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那一年 李白被抛弃杜甫很尴尬
2007年10月30日 17:48凤凰网专稿  【
相关标签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

一年把中国历史分两半

余秋雨:在对比李白、杜甫的时候,我们指出他们虽然只相差十一岁,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气氛。也就是说中间隔了一个安史之乱,具体时间是公元755年,这是唐代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中国文化史上有好多非常重要的年代并不根据改朝换代来划分的,有的可能在同一个朝代里边。一个普通的年份,它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历史上经常有这种情景,就是两个人的一次见面,划分了一个分水岭,而几十万人的牺牲却没有让历史有发生任何变化。

那么公元755年非常关键。陈寅恪先生讲,它把整个中国历史一分两半,不是把唐代历史、而是把整个中国历史一分两半,这是非常有见解的。

乌合之众断送了中国人的好日子

这一年、发生的那一年,李白已经是50多岁了、54岁,王维已经55岁了,杜甫四十几岁。就这样的一次变化,对这些人来说带来巨大的命运冲撞。但是在这个之前,我很想了解一下你们心目当中,在安史之乱之前和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变化?

学生:我觉得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历史的气魄小了、忧患多了、坦荡少了、心机多了、君子少了、小人多了。我就是觉得那种全民愉快的气氛就一下子没有了,而且再也没有了。最关键是再也没有了,少数的快乐还有过,但是整体上再也没有了。还有就是保证盛唐时期那种大量的文化创造的这种制度环境丧失掉了。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地方出现军阀割据,军阀割据和东周列国的那个状态是不一样的,并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其实大量的财富和文明成果,在销毁的过程中,大家对文化不重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余秋雨:我觉得你们几位这方面了解得非常好。用感性来把握历史的脉络,有的时候比理性和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当然安禄山完全不知道他能够有力量把历史搞成两段。但好像历史学家还没有人说,这个事情有一点进步意义。根本谈不上了。它真是把一个中国人的好日子一下子断送了。

为什么它是一个极坏的一件事情呢?我们从一个结果就可以可以理解了,用我们艺术的角度来想想看,就是其它是非不管。就是你起来的时候,那种残杀普通老百姓的残酷程度,根据记载是非常惊人的。见人就杀、见城就烧、见房子就毁,基本上就属于这种状态,而且就那么短短的几年。安禄山被他儿子杀了,安禄山儿子又被史思明安史之乱杀了,史思明又被史思明的儿子杀了,史思明的儿子最后自杀。在这个过程当中,史思明还思考过就是投降唐朝,而投降过来以后又是假投降,又倒回去。

一群真叫做不知怎么回事的乌合之众,它突然起来,如果说这件事情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话,可以说这件事情让唐朝吃了一惊。我们现在感兴趣的是,这件事让我们几个可爱的诗人一下子狼狈了。

因为,你想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只能逃。因为长安被攻下来了,他只能逃。逃的时候半路上还牺牲了一个杨贵妃,这我们都知道。逃奔当中的唐玄宗再要理政的可能是没有了。所以这样的话,他一方面叫自己的一个儿子李璘在江南在扬州管着这一方的土地,另外一方面让他在西北的另外一个儿子李亨来继位,李亨把他看作成太上皇。这样的话,全国来反安史之乱、反安禄山、反史思明,他等于有了一个精神上的象征。

被时代抛弃的李白很无辜

这首先给我们的李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在哪里?这我还认真考证过。我觉得现在一般地说他在庐山,庐山是晚一点。他刚刚听到安史之乱的时候好像是在河南的商丘,因为他的50岁结婚的那个宗夫人是河南商丘人。我到商丘去还去问过当地的一些文史学者。

李白听到安史之乱以后,赶快赶到安徽和江苏一带的宣城,在宣城他接受了李璘的召唤,成为他的幕府。那么这个李璘,觉得李亨在北方已经做皇帝了,那么大的国家,那么我李璘有没有可能在这半壁江山也造成一点气候呢。所以这样的话,被宣判为对唐代朝廷的一种反叛行为。这一下我们的李白就可怜了,他就成为这个反叛行为当中的一个高级官僚。其实他什么事也没做,他一心是为了唐朝,因为你还是唐玄宗的儿子嘛。这完全是这样。而且很显然你是和安史之乱对立的嘛。李白真是非常无辜。

相关阅读:

空前绝后诗情时代 全民为诗而狂

大唐魅影 留学生当公务员 服装暴露超现代

十几亿人花钱为“赝品” 仿古需要宽容

为信仰上路 年逾古稀翻阅喜马拉雅

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地震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李倩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