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2010年3月,山西媒体纷纷报道,省内出现了第一个二氧化碳“零排放”家庭。而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就是现任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的吕日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吕日周因一篇描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小说《新星》为人所熟知,他是主人公李向南的原型。时隔20多年,他又因捐赠5万元购买森林碳汇登上了媒体版面。
吴小莉:身边增绿这种过程已经开始进入人的心中了,包括吕会长他自己捐了钱,然后把自己作为一个零排放的家庭,这样的一个观念开始慢慢在中国内地开始有点兴起了,民众怎么样可以,就是把我们今天的碳排放透过植树去把它给抵消了。
贾治邦:我们造林司,我们气候办,他们也不断地在研究,就他怎么测算呢,你比如说,你坐一辆汽车,奥迪汽车我们先说,奥迪汽车如果你说我要是零排放,那么你就得种11亩林子,这11亩林子呢,就把奥迪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能够吸收,所以呢,我们的气候办呢,他们就和北京啊,包括这个山西啊,他就号召,你是不是自动交钱,你是零排放的第一个省长,全国第一个省长,你是第一个市长,所以我们就带头捐钱,排放呢他就给贴一个标志,这是自愿的,现在自愿的,不是说是我强制的。
解说:据联合国全球森林资源最新评估,中国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占到了全球年均增量的53.2%,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尽管成绩斐然,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还是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面积还将会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4000万公顷,相当于5600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吴小莉:您觉得这个是可行的,还是压力很大的?当时在这样承诺的时候有没有跟林业部门做过商量?
贾治邦:应该说这个,当时承诺的时候跟林业部门也讨论过。
吴小莉:怎么算出来的。
贾治邦:就是根据我们历年呢,我们植树造林的完成的情况,再根据我们现在遗留的一些土地,我们算出来的,确定下来四千万公顷,就是我们还能够有多少适宜种树的地方。再说我们一年根据我们的投资力度,根据我们各省完成的情况,我们一年完成有多少,像我们近几年,每年都是七八千万亩,那么如果说四千万公顷的话,那我们基本上每年要确保八千,八千多万亩以上,才能够完成,因为每年还有,有虫灾啊,火烧了的,还有代替的,这样就能够完成。
解说:2007年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是中国绿化基金会的下属项目。近期,林业部门大力倡导的公民捐资植树,就是用捐助人的捐款,向绿色碳基金购买碳汇,再由其代为植树造林。
吴小莉:中国的绿色碳基金,我也很好奇。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打算怎么样来做绿色碳基金?
贾治邦:他们是现在正在(申请),当然还没批了,他们正在和有些,要有些这个基金会呢,要国务院批,中央人民政府批,他们和有关企业,中石油,这个中石油,还有一些,就是排放碳多的一些企业,他们积极性很高,他们就想为我们国土绿化贡献力量,所以他们几个部门呢,发起来成立一个,准备成立一个绿色的碳基金。现在呢,虽然没成立起来呢,他们已经开始募集了。就是通过把学校,通过学校学生倡导,来再(找)某一个林业部门组织,凡募集到钱,就在一块地方,你像北京市啊,他们在郊区啊规划了多少亩地,然后凡是募集到这个钱都种到那里。
解说:绿色碳基金项目设立两年来,触角逐步延伸,目前在北京、山西、山东、浙江等省区都有了自己的专项。
贾治邦:种上11亩林子,你这个林子呢,在小的时候你碳汇还不够,但是在中年的时候那个碳汇肯定很好,炼油企业你要排二氧化碳你没有指标,那你就来买我这个来,来顶替你排放的指标。这不就很好的办法嘛,所以我觉得,我们搞碳汇林呢,它的意义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国家林业局正在一个是搞这个碳基金,再一个呢还准备正在制定一些碳汇林的办法和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和办法我们制定好还要跟国际上来商量,能够接轨,这样的话,以后呢你要拿来要搞这个碳汇林,那好我来给你种,按我这个标准,按我这个林分结构,种上的你可以去交易去,经过我测算,鉴定。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