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八种比较与粮食统购统销
2009年03月10日 13:40金湖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何亮亮] [腾飞中国] [陈云] [统购统销]

核心提示:统购统销(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简称)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政策,而陈云是这一重要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该政策最初是一种临时性、过渡性的政策,但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经济运行体制,成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开国之后四十多年,一次又一次财经决策的出台,一个又一个财经疑难问题的解决,一场又一场财经战役的胜利,一项又一项经济建设的成就,无不凝聚着陈云的心血、才能和智慧。他为新中国财经工作立下了赫赫战功,创下了彪炳业绩,留下了深远影响。他为什么能在领导全国财经工作中取得那样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的思想方法对头。陈云的思想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他说的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比较,是陈云做财经工作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他认为“各种意见要进行比较。所有正确性的分析,都是经过比较的。这是‘试金石’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在比较的时候,不但要和现行的做比较,和过去的做比较,还要和外国的做比较。这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

粮食统购统销是建国初期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之一。统购统销的决策是陈云运用比较方法解决财经疑难问题的一个生动例子。

1953年是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这一年基本建设投资比1952年增加了一倍以上,1952年是43.56亿元,1953年则是90.44亿元。随之而来的是就业人数大增,社会工资量大增,城市和工业对粮食需要量大增。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生活的改善,食用粮增多,加上自由市场的存在和投机商的推波助浪,社会的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农业生产赶不上工业建设的需要,粮食等生活消费品供不应求,这是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遇到的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难题。

这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财经会议上,粮食问题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重大问题之一。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内,国家共收入粮食547亿斤,比上年度增长8.9%;支出587亿斤,比上年度增加31.6%。收支相抵,赤字40亿斤。7、8、9三个月共收进粮食98亿斤,超过原定计划7亿斤;销售粮食124亿斤,超过原定计划19亿斤。粮食缺口在进一步扩大。

下一页:陈云设想了八种方案进行研究

往期精彩阅读:

新中国理财专家陈云与“一五”计划

艾森豪威尔的“放蒋出笼”政策

蒋介石用毛选“改造”国民党

澳门关闸事件:新中国第一次对外武装冲突

从南日岛到东山岛:国共两军攻守易位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