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的“放蒋出笼”政策
2009年03月04日 13:41沪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核心提示:艾森豪威尔取代杜鲁门入主白宫后,台美关系进入了“蜜月时期”。艾森豪威尔一上台就向中国打“台湾牌”。他于1953年2月2日在给国会的咨文中,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宣布撤销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声明中关于台湾“中立化”的规定,下令不再使用太平洋第7舰队来“屏障共产党中国”。与此同时,艾氏还正式任命蓝钦为美国驻台湾当局“大使”。2月5日艾氏命令第7舰队放弃在台湾海峡从事“中立巡逻”。

1949年前后,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和共产党在全中国的胜利,美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对台从“袖手”政策到“放蒋出笼”政策

1949年,蒋介石军队在大陆全线崩溃,美国朝野“弃蒋”的呼声愈来愈高。美国国务院中国问题专家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分为三派:一派主张武力保台;一派反对武力保台,至多象征性地保台;一派主张放弃蒋介石,承认新中国。美国总统倾向于最后一派即以国务卿艾奇逊为首的“弃蒋”意见。这一派意见认为,“我们反对共产主义的世界性政策,不应该强使我们去支持一个已经失掉本国人民支持的、悲惨无能和腐败的政府。”

根据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1949年5月6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派私人秘书傅泾波拜访南京军管会外事处长黄华,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美国过去支持国民党是错误的,现已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并已获得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同意,与中共进行正式外交接触。

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白皮书,白皮书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进行了严厉的批评。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宣称“台湾完全是中国政府的责任”,“台湾没有特别的军事重要性”。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发表声明说:“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的途径。”

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横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认为,中共下一步的军事目标就是解放台湾,并且“断言在美国不出兵援助的情况下,台湾将在1950年陷落。”

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后来发生巨大变化系因为朝鲜战争突然爆发。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发生180度急转弯。27日,似乎得了健忘症的杜鲁门竟置半年前就台湾问题发表的美国新政策于不顾,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6?27声明”中,他说:“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鉴于共产党军队之占领,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并威胁到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杜鲁门“6?27声明”表明美国对台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即由“袖手”政策转变为“插手”政策,由“弃蒋”政策转变为“扶蒋”政策。

美国政府和军方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对台湾军事地位作出了新的评估:“从这条岛屿的锁链,我们可以用空军控制自海参威到新加坡的每一个亚洲的海港,并可防止任何进入太平洋的敌对行动。”麦克阿瑟将台湾形象地比作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水艇供应舰,认为失去台湾就意味着失去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屏障。杜鲁门“6?27声明”发表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于6月29日驶往台湾海峡,奉命协防台湾。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台美关系进入蜜月时期。2月,艾森豪威尔出台了所谓“放蒋出笼”政策。所谓“放蒋出笼”政策,即继续阻止大陆进攻台湾,但允许台湾进攻大陆。在致美国国会的一份咨文中,艾森豪威尔宣称美国将解除台湾“中立化”,不再限制“中华民国”武装部队对大陆的行动。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在华盛顿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条约》共10款,规定美台双方共同防御台湾地区安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表明美国势力渗透台湾,台湾问题出现美国因素。

1955年初,中国政府利用万隆会议的讲坛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周恩来说,中国政府愿意就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与美国谈判。从1955年8月到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先后举行136次会谈,台湾问题是会谈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为止。

往期精彩精选:

从南日岛到东山岛:国共两军攻守易位

历史揭秘:美国新闻界如何评论上甘岭战役

成渝铁路: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批判电影《武训传》看改造知识分子运动

速成识字法 五十年代的扫盲运动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