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地震
2007年09月13日 17:43  【
相关标签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

佛教独享的热闹和荣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是两种同样年老又同样辉煌的文化的相遇,其中有投合之处,又有抵牾之处,发生了很多悲喜剧,但总体结果是令人愉快的。佛教传入中国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现象,人类最古老的几大文明,它们之间可以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能够高度的融合只有这个例子。所以它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宗教现象,首先是一个文明现象。

我记忆中可能就是东汉明帝的"白马托经":东汉明帝梦见了有带着光明的这个金人,于是就派使者去当时的西天去取经,后来到了阿富汗那里,碰到了两个高僧,高僧就把佛经包括佛像等一些佛教的东西通过白马传道了东土,然后当时汉明帝还在洛阳建了白马寺。我觉得好像佛教的引入跟马都有很多关,所以我觉得马有佛性。

我记得其实一个最早的说法是说在秦始皇那个时候,正好是印度阿育王的也是同样一个时期,那个时候就有18位沙门,他们来到大陆然后传佛经,这一点我非常的赞成。《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的一个论断。他说一个宗教传入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被广泛的接受。如果一般的说你找到了第一个宗教僧侣就进入中国,这还不叫真正的传入。所以被接受是一公元世纪到二世纪之间的事情。

后来尽管是兵荒马乱,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的佛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兴盛的势头,兴盛的程度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现在想起来非常惊人,上次我们讲到北魏当时的庙宇有6000多座,到魏末的时候仅仅洛阳一个城市就有1000多座的庙宇,而且当时整个中国的僧尼,就是和尚和尼姑的队伍200多万。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诸子百家,不管是皇帝下令独尊儒术或者怎么怎么着,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景:第一,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传播点,就一个城市就1000多座庙宇,那叫传播点;然后就是大家知道,200多万的和尚和尼姑,它不是指信徒,是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有。

我们中国史前的传统文化没有一门一派享受过的热闹和荣光,在短短的一两个世纪之内悄悄地传入,变成一次文化地震,或者说变成一次精神地震,这是一点不夸张的,放眼看去到处都是庙宇的屋顶,听起来到处都是佛号,到处都是木鱼声,这个时候是当时中国的景像。在街头看到的就是穿着袈裟的那些僧侣们,而且惊讶的是连好多帝王都成了虔诚的信徒,有的帝王是做皇帝做着做着就到庙里去了,大家都求他,还说我们以朝廷的钱给佛教团队,能不能把我们的皇帝买回来一次。

道教我们也觉得非常优秀,因为这是土生土长的一种中国的宗教,而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化的好多根基都在道教里边这都很重要,我们现在讲的一次文化递升,一次外来文化在一块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快速的引起了巨大轰动,而这块引起巨大轰动的土地,它不浅薄。如果是浅薄的,本来什么文化没有的,这又一点不奇怪了,问题是它一点不浅薄,它曾经有过诸子百家,它曾经有过非常高明的思维者,而且大家也都接受的情况下引起地震,这就不能小看了。所以你们如果以后要研究中国文化的话,我倒是非常非常建议,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研究哲学也是,因为这个在思想领域里边实在是太重要的事情了。

和平表面下的深度摩擦

佛教在这么一块文化层度很高的土地上的快速传播,而且引起巨大的震撼,这样的事实我们是粗浅的描述。实际上呢,它一定要和这块土地已有的文化产生摩擦,而且是深度摩擦。开始的时候,这个冲突是不大的。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已有的文化没有把它当做一件事情,而新来的传播者他们也很聪明,觉得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一定要借用你们已经有的文化,你们的土生土长的文化来帮我一起传播,我要确认我和你们有好多共性,这样的话就出现过一段比较短暂的平和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对道教和佛教是看成一件事情的,一起祭拜,然后人们说到佛陀的时候,和说到作为道教的太上老君的老子的时候是等量齐观的,而且互相之间在友好的时候,也会讲自己的历史多么的辉煌。但这个冲突迟早会产生。

相关阅读

释迦牟尼头像有欧洲雕塑痕迹

唐王李世民是混血儿

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性范本

《洛神赋》画的是曹植和嫂嫂的爱情

余秋雨:中华文化的重大记忆与生态缺憾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孙艳娜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