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写陈毅挽联获主席夸赞 得以落户北京
2010年05月08日 18:12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楼宇栋:回来以后,就住在西边的那两间,这里住了四户人家呢,是文化大革命居委会塞进来的四户人家。

解说:拥有稀世宝物的张伯驹,一下子成了生活无着的落魄老头,一无粮票,二无户口的张伯驹老两口,靠亲戚朋友的接济勉强过了一年多。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张伯驹的命运,也因一个偶然之机而突然转变。1972年,患难之交的陈毅逝世,悲痛的张伯驹要求前去吊唁,但由于他的政治身份,最终不能如愿。他挥泪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这副被悬挂在灵堂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的挽联,突然被穿着睡衣,临时赶来参加追悼会的毛泽东捕捉到了,他连声说写得好,询问陈毅夫人张茜,撰联者为何人? 张茜趁机将张伯驹的近况告诉了毛泽东。于是,“黑”了3年的张伯驹,从正式落户口于北京。

楼宇栋:1979年了,大概是,他病了,病了一般都是我伺候他,在医院什么的,他就跟我说起来了,他说你们啊,人活在世界上面,不是别的,另外你做事情啊,你要注意什么呀?大事情不能马虎,什么叫大事情呢?对于国家,你爱国不爱国,这是大事情。你们自己要拿定主意,小事你尽管可以不管。

刘曾复:他这个爱国是真的爱国,不是表面的,真是从心里头爱祖国文化的一个人,是纯粹的真心爱,没有自己的名利问题,这个最重要。

解说:待1978年平反恢复政策,张伯驹已是位八旬老人,而80岁以后,是张伯驹一生最忙碌的时候。他频频参加各种戏剧、诗词、书画研讨会,想为他挚爱的中华文化尽最后一点力量。但留给他的时间并不算很长,1982年正月,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因级别不够张伯驹和七八位病人,挤在一个病房,心绪不安的老人闹着要回家,2月26日,等到女儿终于拿到同意调换医院的批令时,张伯驹却刚刚离开人世。

曾子墨:历代的包括帝王在内的大收藏家,都在《平复帖》上钤下了自己的印迹。只有张伯驹,不留丝毫痕迹,凡经手收藏的人,几乎都在《平复帖》上赚钱获利,惟独张伯驹倒贴了一大笔银子,无偿捐献给国家,用传统的品评文人的标准来看,他是集牡丹之宝贵、菊花之隐逸、莲花之君子于一身。张伯驹的一生,比捐的文物生动得多,他的为人,更比国宝珍贵。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赵佶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