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经筒反映了汉藏之间交往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最近我们有一个同学,在做这个,就是转轮藏。以前我确实我还没有注意,这个转轮藏里面,提到转经筒的问题,我把它相关的材料都找了一遍。找了一遍我就发现,就说这个转经筒本身,也是反映了汉藏之间交往的一个事实。因为现在发现,就说我们走到各地,不管是我们看到有藏族的老阿妈或者老阿爸,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那个转经筒。然后就说到西藏的寺院,我们会看到西藏的寺院的四周都有,都安置了一个转经筒,而且就是大的一些寺院里面,还有专门的这个殿,安置大的转经筒,但是就说,这个转经筒最初在什么地方,就是我最近这两天,我关注了一下,对西藏相关的文献加以梳理,我现在还没有找着转经筒最早的出处,当然现在以我的能力还没有找到,再一个我们在观察壁画,或者是在观察西藏各地出现的实物,对这些转经筒也找一下。找一下以后,也就没有发现早期的实物。现在就是说在藏区各地看见的转经筒,年代大多数在17世纪,17世纪以后,就是说早期的这个转经筒,我现在还没有找到。所以就说这个转经筒,这个样式的来源是什么,我们也知道,印度佛教早期的时候,它有一些就是像那烂陀等等,就是有一个中心柱或者中心殿,周围有回廊,就是有转经的这个寓意。再一个就是我们看,中国的石窟寺建筑,有中心柱,周围也有礼佛道等等,也有转经的这个寓意。但是就是说像转经筒,就现代转经筒,就说怎么绕一圈,就可以等于念诵一遍经,它还是没有这个寓意。
所以这个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南宋时期的文献,就是宗鉴所撰的《释门正统》,收在大正藏的75卷,就说这个《释门正统》里面提到,当时禅宗三大士之一的傅氏,南北朝的时候梁的傅大士,傅大士首创了这个转经筒,当时《释门正统》就记载说,这个大士考虑到很多的人,就是有很多的信仰佛教的百姓,有的不识字,他不能念诵佛经,还有的人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闲暇去念诵佛经,所以他就给创造了这么一个机巧,就是说整个他就做了一个,中间安了一个转轴,就是说这个有一个木柱,然后周边安装起来,然后在这个木轴四周,把佛经装上去,你过来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经。
这个做法,跟西藏的转经筒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到了后期的时候,比方说我们看《神僧传》,大约是永乐年间撰就的《神僧传》,《神僧传》里面也提到,它更进一步说明,它说傅大士是在山上建了这种大龛,然后做了8面,就是说有8面龛,然后就创造转轮藏,所以说从相关的文献来看,就是转轮藏确实是很早就在汉地流行了,而且就是说它的功能和它的样式,跟现在的藏式转经筒是一样的。我们从现在遗存的实例来分析,看到最早的就是南宋时期的转轮藏,南宋时期是华北正定龙兴寺的转轮藏,这个转轮藏现在就是梁思成先生认定是南宋时期留下来的,所以说这个转轮藏跟傅大士所说的那个,就说那个文献记载那个样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一个我们看大足石刻,它有一个石窟,有一个窟里面,它用石雕的一个转轮藏,那个转轮藏就是有8面的龛,底下有一个团龙,那个样式跟现在转经筒的样子是基本上一样的。我自己想,可能是这个转轮藏的样式跟转经筒样式,大约是在南宋前后,就是这个两宋前后,传入吐蕃的,这段时间,当然就说,作为中国印刷术的中心,可能有很多的东西就,比方说我们下面还要谈到的,像风马的版一样,或者转轮藏,就是转经筒,可能这段时间。但是可能还需要找到更多的一些材料,就是说也许西藏会发现一些新的文献,但是我想可能是这个转经筒确实是转轮藏的一个发展。当然就是现代的这个转经筒,你看我们现在看,就打开以后,里面是有经卷在里面缠着,就是小的转经筒,实际上也是大的转经筒的一个发展,这个样式,是藏族自己的一个创造,但是就是说这个转经筒本身,可能是从汉地传过去的。所以就说这个转经筒,藏族同胞每天都在使用的佛教的这个法器,也反映汉藏之间一个深入的交往。
西藏到处飘扬的风马旗暗含了汉藏交往传播的历史
还有一个,我们找一个比较远一点的,就是早期,我们谈到的比方说是,像谈到的这个,就是元明以后,中国城市的这个白塔的标志,谈到了转经筒,我们再举一个个案,就是早一点的,我们谈谈西藏的风马旗。西藏的风马旗,刚才王鲁湘王先生也谈到了,我们去西藏了以后,天非常地蓝,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满山遍野我们都会看到到处飘扬的风马旗,五彩缤纷,到处都是,而且越在高的地方越多,就是水边,山上,什么地方都非常地多,我为什么对它有关注呢,我是82年去西藏的,我们到那就是坐汽车,从青藏线进,有西藏居民的地方,一到山顶,就会看到很多的风马旗,当时对我一个印象非常地深的。以后过了好多年,有时候领导到拉萨了以后一看,哎,是不是贴的那个欢迎什么的彩旗呢,实际上不是。这个风马旗,我觉得应该是整个西藏,跟刚才我们提到的转经筒一样,应该是能代表西藏信仰的一个很突出的图案。就说这个上边,右上角是鹰,右下角是狮子,左上角是龙,左下角是老虎,中央是一匹,就是飞奔的马,马的背上一般驮着三宝。我在刚开始就是对这个图案进行研究的时候,我问了很多的藏族老先生,我说假如说在到西藏找一个图案,最能代表西藏的信仰或者什么的,他们都会选择风马的图案。
