲锣打鼓,欢庆胜利,林语堂却高兴不起来,几个月的“衙门”工作让他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投机分子,而他信任的国民政府干起大屠杀比军阀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孙中山去世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掌权,下令“分共”“清党”,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被屠杀。

席扬(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1927年以后,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中国进入了所谓的训政时期,但是从此以后,林语堂实际上已经离开了政治,但是离开所谓政治岗位的林语堂,实际上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思考。

延伸阅读:

105岁高龄而奋起周有光:上帝把我忘了

将军大老板滕代远 为武汉长江大桥白了头

张伯驹写陈毅挽联获主席夸赞 得以落户北京

刘少奇提出大饥荒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叶剑英:毛泽东谈到的“中共党内三只羊”之一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曾子墨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0:05-10:55

重播:周日 21:40-22:3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