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悲剧成就新诗意 看上去很美
2007年11月15日 22:3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诗歌] [秋雨时分] [余秋雨] [唐朝]

文学永远会经历一个灿烂辉煌的的时代以后,一定会进入到这个阶段。那么进入这个阶段是不是不好呢?是不是我们永远在怀念李白杜甫呢?不对。李白杜甫值得怀念,但是不能因为李白杜甫来否定晚唐诗的特殊魅力。

我很想听听你们觉得从李商隐和晚唐诗歌当中,你们产生过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学生:宗白华先生当时评价晋人之美,曾经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我觉得后半句特别符合晚唐诗人的这种晚唐余风。像李商隐的很多诗都是《无题》,就是李商隐有很多难言之隐在里面。所以我觉得他的这种深情难以琢磨,和咱们当时讲的晋人是很像的。

晚唐诗歌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多是一种独语的感觉。很多时候都觉得你能够体会那个情感,但是你又说不出来,就只能是当你想抒发的时候,只有他那句诗是恰当的,而其他一切语言都很苍白。比如说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很多人都想把它解读,但是又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余秋雨: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如果看李白杜甫的诗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在关注着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也能够进入他的语汇系统。但是看李商隐的诗情况有点不一样,好像我们在窥探着别人的隐私,这和个人的经历都有点关系。譬如我们知道李白怎么回事、杜甫怎么回事,李商隐我们朦胧的知道他的情感过程非常复杂,他好像悄悄的爱上过一个女道士,这个就说不清道不明了,这爱情肯定是难以完成的。好像又有一些他同时又说不清道不明的爱。他后来结婚了,结婚的时候夫妻感情很好,但是在李商隐不到40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就去世了。这是可以道明白的,所以在妻子的感情道明白的,我们就可以读到譬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譬如这么非常好的、清清楚楚的、但是感情很深的这样的诗。但是整体上他的整个情感就处于一种暧昧、朦胧、美丽、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这牵涉到了人类整体感情的非常重要的一面。所以他一下子就打动了所有的人的地方,不是以明白作为阅读的前提。

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的审美者也还是有这个问题,李商隐可以给他们上上课。大家都说这个我没看懂,把懂当作审美的第一要义,其实是错了。完全理解和能够进入审美,这是两个境界。有好多美的领域是你不太清楚,但是已经感到它美了。中国人通过李商隐就知道,我们欣赏了一种我们不太明白的美,而且欣赏得很投入。这样的话我们就了解了中唐到晚唐的时候的文学的过渡,我们对唐代的了解就可能比较完整了。

无能皇帝被封“违命侯” 才子李煜写“夺命诗”

在说了晚唐之后,我们舍不得省略的一个对象,是在唐朝灭亡后三十年出生的南唐国君李煜。他虽然不是唐代诗人,却以唐文化的余光把唐代反衬得极有诗意。李煜,我相信要省略他的话,我们中国文化史的好多研究者都会不同意,因为他实在是比较重要。王国维说他是把词这种方式从民间的演唱上升到士大夫阶级的一种艺术作品。甚至于有的人认为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李后主的余风。可见他的重要性了。

他生活当中是那样的多愁善感,那样的风花雪夜,那样的无奈。但是他的词的领域里边,严格讲起来应该是豪放派,他想到即使在悲哀的时候,语言方式都是干净利落、明如白话、直达人心。所以他就成为在诗词领域里边的真正的一个大家。

我必须要讲讲这个人了,他写的词最好,还不仅仅是在皇帝的比较当中,在整个诗词领域里边他的地位也非常突出。但是这给大家产生一个强烈的对比,他的皇帝做得太不好了,他完全不会做皇帝。而且你看了他做皇帝的经历你会非常生气,不是我们一般地说文人无能,无法处理政事。他有一些是不可容忍的,譬如他害死了很多直言的人,在军事上更是乱成一团,完全不知道怎么来面对。

相关阅读:

那一年 李白被抛弃杜甫很尴尬

空前绝后诗情时代 全民为诗而狂

大唐魅影 留学生当公务员 服装暴露超现代

十几亿人花钱为“赝品” 仿古需要宽容

为信仰上路 年逾古稀翻阅喜马拉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