我就解释了一下这个风马是什么意思,风马在飘扬的过程中,就是等于对佛经的传诵,一个普通的百姓解释,就说风马象征运气。下面我就很简略地从风马,五个图案,做一个分析。比方说中央的这个马,我们在看中央的马之前,先看风马图案是做什么用的,你这个风马图案主要是在西藏,每年大约五六月间,有一个在山顶举行的就是有一个插箭送风马的仪式,当时这个风马主要是献给山神的,然后这个风马图案都是小的纸片,都是用五色的纸印成,印成了以后,然后到山顶以后把这就抛洒出去,抛洒出去就说,是献给山神的,因为它是作为给山神的座骑或者是给祖先的,当时就是我想到,这个图案可能早期就有。
我对西藏信仰里面有关马的由来,就做了一个简略的考察,就是在敦煌的文献里面,它就有一个《献冥马经》,而且这个《献冥马经》到后来就传到了纳西族地区,传到纳西族地区以后,纳西族还有一个东巴文的《献冥马经》。所以我现在在东巴经的《献冥马经》里面也找到这个图案,它里面就是早期的样子,在这个早期的样式里面,就是中央飞奔的这个马,马的背上,它是驮了一个就是一个网状的灵器,这个灵器在西藏把它叫做“垛”,这个“垛”是干什么的,就是用来抓在空中飘浮的游魂的,所以就是说,风马这是献给祖先,就说在这个马的,就是纳西族的东巴经的马头的前方,它就画了一个现在的风马,跟风马构图一样,中间还有一个旋转的圈,所以当时我想,就说这个马图案,可能最早就是给山神什么献祭的活马,然后逐渐转变成绘马。因为在敦煌的文献,就是不管是汉藏文献里面,都提到在吐蕃时期举行一些大的盟誓或者大的活动中,都要宰杀一些马匹作为献祭,所以最初这个马的由来,可能就说这个活马献祭到绘马的转变有关。
当然再一个就是我们还要关注到什么,就说信仰,役马的这个民族,很多跟土葬都有关系。西藏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西藏是天葬,但是天葬实际上在西藏出现得比较晚,可能在13世纪以后,西藏早期都是流行的土葬,就是人去世了以后,他要给他献冥马,给他献这个马。再一个就是说风马的这个,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五种动物,它五个图案,五个图案里面,都有不同的含义。我们现在看这个,就是右上角的这个鹰,现在我们把它叫金翅鸟,是象征佛教,金翅鸟就是迦楼罗鸟,象征佛教,而且就是鹰本身这个大鹏鸟,本身也象征佛陀,但是这是它表面的佛教的意义,假如说我们把它这个图案另外一个,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它是原始的,是一个鹰,这个鹰在信仰萨满的,就说东亚,中亚这些草原地带非常地流行,所以就说西藏的很多的祭神的本子就出现很多鹰,再一个就说我们现在观察,就说西藏的,比方说像西藏的格萨尔王的化身,也是化身鹰;西藏最大的护法神,叫做乃穷护法神,化身一个鸽子,然后就说西藏好多神灵都跟这个飞禽有关,就说以前原始宗教,或者说原始本教的,或者说是萨满教的这个有关系,就是说这个鹰,这个图案本身是两层意思。
再一个呢就说从实际的,就是流传来看,我就找了一下,就是汉藏交界的地带,比方说云南,四川,发现了很多的纸马,尤其云南的纸马,云南纸马比较多,它里面就有朱雀,有玄武,这些四象神都有,就说这是一个系统,就说从这个里面的风马的图案看,能看出来这个纸马的一个传播过程。
再一个就是说,从陕西一带来分析,看到的像“龙奋钱马”的图案,龙奋钱马的图案,就是说汉人也用它干什么呢,也用它祈祷好运,能得到很多的钱呀什么的,但是它这个图案里面呢,就是像龙,像中央的马,但是马背上驮的不是三宝,而是一枚孔方兄,所以呢就是,汉人跟藏人想的不一样,但里面也有龙,也有朱雀,也有鸟,所以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传播系统。
我就对我以上讲的我们这三个的个案做一个总结,就是转经筒,或者风马旗,或者是,就是说拉萨的大昭寺,释迦像,就是说我们北京或其他各地到处的白塔,很多的信仰之间,就说汉藏信仰之间,不是一种表面的信仰,它是一种深层的,就反映汉藏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处,他们之间的一种互相的交流,所以这种交流,不是你一下两下就能割断的。
相关阅读:
凤凰卫视中文台
首播:周六 14:05-15:00 重播:周日 08:25-09:20 23:30-00:30
凤凰卫视欧洲台
首播:周日 15:20-16:15 重播:周一 07:45-08:40
凤凰卫视美洲台
首播:周日 07:20-08:15 重播:周日 23:45-00: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编辑:
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