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海归”这个词可能会慢慢淡化
邱震海:对,说到留学生这个群体对现代化的作用,让我们把时空环境再拉开拉远一点,出去从100多年前,从清朝末年留美幼童开始算起,那么中国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有100多年的时间了。
吴启迪:是的。
邱震海:您觉得从整体100多年这个留学生群体,对于中国现代化过程当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吴启迪:我觉得他们每一代都起了他们每一代所应该起的某种作用,对吧,就比如第一批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容闳、像詹天佑这样的人,他们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带进来造铁路。比如说像这些事情,至少在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初年,他们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后后一代就是我们现在像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他们这一代,甚至于把这些革命的思想带回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这些东西带进来,当然对我们国家起了非常重要的转折性的这种作用。这其中也包括了有一段就是到苏联去的那一代留学生,他们在我们现在的“两弹一星”,包括我们的航天航空事业当中也起了巨大作用。
而现在这个改革开放这30年来的这批留学生,我想他们也在他们这个时代,起到了他们应该起的作用,也这一段的推动,就是这一段我们的经济社会这么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起到了他们应该起到这样的角色。
邱震海:对,从1978年到2008年整整30年,未来中国崛起发展还有无数个30年。
吴启迪:是。
邱震海:那么展望未来中国可以说无数个30年,您对包括像您这样的留学生,未来的留学生的群体,有些什么样的期许?
吴启迪:当然我们最近还在计划一些项目,就是每年再派5000名留学生到国外去,主要是进入他们的科技顶尖的领域。因为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现在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一流的这样一些创新的结果,或者包括我们有刺激知识产权的这样一些东西。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希望他们继续能够起到这样一种作用,最后把那一段我们差距,能够把它追上来。但是我想可能会今后越来越变成正常化,所以我想“海归”这个词可能会慢慢淡化。
邱震海:对,“海归”过去可能是指回来的人叫海归。
吴启迪:对。
邱震海:那么您觉得淡化主要是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吴启迪:也就是说当时因为就是像您说的有个归不归的问题,然后有一段时间是不归,后来归了,归了然后有些还找不到工作,他们自己就说“海待”。
邱震海:“海待”。
吴启迪:所以这个是这段历史时期可能就用了这个词儿,但是假如说今后大家进进出出都变的很自由了,然后加上是双向的,就是不光是我们出去,人家也过来。现在我们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的越来越多了,这可能您也会知道,所以我想在这种形势底下,“海归”这个词儿可能会慢慢被淡化了。
邱震海:好,非常感谢。如果说“海归”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一个特殊的名词、现象的话,那么留学生无疑是中国整个人才培养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但是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时事开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23:05-23:30
重播:周二至周六05:20-05:50 周二至周六11:02-11:2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